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正红
摘要: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的政策时刻提醒着教育工作者制定出与时代发展相符合的教育方法。本文以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为例,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我国高校必须改革民族声乐教学法,为了进一步培养社会需要的音乐人才,因此高校民族声乐的教育工作者还需系统地改革教学理念、内容、演唱技巧,以美声唱法与民族声乐唱法相结合且互补的形式,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音乐人才。本文根据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改革,探究了如何实现美声唱法民族化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美声唱法 民族法 高校 民族声乐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1-0105-02
一、阐述中国民族唱法的含义和特征
中国传统民族唱法是指演唱民族声乐作品时所使用的声乐技巧,同时这种声乐技巧来源于中国传统审美习惯,且传统民族唱法的发音与汉语发音一致,讲究“字正腔圆、落地有声”的特点。
由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悠久,且产生了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中国传统民族唱法就是源于我国的少数民族,中国传统民族唱法不仅来源于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还代表着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因此中国传统民族唱法是立足于种类繁多的中华文明之上,所以传统民族唱法既与人们的劳动生活息息相关,还在一定程度上寄托了人们的情感,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与情感把民族唱法注入新的生命,还丰富了传统民族唱法的内容。由于我国的戏剧种类丰富且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戏剧唱法也被传统民族唱法所借鉴,所以传统民族唱法不仅受当地民风的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我国戏剧唱法的影响。除此之外,少数民族的居民还依照当地居民的共同爱好和习惯,将传统民族唱法制定成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唱法,其主要以洪亮、清晰、甜脆、宽广的嗓音作为演唱的特征。
随着我国传统民族声乐的不断发展,因此传统民族唱法终将面临着新唱法的挑战与冲击,我国传统民族唱法在发展的历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西方美声唱法的声乐技巧,民族新唱法不仅保留了传统民族唱法的优点,同时也汲取了美声唱法的优点,所以民族新唱法也是对传统民族唱法的继承与发展。不仅保持着传统唱法的圆润清晰、字正腔圆和感情真挚,同时还在演唱方面保证声音有足够的穿透力,主要以先动情后发声,且合理用嗓的特点。
二、详述美声唱法
(一)阐述美声唱法的含义和特征
美声唱法作为西方唱法的象征和代表,之所以流传甚广,皆因为美声唱法具有科学的发声方法,声部区分严格,可较好地掌握音量的高低。不仅能让发出的音色更为优美,以花腔的技巧裝饰乐句,而且还能做到让发出的音色更加地平滑,便于调节和运用共鸣。
美声具有发声自然,气息平稳;声区、音质统一;音色纯净明亮,声音圆润、松弛、灵活、结实、畅通;音量洪亮且穿透力强的特点。因此美声唱法被世界所公认,并且深受各国演唱人员的青睐。
(二)概述美声唱法的发展历史
美声唱法的诞生最初源于意大利歌剧的兴盛,基于美声唱法的发展历史主要经过了三个特殊时期:首先,美声唱法的兴起伴随着意大利歌剧的繁荣,从而带动了美声唱法的潮流,将西方音乐推向了辉煌,当时作为美声唱法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著名的音乐家:斯卡拉蒂。同时也基本确定了美声唱法的基本形态。其次,美声唱法在经历了三百年的演变后,因为宗教的影响,女声无法进入美声演唱的舞台,因此为了在美声唱法当中保留女声的音质,从而让未成年的男童代替女声。在女声无法进入美声演唱舞台之时,为了能长期有女高音的配合演唱,西方美声唱法进入了阉人歌手时期,主要是为了让能唱出女高音的男性进行阉割,来达到永远保持女声的作用。最后,在最后一位阉人歌手退出舞台时,才真正标志着阉人歌手的结束,女声再次登上美声演唱舞台的历史又开始拉开序幕。直到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以关闭唱法和面罩唱法为代表的美声演唱技巧再次将美声演唱技巧推向了新的辉煌。
(三)讲述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美声唱法进入中国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时期。第一个时期:美声唱法初步进入中国演唱技巧的初级阶段,美声唱法处于传播与发展的时期。即20世纪初,美声唱法初次传入我国,直到美声唱法在我国经历了20年的时间,音乐高校才将美声唱法作为专业的声乐演唱方法,将其作为声乐教学内容,从而也推动了美声唱法在中国声乐演唱界的发展和普及。
