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际学生流动的新趋势及动因研究

2018-01-22 12:27马嵘程晋宽
大学教育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

马嵘 程晋宽

摘要: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学生流动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体现。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转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出现革命性的变化,国际学生流动的新发展逐渐改变国际高等教育的格局和发展趋势。通过对国际学生流动的相关数据和报告的分析,发现国际学生流动数量持续增长但留学目的国学生数量不均衡,呈现学历高端化和STEM领域受追捧的发展趋势,流动成本、学费和教育支出、教育质量、质量认证、移民政策是影响国际学生选择留学目的地的关键因素。国际学生流动为国家外交与经济发展、高校文化多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多重回报。

关键词:国际学生;学生流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8)06-0047-07

收稿日期:2018-06-2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规划项目“创新发展视野下美国高中多样化发展路径研究”(17YJA880013);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美国高校国际化办学发展路径及借鉴研究”(C-b/2018/03/05)。

作者简介:马嵘(1981-),女,山西忻州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程晋宽,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研究人員;南京,210003。

全球化浪潮和世界大学排名对全球高等教育产生了日益深刻的影响。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国家教育发展、提升教育质量不可或缺的发展战略,是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要求。因而,国际化也是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国际学生流动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内容,是衡量各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近些年来,在知识经济和高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越来越多的学生远赴异国寻求优质高等教育,国际学生流动的程度、频度和广度加速上升,流动驱动力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强。国际学生流动呈现出的发展趋势与特点,不仅构筑了学生发展新的全球网络,同时也成为各国增强全球影响力和实现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一、国际组织数据呈现出国际学生流动新趋势

国际组织与机构在国际高等教育发展与变革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教育团体如国际教育协会(IIE)、美国国际教育工作者协会(NAFSA)等。这些国际组织和机构为推动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开展国际教育研究,每年或定期发布国际教育研究数据,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推动者。通过分析这些国际化发展的数据,我们可以理解和洞见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转变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出现的革命性变化和国际学生流动发展的新趋势。

(一)国际学生数量庞大,呈持续快速增长态势

目前,全球有超过500万的国际学生,与十年前相比增长了67%。根据OECD的预测,全球国际学生的数量2025年会达到约800万。也就是说,未来十年国际学生流动会继续增长约60%。OECD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学生人数的增长基本能反映全球国际学生的发展趋势。2005到2012年间,全球范围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学生数量增长了50%[1](P329)。2013到2014年间,OECD国家国际学生流动增长了5%,比利时、新西兰和波兰等国的增长幅度约为20%,大大超过了平均增长水平。2015年,OECD国家共有330万国际学生,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学生数量持续增长[2](P286)。

美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留学目的地国家。2017年美国《门户开放》(Open Doors)报告指出,2016~2017学年美国高校国际学生数量高达108万人,较上一年度增长了3%,实现了11年连续增长[3],美国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持续增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输出总数占世界四分之一。据统计,2017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达60.84万人,同比增长11.74%,继续保持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地位。与此同时,2017年共有48.92万名外国留学生在中国高校学习,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4]。中国学生的跨国流动以及中国作为留学目的国新生力量的崛起对全球国际学生流动的趋势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国际学生流动目的国广泛,但分布严重不均衡

2014年全球450万国际学生中,美国、英国、中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八个国家接收了全球69%的国际学生。从区域层面看,国际学生倾向于以OECD国家作为留学目的国。2015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四国接受了OECD区域内60%的国际学生,但各国国际学生数量明显不均衡。30%的国际学生选择美国,14%的人选择英国,10%的人选择澳大利亚,仅有6%的人选择加拿大。

欧盟一体化进程促使欧盟国家间国际学生流动频繁。2015年欧盟区域内共有152万国际学生,约82%欧盟国家的学生选择其他欧洲国家留学。德国有42%的国际学生来自欧洲其他国家,荷兰学生占比为57%[2](P290)。相比欧盟,虽然北美对国际学生极具吸引力,但北美地区间国际学生流动占比并不大。加拿大7%的国际学生来自北美,而美国的北美学生只占3%。来自拉丁美洲的国际学生仅占美国和加拿大国际学生总额的6%。相比欧盟,北美国际学生流动的形态更为多样[1](P332)。

