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之路梦想通途

2018-01-22 12:28赵青
当代党员 2018年24期
关键词:号线轨道交通轨道

赵青

从科学技术“仰人鼻息”到锐意创新铸就“国之重器”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到“关键核心技术是國之重器”的宣示,从“天眼”“蛟龙”,到神舟、高铁……改革开放的光辉岁月,就是一个鼓励和支持创新、又以创新驱动发展的伟大历程。

山城重庆,气势磅礴。

长江和嘉陵江穿城而过,滚滚东去。

两江之间,一列列轻轨来往飞驰。

它们时而顺江而下,时而翻山而去,时而穿楼而过,成为山城一道靓丽的风景。

然而,筹建之初,有专家断言:“在重庆建设轨道交通,难以实现。”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改革开放大潮席卷下,作为西南重镇的重庆,开启了工业化、城镇化的新一轮迅猛发展。其间,重庆城市人口增长迅速,经济民生对城市交通的需求随之激增。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由此被提上市委、市政府日程。

那时,日后成为重庆轨道交通系统佼佼者之一的沈晓阳刚刚30岁出头,时任重庆公交公司交通研究室副主任。

一次,在对“城市交通状况”进行预测时,沈晓阳敏锐地察觉到,重庆地面交通已经趋于饱和,很快就将不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由于公共交通运力不足,每天上班前,研究室工作人员都会被抽走,去帮忙开公交车。”沈晓阳回忆道,“在出行高峰期,乘客乘车的感受,用三个字形容就是‘挤累压。”

跨越山川、不会堵车的城市交通新形态——轨道交通,由此受到重庆青睐。

然而,要在这样一座地理环境极其复杂的山城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当时几乎没人相信这能做到。

当时,重庆先后邀请多位国内外顶级专家出谋划策。“不少专家认为,在重庆建轨道交通难以实现。”沈晓阳说。

这样的结论,对重庆而言,是当头一棒。

尽管如此,重庆交通建设者却不愿放弃。

为探索轨道交通建设的突围路径,重庆多次派出调研团队到国内外学习取经。

在近十年的时间里,调研团队对各国不同制式的轨道交通进行了广泛而仔细的研究。他们发现,在地铁、直线电机、悬挂式单轨、跨座式单轨、空中客车等轨道交通制式中,跨座式单轨十分适合重庆。

跨座式单轨的轨道为一条带形梁体,车辆跨坐于其上行驶。与双轨式轨道交通相比,它的优势显而易见——

一是爬坡能力强。一般地铁的最大坡度在30%左右,跨座式单轨的爬坡能力可达50%,理论坡度甚至达到100%;

二是转弯半径小。一般地铁的最小转弯半径在300米左右,跨座式单轨的转弯半径却只有100~150米;

三是造价较低。仅相当于地铁造价的三分之一左右;

四是节省土地,噪声低。跨座式单轨使用橡胶轮胎在钢筋混泥土轨道梁上骑行,不会发出钢轮钢轨相互摩擦产生的轰鸣声。

对重庆而言,作出这样的选择,在国内是“第一个吃螃蟹”。

当时,北京、上海等国内大城市都在建地铁,却没有建过跨座式单轨。

“把不可能变可能,需要极大的勇气。”沈晓阳说,“但迎难而上,是重庆这座城市的品格。”

“要拥有自己的技术”

“螃蟹”不是那么容易吃的。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仅其所需的机电设备,就包含车辆、信号、通讯、供电、售检票系统、车站系统等十几个门类,每个门类又包含众多不同的设备类型。

2000年,重庆首条跨座式单轨——轨道交通2号线,开始建设。

而彼时,中国轨道交通建设技术和经验都不足。

怎么办?

继续“取经”。

当时,重庆已经成立了轨道交通总公司,沈晓阳任党委书记、总经理。

“受益于改革开放的积累,2号线的建设使用了第四批日元贷款。由此,重庆市委、市政府决定,从日本引进单轨交通技术和设备,首批购买了两列跨座式单轨列车。”沈晓阳说。

使用了日本产轨道车辆,就意味着各种机电设备和技术规范都得围绕日本标准进行配套。而国家规定,像城市轨道交通这样的大型建设工程,必须达到70%国产化水平。

轨道交通2号线建设之初,人们听得最多的话是“日本人说”“日本人认为”“日本人不同意”……

“日元贷款谈判时,日方希望系统承包工程,关键部件只提供成品。”沈晓阳说,“进口设备虽好,但我们想拥有自己的技术。”

那怎么办呢?

