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大学教育思想

2018-01-22 12:27韩颖郑如莹刘花香
大学教育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师范教育教育思想双一流

韩颖 郑如莹 刘花香

摘要: 2018年11月17日至18日,由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和南京航天航空大学联合主办,湖南大学和湖南文理学院承办的“第十七届全国大学教育思想研讨会”在湖南常德召开。本次研讨会共有来自全国6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0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专家学者们着重围绕“新时代的大学教育思想”这一主题,从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回顾、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思想体系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与中国大学教育的新使命、“双一流”建设与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与中国大学师范教育的新发展等五个专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诸多具有指导性与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教育思想;新时代;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师范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8)06-0030-04

收稿日期:2018-11-19

作者简介:韩颖(1994-),女,河南焦作人,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郑如莹,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长沙,410082。

“第十七届全国大学教育思想研讨会”是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教育界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背景下召开的,与会专家学者就“新时代的大学教育思想”展开了系统而全面的探讨与交流。本次研讨会共有6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300余位代表与会,共收到会议论文120余篇。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创始人、著名高等教育专家潘懋元先生专门为本次研讨会发来贺信。潘先生在贺信中写道:“本届主题研讨新时代的教育思想,五个参考议题均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对当前大学教育的改革发展起引领作用。”

一、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回顾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呈现波澜壮阔的局面,高等教育在规模、质量、国际影响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走出了一条高等教育特色发展之路。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成就,总结经验、归纳不足,是推进新时代大学教育思想发展的起点。余小波教授以教育思想的重大事件为依据,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思想的演进划分为思想解放、思想探索、思想深化及思想升华四个阶段,认为高等教育思想演进的基本逻辑主要从人才观、价值观、发展观和改革观四个维度展开。赵俊芳教授将四十年來我国高校人事制度变革的基本轨迹归纳为四个阶段,概括出评价指标是从教学到科研,用人机制主要是从固化到活化两个特点,认为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虽然在优化师资结构和队伍、推动学科和现代大学建设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着本土与引进失衡、实质与形式相悖、稳定与流动博弈、功利与价值角力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改革的具体方案。索凯峰教授梳理了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进程中我国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指出有关大学校长选拔任用政策的数次调整,主要是为了解决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实行“一长制”还是“委员会制”以及怎样加强和体现党的领导这两大问题,认为这主要由不同时期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历史方位的特殊性所决定。王小青博士通过对我国大学生学业成就评估的二十年回顾,全面介绍了评估工具、评估方法和评估结果应用的现状,指出目前对大学生学业成就评估仍存在诸多问题,提出需建立学业成就评估系统化的制度和新的范式,促进评估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本土化,同时,需注重对学业成就评估的元评价。梁彤博士在考察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历史的基础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在政府的主导下经过快速规模扩张和内涵建设转型两种模式的互动融合,认为在大众化进程全面启动后,精英文化受到了冲击,倒逼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强调需在政府、社会和高等教育系统的制度嵌入互动中进行协同治理。

二、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思想体系建设

关注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思想体系建设是探索高等教育新时代的特征、把握新时代要求的关键。胡弼成教授从“个体教育学“的视角谈教育思想的问题,认为教育是人获得幸福(充分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其最大用处是培养人的多元思维和怀疑精神。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幸福,有良心、有爱心是幸福教育研究者的基本素养和前提。他提出,幸福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应成为教育及其研究的发展指向。李盛兵教授认为新时代亟需重提大学精神,强调大学精神是大学教育思想的核心,从学术自由、院校自治、追求真理和服务社会四个方面理解大学精神的内涵,指出法制是重建大学精神的关键。