从国际学生来源地看,亚洲学生依然是主要群体。2015年OECD国家高等教育领域共有156万国际学生,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分别以44%、16%、15%位列前三,共接受了约四分之三的亚洲国际学生,可见这三个英语国家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十分强大。但从绝对数量上来说,美国仍然是最主要的留学目的地国。中国依然是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中国学生占OECD国家高等教育领域国际学生的39%。印度是第二大国际学生来源国,50%的学生选择美国,占美国国际学生总数的8.6%[2](P290)。亚洲已经发展为美国及其他OECD国家最主要的国际学生来源地,为国际学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三)国际学生就读学历高端化趋势十分明显

国际学生越来越追求学历的高端化,学历层次越高,流动越频繁。目前,就读硕博士学位的国际学生数量增长迅速。在OECD国家范围内,国际学生中约有20%的人选择硕士学位课程,25%的人选择博士学位课程。平均来看,约三分之二OECD国家中攻读硕士学位的国际学生是本科生的一倍。部分国家的硕士生所占比例大大超出本科生所占比例。如,瑞典就读的国际学生中硕士生占9.9%,本科生占2.4%,硕士生是本科生的四倍,澳大利亚(硕士生42.6%,本科生13.3%)、丹麦(硕士生18%,本科生5.6%)和挪威(硕士生6.6%,本科生2.0%)就读的国际学生中硕士生约为本科生的三倍。

值得关注的是,就读博士学位的国际学生数量增长更为惊人。美国国际学生中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比例分别为37.8%和9.5%,博士生的比例高出硕士生近4倍。除美国外,一些注重科学研究和创新发展的欧洲国家,如比利时、爱尔兰、挪威和瑞典吸引了大量攻读博士学位的国际学生。卢森堡和瑞士的博士生中国际学生分别占87%和54%,大大超出本国学生就读比例。法国和葡萄牙的国际学生中博士生的数量是硕士生的三倍(如图1所示)[2](P288)。为了促进高学历学生的流动,欧洲大学联盟(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实施“博士研究生参加国际研究项目”,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出国留学或其他交流项目增加海外经历[1](P331)。

(四)国际学生热衷就读STEM专业

高等教育领域国际学生就读专业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国际学生不仅喜欢商务、管理和法律,同样也喜欢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OECD国家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国际学生选择STEM专业。其中工程、制造和建筑占17%,自然科学、数学和统计学占10%,信息和通信技术占6%。攻读商务、管理和法律的国际学生占27%。就读以上两大类专业的国际学生比例远远高于各国国内学生就读比例(22%)。

同时,攻读博士学位的国际学生更加倾向于选择STEM专业,其中,工程、制造和建筑占25%,自然科学、数学和统计学占28%,信息和通信技术占6%。并且,学生对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的兴趣会随着教育层次的提升而增加。攻读商务、管理和法律博士课程的国际学生仅占7%[2](P289) 。STEM对攻读博士学位国际学生更具吸引力,文学艺术类专业相对缺乏吸引力(如图2所示)。这一现象反映了科学、工程和商务管理在科学研究和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学生对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的思考与准备。

由此可见,美国、英國和欧洲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依然是国际学生流动的主要目的地。但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在国际学生流动格局中将会持续影响全球留学的发展态势。国际学生追求高学历、选择STEM专业,从根本上体现了国际学生流动中个人在全球化发展情境中对未来职业竞争力的追求,凸显了研究生教育承担科学研究和发明创新,推动科技进步与发展的使命。

二、影响国际学生流动的动力因素和 支持条件

国际学生的流动格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世界上最主要的留学目的地国家主要是以英语为母语或者教学语言的国家。可见,语言是影响国际学生流动的基础条件。除此之外,目的国的教育政策、经济发展、教育质量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分析国际学生流动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掌握国际学生流动及转向的基本动力,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关键因素。

(一)流动成本和交际关系网是影响国际学生流动的首要因素

教育已经被广泛视为一种投资,而投资必然关系到成本与收益。学生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会影响其做出接受何种教育的决定。从广义上来讲,距离包括地理距离、接壤边界、地区时差、地形特征、使用语言、殖民国家或历史关联等几种变量因素,所以因距离产生流动成本本身具有经济与心理双重特征。这些变量如地心引力一样决定着两国间的交流与双边关系的发展,同样也影响着国际学生流动成本。随着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慕课(MOOC)、开放课程的在线学习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流动成本,从而影响教育经济与国际学生流动的转向。此外,家庭、朋友和社区交际关系网也是影响学生选择留学目的地的重要因素。新兴移民社区,尤其是高技能移民社区已经建立起完善的社交圈,可以提供充分的信息资源与生存安全感,大大降低前期收集、辨别数据的成本,这种新兴的移民关系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学生的流动趋势。

