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陈世雄 罗其友 尤 飞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我们应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绿色导向深入贯彻到农业工作中,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1.农业绿色发展是自然观的革命。恩格斯早在1886年就指出,我们不应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在自然面前多一点敬畏之心,少一点“人定胜天”的豪情。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保持平衡,以生态文明延续人类文明,实现双赢。
2.农业绿色发展是消费观的革命。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需要日益增长。农业生产不仅可以提供粮棉油肉蛋奶等物质产品,还可以提供美丽田园风光、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产品。要走农业绿色发展之路,增加优质安全农产品和绿色生态环境供给,改善农业供给的有效性,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回应社会和人们的殷切期盼。
3.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的新阶段。过去,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还不高,更多追求量的增长,满足量的需求。近年来,随着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持续加大,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连年增产,粮食产量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农产品供求总量矛盾大为缓解,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和先进装备等日新月异、广泛应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技术模式不断集成创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弥补国内农业资源不足的能力不断提高,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技术支撑和改革活力。可以说,农业发展已经到了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的新阶段。
1.农业资源趋紧。耕地、淡水等资源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我国人多地少水缺,人均耕地面积和淡水资源分别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的问题并存,水资源总量不足、分配不均的矛盾同在,目前全国中低产田面积约占2/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3。
2.农业面源污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这几年,我们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的“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任务,各项工作有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的趋势逐步得到遏制。但是,目前化肥、农药过量使用还较为普遍,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资源化利用率总体还不高,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3.农业生态系统退化。农业生态系统是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近年来,我们优化调整种养业结构,推进草原生态奖补、休渔禁渔、“绝户网”和涉渔“三无”船舶清理整治,逐步修复农业生态系统。但是,我国农田、草原、渔业等生态系统退化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种养结合不紧、循环不畅,草原超载过牧、沙化退化,水域生态恶化、渔业资源不断减少,农业生态服务功能弱化。
4.绿色供给水平不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放心的重大民生工程。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稳中向好,2016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为97.5%。但是,问题和风险隐患仍然存在,农兽药残留超标和产地环境污染问题在个别地区、品种和时段还比较突出,绿色农产品、田园风光等绿色供给还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三农”思想为指导,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发展新格局为目标,以优化空间布局、节约利用资源、保护产地环境、提升生态服务功能为核心,着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文件贯彻落实、绿色发展先行先试、资源环境生态监测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工作合力和良好氛围,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1.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总体要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识到清新空气、清洁水源、美丽山川、肥沃土地、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必需的生态环境。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树立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发展必须是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平衡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
2.坚持绿色发展核心要义。坚持以“空间优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稳定”为重点,切实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各项任务。优化农业主体功能和空间布局,合理区分农业空间、城市空间、生态空间,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规范农业发展空间秩序,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农业空间布局体系。强化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坚决守住耕地数量质量红线,建立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推进节水农业发展,保护与利用好农业生物资源,促进农业资源用养结合、永续利用。加强产地环境保护与治理,建立工业城镇污染向农业转移防控机制,健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制度,完善秸秆、畜禽粪污、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等资源化回收利用制度。养护修复农业生态系统,打造生态循环、环境优美的田园生态系统,恢复草原生态系统,净化水生生态系统。大力推进质量兴农和绿色供给,努力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3.强化绿色发展制度和政策体系建设。着力全面深化改革,构建以资源管控、环境监控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绿色发展制度体系,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政策支持体系和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健全耕地保护补偿、生态补偿制度,推动存量资金优先支持绿色化生产、增量资金重点向农业绿色发展倾斜,建立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补贴政策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金融服务体系。
4.开展绿色发展试验示范。把第一批40个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与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工作结合起来,创新机制,创造经验,带动面上农业绿色发展。指导各试验示范区正确处理好长期性与紧迫性的关系,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区域特点和突出问题,梳理试点示范的任务清单,分年度、有步骤推进实施。当前重点抓好化肥农药使用量下降、以抗生素为代表的兽药鱼药使用量下降、秸秆与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产品质量品牌提升等任务,尽快启动构建农业资源环境生态监测体系、建立重要农业资源台账制度、实施农业绿色发展全民行动、完善绿色农业法规和政策体系、优化农业发展空间和生产力布局、建立农业绿色发展考核评价制度等制度建设。总结一批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强化工作调度,适时组织开展考核评估。
5.夯实农业资源环境生态监测体系。着眼于全面摸清和动态掌握农业资源家底,加快建立重要农业资源台账制度,跟踪农业资源数量、质量及时空分布的变化,为农业资源台账更新提供数据支撑。推进建设农业遥感卫星系统,充分利用卫星遥感覆盖区域广、信息客观真实等综合优势,建立以卫星遥感为主、航空无人机和地面物联网为辅的农业信息数据观测技术体系,构建数字农业观测系统。
6.加强绿色科技与人才支撑。开展以农业绿色生产为重点的科技联合攻关,在农业投入品减量高效利用、种业主要作物联合攻关、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地环境修复等领域尽快取得一批突破性科研成果。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培养一批具有绿色发展理念、掌握绿色生产技术技能的农业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推进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其率先开展绿色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