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之力
——传承红色星火 逐梦美丽中国

2018-01-23 03:10陈美旭
黑龙江粮食 2018年8期
关键词:井冈井冈山战士

□ 陈美旭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自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的巍巍井冈山,虽没有三山五岳的巍峨挺拔,却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蕴藏着一股神秘的力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不断探访与学习。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引领着新时代青少年的步伐,支持着一代代共产党人矢志不渝,从胜利走向更伟大的胜利?

重温革命历史故事,感受靡坚不催之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初心源于历史、赓续绵延、永不褪色。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作为东北农业大学“红色星火.逐梦中国”实践团队的一员,我怀着崇敬之心,带着对井冈之力的思考,走进这千峰井冈,从基地内“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的专题教学到“革命后代话初心.讲家风”的互动教学; 从纪念碑前井冈山的历史到黄洋界云端的井冈之魂。博物馆墙壁上刻满的烈士名单好像在诉说着井冈山战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事迹,令我震撼、心痛。我为战士们面对敌人重重封锁时,坚持到底,取得革命的精神而震撼,但想到如今自己幸福的生活是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我十分心痛。

所谓:精神在,灵魂就在,生机在,力量就在。旧有毛主席引兵入井冈山时,面对重重围剿,他毅然决然让战士们去留自由,自己屹立不动,用武装夺取政权,在历史长河短暂的两年零四个月里,以铮铮铁骨谱写了一曲英雄之歌;今有陈毅安少将死前写给妻子的“无字情书”,更有赵杰之女赵进军从祖辈到兄辈忠于党和人民的感人故事,茫茫时代中的沧海桑田深深诠释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些感人肺腑的历史故事补足了我的精神之钙,厚植了革命精神之基,让我在纷扰浮世中留得一曲清鸣之音。

重走革命红军之路,体会同心断金之力

于战火伤痕中看革命,于革命拼搏中学精神。血与火的洗礼、苦与痛的奋斗,才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钢筋铁骨。我们更是以急行军的身份拿出冲天干劲重走红军之路,寻草药,找坐标,急促的脚步和浸透衣襟的汗水并没有使我们的热情消减,反而使我们带着信念直奔终点。虽看不到当年喊杀震天的战斗情景,但耳边似乎回响起密集的战鼓、嘹亮的号角。与他们相比,我们的苦与累不值一提。这天然险山历经了八十多年的风雨,却仍洗不尽我们这一路上对红军深深的敬意。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重走红军之路锤炼了我们的革命精神,到达红军之路终点的那一刻,我肯定自己是一名优秀的学生,更是风华正茂革命者。面对世俗的纷扰,保持本色是我的原则;精神蓬勃是我的追求。纵然行程万里,但依旧齐心协力,让井冈之力流进血脉,深入骨髓

酣唱红歌民谣,动容井冈军民之力

“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天天打胜仗...”当耳熟能详的红歌民谣再次响起,不论是峥嵘岁月时的理想信念,还是三湾改编,物资匮乏时,红军与农民互赠棉衣与粮食的相亲相爱,这些都肯定了深深植根于祖国大地,流淌在血管中军民协力,齐力断金的力量。八角楼不改灯火通明,黄洋界依旧崎岖陡峭,但“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的红军歌谣依旧在那条挑梁小径上延绵至这个新的时代:福建省遭受洪灾,当时还是省领导的习近平密切关注雨情,并早早奔赴现场与人民共同救灾。从过去到现在,这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精神大概就是井冈山始终不渝的军民之力。

井冈红军,一支“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队伍。井冈人民,一群大义凌然,不畏强权的群众。他们诠释着井冈之魂,让“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已不复存在。井冈之力鼓舞着我不断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更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共产党员,赓续红色基因、夯实理想信念,为革命勇往直前。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主席告诉我们,它就是井冈山的力量!

猜你喜欢
井冈井冈山战士
井冈的山泉水
沙漠中的“战士”
抓落实要“心无旁骛”——要当战士,不要当“绅士”
红五军井冈突围
鸡蛋战士
星火燎原的井冈山记忆
无名战士有名剑
井冈杜鹃
井冈山上唱井冈
七绝 井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