(二)学费和教育支出是影响国际学生流动 转向的经济议价变量

国际学生流动的转向受到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收益的影响,学费是整个学习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OECD数据显示,各留学目的地国的学费政策差异较大,学生在选择留学目的地时,学费是重要考量因素之一。在欧盟成员国内部,其他欧盟国家的学生与本国学生的学费标准一致,这也是促使欧盟成员国内部学生流动频繁的重要原因之一。新西兰为了吸引更多的高学历层次的国际学生,2006年1月起对攻读哲学博士的国际学生提供与国内学生同样的学费资助与就业机会,导致2006年攻读博士学位的国际学生数量翻倍[1](P334)。

学费是重要考量因素,但并非决定性因素。OECD研究表明,如果高等教育质量和未来就业回报能持续保持对学生的吸引力,即使收取高额学费,依然能吸引国际学生。美国高昂的学费依然不能阻挡其成为世界上国际学生最多最受欢迎的留学目的地。在教育作为商品、教育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学费和教育支出的影响程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愈发下降。

(三)教育质量和学术声誉是影响国际学生 流动的根本动力

国际学生在选择留学目的地时,高等教育质量和学术声誉影响力最大,是影响国际学生流动的根本动力。接受优质高等教育是学生选择留学的主要动机。19世纪世界各国学生纷纷留学德法,主要是因为德国与法国的教育质量具有国际影响力。英国霍布森教育咨询公司针对国际学生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满意率”(36%)和“教学质量评估优秀”(22%)是反映一所大学质量的最佳指标。在选择专业时,学生最看重的因素包括“高质量教学”(32%)、“合理的学费”(25%)和“大学排名”(19%)。在选择学校时,“教学质量”(30%)是国际学生考虑的主要因素[5]。学生更加关注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术声誉、国外学位在国际就业市场上的认可程度。从QS世界大学排名来看,世界主要留学目的国家聚集着最优秀的高等院校,是国际学生流动的主要目的地国家和院校 。

(四)教育认证、多边协议和质量保障体系是影响国际学生流动的质量保障

国家教育体系之间是否具有国际适用性和相似性是国际学生流动的前提条件。教育认证标准在消除学生流动障碍,统一全球劳动力市场对高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起着重要的作用。欧洲“博洛尼亚进程”(The Bologna Process)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证。欧洲各国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了相互融通的学位体系,打通了欧洲内部的教育体制,加速了欧洲内部学生流动,保障了欧盟高等教育质量。

目前,国际和地区组织十分关注国际间教育质量保障,建立全面、可信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认证机制,保证国际范围内的质量保障和认可机构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承认高等教育资历公约》(Asia-Pacific Regional Convention on the Recognition of Qualifications in Higher Education),提倡建立世界范围内学历互认机制,实现区域内双边多边学历学位互认,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认证机制[6]。全球教育质量认证首次出现在2017年《教育概览》中,足以证明在“全球共同利益”的指引下,全球教育共同发展的全方位教育合作关系的应然需求。

(五)移民政策是影响国际学生流动转向的 人才战略

国际学生流动具有国家人才流动或流失的双重效应,移民政策与国家人才战略密切关联。OECD国家为吸引更多国际学生,实施签证政策改革,包括签发学生签证、修改或简化移民手续等措施。学生签证和移民政策是国家调剂国际学生走向的重要杠杆,已经成为西方大国、教育强国争夺国际学生和未来人才的博弈。澳大利亚从2016年开始简化学生签证办理制度,2017年国际学生人数增长了13%。韩国将国际学生的工作时间从每周20小时延长至25小时[2](P294)。国家通过调整移民政策调剂国际学生流动,客观上吸引国际学生从人才争夺的竞争中胜出,而国家的移民政策也会随着西方国家间的博弈不断调整。

OECD2010~2016年发布的《教育概览》,一直强调教学语言、教育质量、留学费用及移民政策是影响国际学生流动的四大关键因素。2017年的《教育概览》则指出流动成本和交际关系网、国际多边协议和质量保障也是其中重要影响因素,这与近些年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革有很大关系,同时也折射出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三、国际学生流动的发展是多重需求 合力驱动的结果

