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周洁红 黄 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三农”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并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今年2月4日发布的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就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指出要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展示出我国开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信心和决心。国内外的经验也表明,只有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才能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因此,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是振兴乡村的关键。
为了顺应新时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以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理应在挖掘和满足消费者需求方面承担更多责任,在促进产业集聚、推动产业发展、带动产业升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尤其是由农户自发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牵头制定农业生产标准,带动成员开展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衔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提升标准化生产程度是振兴乡村的有力抓手,但小农户转向标准化生产的成本高、风险大,加上当前标准化推广和参与人员的素质不高等导致我国标准化推广进程缓慢。而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具有的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特征,使其能够适应标准化的生产流程,为小农户开展标准化生产提供支持,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提升,从而在振兴乡村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1.发挥组织优势降低小农参与标准化生产门槛。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成立伊始就具有经济互助性,以合作社为主体带动小农户参与标准化生产,为小农户提供资金、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知识等方面的支持,小农户参与标准化生产的难度将大大下降,参与标准化生产的意愿则会有所提升。
2.发挥信息传导优势降低小农参与标准化生产的风险。与传统农户相比,以市场为导向开展经营活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市场供需形势的关注度较高,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较强,容易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应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克服供求信息不对称方面的优势,开展标准化生产并引导小农户生产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品质农产品,从而降低生产风险。
3.发挥人才优势推动标准化实施和推广。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三农”工作队伍的素质将会得到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必将能够吸引到一批优秀的人才。近年来,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显著特征,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更依赖以往农作经验的传统农户相比,年轻的新生力量更容易接受和习得标准化的生产技术,若这些人率先采纳标准化的生产技术并获得更高收益,对传统农户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将对标准化的实施和推广产生积极的影响。
1.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按市场需求制定标准的能力不强。为了规范农业产业发展,我国制定并强制实施国家标准,尽管国家标准是一种动态标准,一般每隔5年就会根据现实需求、实践需求进行修改或重新制定,但仍难以满足消费者快速变化的、具有地域性的需求,这就要求在满足国家标准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制定和实施地方或者行业标准作为补充,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理应在地方性标准的制定中发挥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如何将所掌握的市场信息转化为相应的标准仍是难点。在这一过程中,合作社应当发挥与小农户联系紧密的优势,学习和借鉴龙头企业在科学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通过与其他市场主体共享信息等方式,推动标准化的生产。
2.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难以同小农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传统农户的数量众多、经营规模小且分散,要带动其开展标准化生产,合作社前期须投入大量的精力对成员、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提供资金和器具支持,后期需对他们标准化生产的具体状况进行检测。然而,由于小农户缺乏社会契约精神,违约情况时有发生,导致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的积极性不高。除此之外,合作社辐射农户的范围有限。因此,如何完善农村信用体系,保障合作社同农户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如何实行高效的管理,扩大合作社的辐射带动范围等问题值得深思。
3.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导致开展标准化生产的资金支持难以保障。从长期角度看,开展农业生产标准化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产品品质提升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都有积极作用,但对合作社而言,实现生产方式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仍面临着资金瓶颈。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产权制度等特殊性,农村金融机构对合作社的贷款支持力度不足,而且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合作社难以获得开展标准化生产所需的资金支持,制约了标准化水平的提高。
1.科学调研,以需求为导向制定生产标准。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善于运用生产和销售的数据来分析市场动向,通过定期调研、监测市场行情的变化,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结合成本和技术手段的约束制定标准。此外,制定过程中应当重视标准的清晰性及可操作性。
2.政策落实,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创造有利环境。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中所面临的资金困境和农村信用问题,需要依靠政府支持,虽然我国已经出台多个文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力度,并提出要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但成效尚不显著。这需要各级政府积极行动,一方面要督促金融机构向农村延伸,另一方面要帮助金融机构深入农村,开发适合农村的金融产品。同时,鼓励构建和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明确相应的制度,对于违约行为要记录和惩处,使不守规矩的参与者受到相应惩罚。此外,还可以利用农村熟人社会的特点,以道德进行约束。
3.打造区域品牌,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同小农户间的利益联结。对地方政府而言,一方面要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优势,推动合作社规范发展,保障成员、农户的合理收益;另一方面,通过推动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品质,以打造区域品牌为路径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