第二个时期:当美声唱法逐渐与中国传统民族唱法相碰撞的时期。由于美声唱法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并且善于研究美声唱法的技巧,因此当中国“本土唱法”与西方美声相碰撞时期,促进了中国传统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借鉴与学习。两种唱法在经历了长期的磨合与交流,不仅促使中国传统民族唱法的成熟与革新,还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其中的利处主要体现在了五个方面:一是美声唱法的融合促进了我国音乐高校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教学体系;二是中国传统民族唱法在学习了美声唱法后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美声唱法;三是美声唱法促进了我国歌剧演唱和艺术演唱的新发展;四是促进了我国传统民族唱法向美声演唱的借鉴与学习;五是成熟的演唱形式推动了古典艺术的发展,同时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第三个时期:美声唱法带动了新的文化繁荣。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美声唱法作为演唱比赛的参赛类型,美声唱法登上中国演唱舞台标志着美声唱法逐渐被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从此美声以独特的演唱风格沾上了中国艺术的舞台。
三、美声唱法为何走民族化道路
(一)符合当代民族声乐文化发展的需求
由于美声唱法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且具有科学的演唱方法,其演唱方法发出的声音优美且圆滑,因此中国传统民族唱法借鉴与学习美声唱法是中国传统声乐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美声传入中国声乐演唱界时,必然会发生碰撞与冲击。由于传统美声唱法有较为严肃的风格,给人一种高雅且刻板的感觉,因此传统美声唱法想要长期地立足于中国声乐演唱界,还需与中国传统民族唱法较好地相融合,形成一种被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演唱方法。只有当演唱方法被大众所喜爱,美声唱法才能更好地立足于我国的音乐文化。由于传统美声唱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将其科学的演唱方法融入现代声乐艺术的教学当中,还需音乐教育工作者选用一些古典且典型的美声歌曲和中国民歌作为学习的素材,只有将美声唱法合理地与民族唱法相融合,才能让美声唱法更好地服务于大众的审美方式,从而提高大众的审美品位。
(二)西学中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声乐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将美声唱法适当地融入中国传统唱法是声乐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还需人们正确认识美声唱法的科学合理性,适当地汲取美声唱法的优点,不能完全照搬美声唱法的一切,还需全面的考虑到大众的审美需求。只有形成符合大众审美观念的声乐艺术,才能真正做到“西学中用”,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民族唱法,创新出新时代风格的声乐艺术。
四、高校民族声乐的教学改革
(一)不断强化民族声乐理论建设
正确认识外来的美声唱法,不断建立科学、先进的整体声乐系统,促使民族声乐具备科学价值,如实地表现民族生活,表达各民族人民的情感。
(二)提高民族声乐演唱技巧
高校音乐教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声乐语言,让学生运用声乐语言表达情感。要想较好的表达出声乐艺术的情感,还需演唱者能够准确把握情感的出处,通过自身的想象和联想来演唱曲目。此外正确掌握好歌曲的艺术风格,也是演唱者需要具备的品质。
(三)适度改革声乐教学
因为民族声乐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因此要想较好的弘扬民族文化还需重视对民族声乐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和发展民族声乐巩固民族文化的传承。因此作为声乐教学工作者还需为学生选用合理的声乐教材,加强学生对民族声乐的理解和学习,在学习好乐理知识的基础上,让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有机结合,通过多方面的学习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必然受到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因此要想更好地继承与发展民族唱法,还需适当地借鉴和学习西方美声唱法的科学性,充分认识本土民族唱法的艺术风格,以西学中用的结合方式,促进中国传统民族唱法的革新。
参考文献:
[1]张宏.从美声唱法的民族化看民族声乐的教学改革[J].戏剧之家,2017,(11).
[2]王慧慧.从美声唱法的民族化探究高校民族声乐的教学改革[J].黄河之声,2017,(24).
[3]王冬弘.谈美声唱法的民族化[J].音乐生活,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