简·奈特(Jane Knight)指出,“推动国际化的原因有四个方面,即社会文化因素、政治因素、学术因素和经济因素”,分析教育的国际化“既要从国家、部门层面,也要从院校层面上进行理解”[7]。国际学生流动有其自身发展逻辑,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利益,至少有四种不同的诉求发挥着关键作用,迸发出多样的教育效果。

(一)国家外交手段:国际化精英人才的汇聚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既是实现国家硬实力的关键,也是发挥软实力的支点。教育合作交流是“公众外交”(Public Diplomacy)的显著体现,同时也是国家战略人才储备的有力途径。美国开展的一系列教育交流项目,如富布莱特项目(The Fulbright Program)、全球本科生交换项目(The Global Undergraduate Exchange Program)和社区学院倡导项目(Community College Initiative Program, CCIP),不仅是美国国家身份和国际威望的一种象征,更是增强美国人才竞争力的人才库。2014年,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ADBI)、经合组织(OECD)和国际劳工组织(ILO)联合发布了一份报告—《亚洲的劳动力迁移、技能和学生的流动性》(Labor Migration, Skills and Student Mobility in Asia),指出国际学生是未来技能劳动力的来源,是精英人才汇聚的主要群体[8]。随着全球人才竞争逐渐加剧,受过高层次教育、拥有高技能的劳动力将是各国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创新储备的精英人才。

(二)经济收益驱动:国际学生流动具有长期经济收益回报

在发达国家的教育政策制定中,追求经济收益的思维方式非常突出。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美国等国十分注重国际学生流动带来的经济利益,以及国际学生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能否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和丰富本国劳动力资源。

美国是招收国际学生获得经济回报最高的国家。美国2017年《门户开放》(Open Doors)报告指出,2016年国际学生为美国创造390亿美元以上的经济收入,比上一年度的350亿美元增长了11.4%。67%国际学生的经费来源于美国境外[3]。美国国际教育工作者协会(NAFSA)通过对美国各州国际学生经济价值分析指出,2015~2016学年,超过104万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学生为美国创造了超过328亿美元的经济收入。美国国际学生收入排名前三位的加利福尼亚州(52亿美元)、纽约州(39亿美元)和马塞诸塞州(23亿美元)总收入约占美国国际学生经济总收入的34.8%[9]。2016年,国际学生为英国创造了约100亿英镑的经济收入,为澳大利亚创造了188亿澳元、为加拿大创造了80亿加元的经济收入。国际学生带来的丰厚经济回报已经成为全球各国高校互相竞争海外教育市场的直接动因。

(三)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国际学生成为高校 珍贵的文化资产

国际学生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备受关注。皮特·斯科特指出,“来自其他文化传统和制度下的学生能够为英国高等教育带来如下好处:拓展知识基础、扩大研究领域、提高研究声望以及丰富课程内容,外国学生的到来,既能够拓宽本国学生的文化视野,又可以使他们在更宽广的领域加强国际理解、感受多种文化的魅力”[10]。国际学生不仅为留学目的国的科学技术研究做出贡献,提供人才智力储备,还为校园和课堂带来更加多元的国际化视角与氛围,为本土学生提供了全球性的、国际化的就业和职场环境,这些都是珍贵的学术资产和多元文化资产。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学生交往与互动,促进了校园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有利于建设开放、多元、国际化的校园环境,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四)国际化发展:高等院校国际竞争力的体现

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从一开始就具备了国际学生流动的特征。中世纪时期,大学就是“真正的国际性机构”。高等院校吸引国际学生的数量已成为衡量其教育吸引力和声誉的一项指标,是体现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维度。攻读学位的国际学生比例是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价指标之一,哈佛、剑桥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国际学生比例都已超过20%,有的甚至达到了30%。世界上精英聚集的高等院校比普通院校更能吸引国际学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2017年度从全美50个州、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的1 000所高中录取了1 438名本科新生,其国际化程度可见一斑。2017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TH E)发布“2017年全球最国际化大学排名”(The Worlds Most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2017),美国大学占据了150席中的64席,这与美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大学实力是相称的。美国高校的高度国际化提升了美国高校核心竞争力,同时美国高校汇集吸引了世界各地优秀人才,成就了高校国际化教育。可见,国际学生流动的格局和趋势体现了各国高等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四、启示与反思