部分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的教育和办学经验,详细论述了目前高等教育思想体系建设中关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的观点。施大宁教授以南京航天航空大学为例,从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育人体系;价值塑造为引领,拓展课程内涵;信息化2.0时代课程建设这三个方面思考如何进行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认为校园学习区别于社会学习,必须确定责任,明确学习目标,兼顾自由学习;达成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新形态教学必须多样化,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诉求;优质课程资源缺乏,供给侧矛盾突出,有必要建设目标导向的共享开放平台。黄明东教授阐述武汉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思想的内涵,即坚持三个理念:“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的办学理念;“厚基础、跨学科、鼓励创新与冒尖”的教学理念;“成人”教育统领“成才”教育的本科人才培养理念。坚持三条路径:强化组织制度建设、构建教学生态型环境、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庞振超副教授以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团队在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实验班“行为金融学导论”课程中的跨学科教育成功案例为基础,提出了问题导向、情感共性问题、专业问题三线引领,鼓励合作、加强师生交流的跨学科教育改革策略。李勇军副教授主要从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大力推进课程教学创新;坚持名师自建课程与引进课程相结合的原则,丰富学校课程资源;全自主学习模式、半自主学习模式和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相结合三个方面介绍了湖南大学在教学改革中的探索,并以湖南大学在自建慕课、精品慕课、引进慕课及“雨课堂”等的成功经验为例,为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与中国大学教育新使命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与中国大学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赋予中国教育新使命、新特点。张应强教授认为教育强国虽然是一个中国化的概念,但却是一次世界性的行动。我国在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时需要克服现代化的“示范效应”与依附性发展模式,发挥“后发”优势,探索并不断改进教育强国的中国模式。柳友荣教授指出高等教育的“中国特色”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应然的内生特质,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文化逻辑共同决定的。“中国特色”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世界一流”目标并行不悖,“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实践理路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大学的“分类发展”。

在面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和高等教育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推动高校转型与学生培养模式转变是本届研讨会的焦点之一。在高校的转型发展方面,谌晓芹教授认为新时代背景下,引导和推动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提高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举措。她通过对湖南本科高校转型情况的分析,指出湖南地方本科高校存在办学经费短缺、培养模式僵化等问题,并从政府和学校层面提出了改进对策。

在人才培养方面,徐丹副教授和刘声涛副教授认为培养学生全球化技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高校的重要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参与境内国际化经历对全球化技能发展的作用不亚于留学项目、学生国际化学习经历的参与度和学习投入度比国际化社交经历更能预测其全球化技能水平,指出院校需提升培养学生全球化技能的意识,探索高影响力的实践项目。庞海芍教授梳理了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概念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历程后,提出了融会贯通、择其善而行之的通识教育理念,并以北京理工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的具体实践为例,指出人才培养模式需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从“才”到“人”,从“教”到“学”,建立教育的新范式。姚利民教授通过对教师教学投入的内容进行分析,认为教师进行教学投入既是教师本分的要求,也是以生为本的体现;既是学生的呼声,也是合格教师的条件。他指出目前教师主要存在着教学精力投入不到位、更偏好研究而非教学等问题,倡导教师增强教学责任意识。

四、“双一流”建设与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战略

“双一流”建设与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战略是推动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保证,一流高校是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的排头兵,一流高校的建设发展是与会学者关注的论题。邱均平教授分析了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的布局,对评选出来的优秀学科与“双一流”建设计划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双一流”建设成效的发展指数进行了报告。高新发副教授以14所世界一流大學为例,认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培养世界级人才、引领人类知识发展、孵化和支撑先进高科技产业。张彤副教授认为一流高校的建设之路要从高校治理理念和治理结构变革两方面着手,提出价值正确、务实实践、创新突破、激发活力是目前教育发展的主题。高晓清教授通过对近年来世界大学排行榜的分析,认为我国综合类大学在大学排行中的数量和名次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但是距离世界一流水平尚有不小的差距。这启示我们优先树立真正的科学精神,重视本科生的科研锻炼。贾永堂教授关注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非主流高校面临的困境,认为“双一流”建设的本质是高等教育领域的重新洗牌。同时,他认为在政策背景下地方非主流高校面临着“入场”和“场外”的双重陷阱,并且掉进陷阱非小概率事件。因此,构建一个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高等教育场域,比形成一批高水平学校和学科更重要,同时,提倡地方非主流高校要勇于突破自身局限、积极进取与尝试。张晓报讲师区分了精致的大学与粗放的大学,认为无精致则无一流环境、无精致则无一流管理、无精致则无一流教学,从而也就无一流大学,并指出“双一流”是目标而非结果,一流的本科教育也并非只有“双一流”建设高校才能提供。

