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晖
加强对党的干部的教育培训,是我们党由弱到强、发展壮大的“成长密码”之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教育培训面临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新挑战,迫切需要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培训质量,主动服务大局,为建设高素质党务干部队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当前党建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建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从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要求来看,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培训联系实际不够。培训内容缺乏精准性。有的单位开展教育培训主要是机械地按上级统一安排授课,忽视了不同学员的实际需求,没有按照“缺什么学什么”的原则解决“党需要什么”“岗位需要什么”以及“干部需要什么”的问题,导致学员对所安排的课程内容不感兴趣,从而影响了教育培训的实效。
二是培训形式创新不够。有的单位教学方式陈旧,学文件、读报纸、看录像,教育的手段和形式多年“一贯制”;有的不分行业、不分群体、不看对象,“一个方子吃药”“一锅煮”“一刀切”;有的培训内部搞得热热闹闹,外界反响冷冷清清,党务部门“一家忙”。
三是培训成果运用不够。有的单位,导向与激励不匹配,对参加培训学习的考核缺乏刚性规范和科学的实施办法,同时考核结果与干部奖惩、选拔任用结合得不够紧密,导致“学好学坏一个样、学与不学一个样”,缺乏调动党员积极性的激励机制。
问题的产生有以下原因:
一是思想认识有偏差。少数单位领导同志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党建教育是软指标,只要把各项工作任务完成好,党建教育制度落实的好坏影响不大;也有部分同志则认为事情太多、工作太忙,想参加教育学习也抽不出时间。还有的认为现在信息渠道畅通了,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介都能进行学习,再专门安排教育培训就没有必要了。
二是方法创新欠主动。在有的单位,对党建培训该抓不想抓、想抓不会抓的问题在一些人身上还比较突出;一些单位认为跟着上级“指挥棒”转就行了;对新理论、新理念、新的教学法学习不够,运用不够,对党建教育究竟学什么、怎么学心中无数。
三是配套措施不完善。党建培训制度的落实机制刚性不足,可缩性较大,造成落实的随意性。缺乏对学习的内容、时间、成绩、考核等方面的硬性配套规定,有要求无计划、有计划无落实,培训制度往往停留在口头或文件上。
探索“四化”党建培训新模式
结合基层的工作实际,借鉴各中央企业的生动实践,笔者认为以下“四化”培训有利于提升吸引力,推动学习入脑入心。
一是理论辅导“立体化”。突出理论武装,对学员在政治理论、党建业务及相关知识上进行“立体化”辅导。
思想提升要有“高度”。要把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的精神作为培训首要任务,引导学员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结合新时代新形势对党建提出的新要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把强化对党支部书记的政治引领作为党支部书记专题培训的一条主线。
业务学习要有“深度”。要紧贴学员共性需求、岗位职责和党建实务,邀请党建理论专家、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央企党委书记、基层企业党支部书记进行授课。可邀请党委书记进课堂上讲台,让“大书记讲给小书记听”“用大白话讲大道理”,激励基层党支部书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要注重党建工作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培训,让新任党支部书记从“想干”到“会干”到“能干”。要针对不同企业和境内境外党组织建设需求量身打造“培训菜单”,变“教什么学什么”为“想学什么教什么”。
理论视野要有“广度”。培训内容既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党的最新理论、党章、宪法、党建工作、纪检工作等业务所需,也要开设时事政治、世界文化历史、互联网经济、管理沟通等方面的新知识,有效拓宽基层党支部书记的理论视野。要针对基层党支部书记工作开展的痛点难点设置课程,将党的理论知识与党务实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
二是党建业务“情景化”。突破“教师讲、学员听”的单一授课模式,采取体验式、模拟式教学法,在课堂上构建党建业务操作的“情景”,让学员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员在暴露问题中加深认识,在“实战演习”中提高能力。
构建“党务实操”情景。各参学单位可自编自演“党支部换届选举”“发展党员”“民主評议党员”“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等情景剧,将党支部工作“情景化”,现场还原和生动展示党支部日常工作,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基层党支部书记在实战演练的“大舞台”上学到真本事。
构建“疑难会诊”情景。培训前,各参学单位要专门研究讨论和归纳梳理出影响制约基层党支部建设的重难点问题,设计专门课程,在课堂上进行集体“会诊”,让参训学员带着问题来,揣着明白回。要开发出组织生活模拟、常见案例解析等专业实训课程,让学员最大程度地参与进来,注重与日常工作实际相结合,确保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构建“党课竞赛”情景。变“关起门来自己讲”为“培训班上大家评”,开展讲微型党课比赛,选择“初心、使命、创新、改革、担当”等“短平快”主题由学员主讲,集中展示、现场评比,以赛促训,激发学习热情,提升培训实效。在培训中把“支部换届选举、接收预备党员、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三会一课”基本内容原原本本搬到培训课堂,由一组演练,其他各组评议,教师点评讲解。
三是党性教育“现场化”。充分利用各地红色教育基地资源,通过现场体验和情境感受,让学员在“看、听、思、悟”的过程中达到自我升华、增强党性的目的。
到“初心”开始出发的地方受教育。可组织党员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等教育基地,将培训场地搬入红色教育基地,听讲解、看实物、访前辈,重走革命路,重温入党誓词,找寻共产党员的初心,牢记我们为什么出发,在培训过程中深植红色基因。
到“领袖”成长工作的地方受教育。广大学员对习总书记饱含真挚的拥戴和敬爱之情,纷纷要求去习总书记成长和工作过的地方开展现场学习。可带领学员们在延安梁家河追寻领袖成长的足迹,深刻感悟习总书记一心为民的情怀、埋头苦干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仰,真正感受思想的洗礼,更加坚定理想信念、鼓足工作干劲。可到福建古田干部学院回顾党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辉历程,重温习总书记在“新古田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抓好基层党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到“榜样”产生、涌现的地方受教育。组织学员们参观兰考焦裕禄纪念馆、大庆铁人纪念馆、林县红旗渠等党性教育基地,近距离感受“看得见的正能量”“具象化的价值观”,通过“走出去”学先烈、学榜样,提升党性修养,增强能力素质,激发奋发有为报效国家的动力。
四是学习交流“互动化”。结合社会发展实际,与时俱进丰富学习交流分享形式,让学习成果更有“温度”。
在班级内部互动。组织学员围绕学习主题,坚持问题导向,讲述工作经历,分享工作体会,针对职工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讨,推动经验交流,互相学方法、谋思路,提升自身抓党建工作的能力。
在线上线下互动。发挥“互联网+党建”优势,通过党建云平台、网上大学等新载体,利用线上著作文献、党史课程、时政课程等模块化教育资源,组织基层党支部书记开展必学和选学课程学习。运用手机APP、微信公众号打造“指尖上的学习班”,定期将学习内容和试卷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在线测试、在线判卷,成绩实时公布。积极打造“党建e课堂”,定期推送必学和选学课程,方便随时随地学习,实时即时交流,形成了永不“下线”的党建培训课堂。
在党建生产融合中互动。结合培训内容和生产经营实际确定讨论题目,激发学员切实提高促进党建与生产经营相融合的能力,鼓励参训学员撰写心得体会,在企业内部刊发,进一步扩大培训成果。举办基层党支部书记案例分享会,畅谈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的创新思路、新办法,大家取长补短,互促互进,既学到兄弟单位的好点子好做法,又丰富自己的“锦囊”和“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