一个字:学。

由于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学习过程异常艰难。

沈晓阳说:“日方曾明确声明,只允许业务人员来访,不允许技术人员来访。”

之后,为破解“困境”,沈晓阳所在团队开始组织自主研发——

中国铁科院、宝鸡桥梁厂、铁道部二院、青岛四方、株洲时代电器等著名科研和制造企业,加入到跨座式单轨交通关键核心设备的科技攻关中来;

重庆车辆研究所(即中国汽车研究院)、川仪总厂、重庆交通大学等本土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始参加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的技术创新;

…………

2005年,轨道交通2号线建成通车,国产化率达到74%。

2011年,轨道交通3号线建成通车,国产化率达到95%。

“要拥有自己的技术。”在这样的信念支持下,重庆轨道交通相继突破一系列技术障碍,取得多项专利,“重庆造”轨道装备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举打破了日本等国家的技术垄断。

把轨道铺到国外城市

2018年11月21日,渝中区中山四路。

沈晓阳一边和记者聊天,一边掏出了一本杂志。

这是一本行业杂志。

杂志介绍了全球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果——重庆轨道交通位列其中。

从零起步,渐入佳境……承载了这座城市畅通之梦的轨道,一路向前延伸。

在轨道交通3号线建成后,重庆轨道装备国产化率达到95%。

在此基础上,重庆轨道交通建设者聚众智、下苦功,展开了新一轮创新攻坚——

根据市场需求,研发出6辆和8辆编组的新型车辆,将跨座式单轨升级为适合中大运量的交通系统,大大拓展了市场空间;

研制出可实现无人驾驶的单轨列车,车辆的智能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

如今,重庆已经形成投融资、设计咨询、建设管理、运维管理、工程施工、车辆和系统设备供应及人才培训等完整的单轨产业链,建成了国内唯一的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产业基地。

在国内站稳脚跟之际,重庆轨道有了更大梦想——把国产轨道线铺设到国外。

沈晓阳回忆道:“重庆单轨‘走出去,第一站是韩国大邱市。”

彼时,韩国大邱市考察团到重庆考察轨道交通,发现重庆不仅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辆、轨道梁、道岔、牵引制动系统等完整的产业链,还有一支包含设计、咨询、监理、施工各方面人才的工程建设队伍,且工程性价比较其他国家的技术设备高。

在韩国相关方面邀请下,重庆轨道交通设计和施工团队前往大邱,为当地单轨交通线提供了轨道梁模板、轨道梁生产系统控制技术、支座安装控制技术等技术支撑。

此后,重庆顺势而为,成立了轨道产业公司,加快了重庆单轨“走出去”的步伐。

沈晓阳说,借助“一带一路”建设,重庆单轨将越铺越远。

如今,沈晓阳已经退休,在重庆市轨道交通院士专家工作站担任站长。

但每次谈起“重庆轨道交通”,他总是有道不完的话。

【心声】

对一个城市来說,城轨交通可以是地铁、轻轨或有轨电车。但对于不少城市来说,跨座式单轨是更科学合理的选择。重庆从日本引进相关技术和设备以后,经过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在多项技术方面领先世界。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中国工程院院士 施仲衡

轨道交通带来的方便实在不少!无论是到机场火车站出游,还是去商圈购物,乘坐轨道交通都能很方便地到达,尤其每逢节假日走亲访友,乘坐快速便捷的地铁轻轨,省去了不少可能耽误在路上的时间。

——重庆市民 吴健

从一曲“东方红”到“天宫”游太空,从国产航母下水到“蛟龙”深海探秘,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中国科技创新整体能力持续跃升。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既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中国科技创新正迎来历史性跨越,神州大地回荡着“第一动力”的时代交响。

——新华网

猜你喜欢
号线轨道交通轨道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基于单纯形法的TLE轨道确定
2020?年中国内地预计开通?91?条城轨交通线路
杭州地铁1号线临平支线接入9号线通信系统的改造
CryoSat提升轨道高度与ICESat-2同步运行
朝美重回“相互羞辱轨道”?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太阳轨道器
城市轨道交通联调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