心系“三农”,情深意切。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四川省视察,走访凉山州、成都市、阿坝州、昭觉县、天府新区、汶川县映秀镇、郫都区战旗村……2月11日,他驱车2个多小时,从西昌市来到位于大凉山深处的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解放乡火普村,走进彝族贫困群众家中,看实情,问冷暖,听心声。总书记在三河村了解当地贫困现状,听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措施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规划情况介绍,沿途热情地跟农村孩子们打招呼;在火普村了解易地扶贫情况,走访贫困户吉地尔子家的新居,并了解他的生产生活情况。他深情地说:“中国是搞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人民的美好生活,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
“现在感觉还像做梦一样。”三河村吉好也求回忆。更让他感动的是,总书记在他家里看得这么细、问得这么透:察看院子里的鸡笼、猪舍,细看门口的贫困户帮扶联系卡;关切地掀开床褥、摸摸被子,看看够不够厚实;看见挂在房梁上的腊肉,询问家人的吃穿怎么样……这贴到心坎上的关心,让村民感受到无穷的力量。村民们纷纷说,总书记都如此关心我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脱贫奔小康。在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习总书记对彝族同胞的深切关怀之情瞬间传遍大小凉山。
一枝一叶总关情,所看所问暖民心。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和军委主席,他日理万机。但如果有人问他,什么是他心中最重要的事情?他会毫不犹豫地说:“三农”。他把“三农”工作定位为治国安邦的重中之重、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间,总书记国内考察调研的足迹几乎遍布全国主要农村农业地区。
扶弱济贫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核心目标。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调研的重要主题是考察脱贫攻坚。2012年12月总书记的第二次国内考察,选择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河北省阜平县。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气温下,他踏雪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有分析认为,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背景下,此次考察聚焦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意味深长。之后的5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50多次赴各地考察,走遍了中国14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区,“看真贫”成了他每次出行的必备科目。2013年11月,他到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
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调研扶贫开发工作,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后来成为扶贫工作的基本方略。2015年6月,他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再次就“精准扶贫”强调,扶贫开发要“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针对这些年农村发展的实际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与乡村要同步发展。他指出,农村的发展不单是产业发展,不单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文化生活也要搞好。要增强改革动力,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创新活力旺盛、区域布局协调、城乡发展融合、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发展新格局。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鄂州时,强调“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他还强调“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能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
针对目前我国工业化已进入中后期阶段,而作为“四化同步”之一的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初级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有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也要有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两个方面要同步发展。”2014年12月在江苏省考察时,总书记深入到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先锋村农业园调查了解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指出“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近些年,我国农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要加快农业发展,就必须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在进一步完善农业经营制度方面,他指出:“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在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方面,他指出:“要加大农业投入力度,财政再困难也要优先保证农业支出,财政开支再压缩也不能减少‘三农’投入,要提高农业补贴的精准性和指向性。”
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就是总书记的“农民梦”,也是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最艰巨的任务。他指出:“要更加重视促进农民增收,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他高度重视保护农民权益,高度重视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他要求各级政府要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家庭经营收入稳定增长,使经营农业有钱赚;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打工有钱赚;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尽量增加农民的政策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他指出:“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人口城镇化,让农民生活得像市民一样幸福。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逐步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可创业,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总书记还强调“推进城镇化首要任务是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农民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让广大农民实现脱贫致富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大的心愿。时时不忘农民、处处想着农民,即使到了最发达的美国访问,他也没有忘记农民。他深情地对美国人说:“我了解乡亲们最需要什么!”心系人民,其行温暖人心;将心比心,赢得的是人民的无比爱戴。以人民为中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鲜明的执政理念。类似农民的普通中国人生活状况是他最关心,也是最用心的。这与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生阅历和信仰有直接关系。他的许多亲民举动和言谈以及形成的“三农”思想,显然发自内心,自然而成,故而感染力极强。这成为了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鲜明特色和巨大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