国际学生流动所呈現的发展趋势和驱动其发展的关键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国际学生流动与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选择之间的联系。随着我国“双一流”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要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就应当充分借鉴有益的发展经验,以世界一流大学为标杆开展实质性国际化实践。

(一)探索契合中国国情校情的国际化发展,助力“双一流”和“一带一路”建设

国际化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在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和“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也被赋予新的使命。国际学生是国际化中“人”的关键因素,国际学生的流动不仅仅是输出优质生源,同样需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实现人力资源的双向互动。为实现2020年来华留学生规模50万人的目标,引进海外优质生源,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

首先,加强与世界一流高校的国际教育合作,建立与世界一流大学“学分联盟”与学分互认制度,开展联合教育项目或认证,不仅为本土学生提供世界一流高校的学习经历,同时也吸引国际优秀学生接受我国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输出。其次,高校尤其是“双一流”院校要充分利用自身学科优势,积极建设全英文课程,在教学和学术语言上与国际接轨,吸引高层次(研究生)国际学生,提升我国国际教育的影响力与竞争力。第三,高校要勇于创新,在国际学生选拔与录取、高层次优质人才引进、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研联合攻关等方面,统筹国内国际教育资源形成新合力,助推“双一流”和“一带一路”建设。“得天下英才育之且用之”是“双一流”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家综合实力和全球影响力的集中体现。

(二)促进来华留学教育,加快中国教育融入世界

2016年,美国国际学生人数首次下降,较上一年度下降了3%。美英等国对留学生政策的收紧、国家经济发展低迷,国际学生市场份额开始下降,在某种程度上对我国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发展契机。2016年,来华留学生数量达到44.3万,较2015年增长11.3%。泰国、印度及巴基斯坦等沿线国家来华留学增幅的平均超过20%,不仅大大缓解了留学赤字,也为我国参与全球化发展和全球治理储备了人才。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撬动了世界留学版图,来华留学规模稳步增长,留学生教育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已经显现。

为加快中国教育融入世界,持续推进“留学中国计划”,高校应重点吸引“一带一路”国家与中国地理位置较近、语言文化相通的学生,注重区域内的国际学生流动,建立研究中心积极开展国别和区域研究,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为“一带一路”国家搭建人才桥梁和储备人才。同时,通过国际教育交流合作、人文和学术交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OECD.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6: OECD Indicators[Z].OECD Publishing,Paris.

[2] OECD.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7: OECD Indicators[Z].OECD Publishing,Paris.

[3]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17 Open Doors[EB/OL].https://www.iie.org/Why-IIE/Announcements/2017-11-13-Open-Doors-2017-Executive-Summary.2017-11-24.

[4] 教育部.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60万人,高层次人才回流趋势明显[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803/t20180329_331771.html.2018-03-30/2018-07-12.

[5] 李国强.国际学生看重英国“卓越教学框架”评价结果[J].世界教育信息,2017(13):79.

[6] UNESCO.The International Mobility of Students in Asia and the Pacific[M].UNESCO,Paris,2013:4.

[7] [加]简·奈特.激流中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变革与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2.

[8] 乌云其其格.亚洲国际学生、技能劳动力流动现状与政策[EB/OL].http://www.italents.cn/journal/140.html.2015-06-07/2017-08-07.

[9] NAFSA.NAFSA Intentional Student Economic Value Tool[EB/OL].http://www.nafsa.org/Policy_and_Advocacy/Policy_Resources/Policy_Trends_and_Data/NAFSA_International_Student_Economic_Value_Tool/.2017-07-20.

[10] [英]皮特·斯科特.高等教育全球化:理论与政策[M].周倩,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80.

Abstract: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 mobil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politics and economy,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displays a revolutionary shift.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 mobility will change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pattern of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Through analyzing relevant data and reports, it is found that the new trends include continuous increasing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mbalance among destination countries, advanced degrees and popularity of the STEM program. Meanwhile, the key underlying factors affecting students choice include mobility costs, education costs and tuition, quality of programs, quality assurance and immigration policy. International student mobility will provide multiple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benefi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diplomacy and economy, multicultural campus 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student; student mobility;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trend

(責任编辑 黄建新)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