在一流的本科教育与学科建设方面,张卓教授认为一流本科教育是一种学术过程,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应该对学生的思想、行动、感知产生持续、充分、正向的影响。他从内外部质量保障体系两个方面分析了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与实践,并从优化组织,完善流程,建立标准,强化督导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具体措施。康翠萍教授认为当前我国学科专业建设存在着庸俗化、目标错位、组织管理脱节、资源分配不均和理论认识模糊等问题。她根据高等教育的两大基本功能——创造知识、传播知识,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提出了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策略。范玉鹏博士认为一流学科建设过程面临着学科精神的遮蔽化、学科门类的隔阂化、学科组织的科层化、学科评价的表浅化等文化困境。这种文化困境既受学科外部因素的影响,又受学科内部因素的制约。就外部因素看,市场功利的冲击、管理主义的盛行是主要诱因;就内部因素来说,行政本位的固化、学科文化的差异是关键所在。王伟宜教授关注了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性别差异问题,分析了1982年至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男女人数及其比例,描述了高等教育领域“男少女多”、重点高校基础学科和热门学科报考趋势两极分化以及学科分布“男工女文艺”明显的现象,认为应采取推行性别敏感教育、提高教师工资待遇、通过倾斜政策与激励措施促进两性自由充分的发展。

五、乡村振兴战略与中国大学师范教育的新发展

我国大学师范教育的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也关系到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和未来国民素质的发展。龙献忠教授认为师范教育是地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并以湖南文理学院师范教育为例,阐述了该校在进行师范教育过程中以农村教师4ACCPS培养创新模式、教师“互联网+循环”培训体系等为主的五个特色方向,为推动实现湖南教育强省、推进本校转型发展以及促进学生自身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左崇良副教授认为我国教师教育正处于历史转折时期,地方院校面临着教育理念偏差、课程结构不合理、转型发展的艰难、教师教育的专业化程度不足等挑战,同时也迎来了为(农村)地区发展服务、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拓展师范院校的发展空间、教师教育专业化改革等新的发展机遇。他认为应及时调整思路,探索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教育的新路径。付八军教授认为传统师范学院由于在发展中面临诸多竞争与挑战,从而倾向于向综合性院校转型。他从分析目前绍兴文理学院的改革困境出发,认为发扬传统师范院校的特色与优势、结合综合院校的综合实力与特点、增强教育课程活力,是解决教育学院与专业学院在师资培养方面的冲突的有效办法。

此外,教育学院的建设问题也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关注。周倩教授介绍了郑州大学教育学院文化建设的情况,认为学院是重要的学术组织,也是重要的育人组织。学院文化是办院理念、办学特色、价值追求和行为导向等一系列内容的集中体现。学院不仅是一个工作场所,还是一个学术共同体、情感共同体,乃至价值共同体。学院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立足学院实际,建设特色文化,打造文化品牌,不断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内容。

我国已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尤其需要先进教育思想的引领。湖南大学党委副书记于祥成指出,在新时代的起点上,随着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高等教育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维度需进一步扩展,研究内容和研究主题也需进一步深化。如何突破既有的问题意识与理论框架,结合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趋势,从新时代大学教育思想的理念、体系和内容等方面进行破题、答题,值得深入探討。本次研讨会较好地回应了新时代的需要,体现了教育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余小波教授在进行大会总结时指出,本次会议成果丰硕,呈现出多方面特点:一是富于思想性,体现了“大学教育思想研讨会”注重思想引领的一贯宗旨;二是凸显时代性,聚焦新时代、新使命、新思想、新发展;三是体现创新性,涌现出不少新的观点思想、新的战略谋划、新的举措思路、新的研究问题,充分展现了大学教育思想研究领域专家学者们孜孜以求的学术研究风范和高水平的研究能力。

Abstract: From November 17th to 18th, 2018,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nan University and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jointly hosted the 17th National University Education Thought Seminar hosted by Hunan University and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in Changde, Hunan. More than 300 experts and scholars from 60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across the country were invited to attend the seminar. Experts and scholars focus on the theme of "the university education thought in the new era", from the historical review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deology in China in the new era,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 destiny community and the education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The five missions of the new mission, the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and 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the new development of Chinese university teacher education have carried out in-depth and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s, and put forward many guiding and constructive policy suggestion.

Keywords: educational thought; new era; higher education;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teacher education.

(责任编辑 李震声)

猜你喜欢
师范教育教育思想双一流
我国近代师范教育思想发展研究综述
新课改下教师师范教育理念探析
山区高职师范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晚清师范教育发展的制度变迁分析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