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双关语生成机制之比较研究

2018-01-22 09:51仝海侠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生成机制比较

摘 要:双关语是一种古老的修辞格,学者们对英语双关(pun)和汉语双关的研究日益深入,并从多角度向多学科延展。本文介绍了英语双关与汉语双关的生成机制,指出英语双关语生成的词源基础,以及汉语双关生成的文化因素;分析了英汉双关语生成机制形成的理论基础和心理因素。理论基础既指出了语言的基本特点,又分析了交际的需求;心里因素则从语音联想、语义联想和语境联想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英语双关 汉语双关 生成机制 比较

英语双关和汉语双关在各自的语言系统中都受到了相当的关注,对它们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但对二者的比较研究却涉及较少。长期以来,提及双关一词,人们都以为它是修辞学领域的一个名称,认为英语双关和汉语双关是不同的。其实,二者的确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又有许多共同点。本文重点在双关的生成机制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

一、英语双关语生成的词源基础

作为一种公认的世界混合方言,历史上曾和多种民族语言接触,有多元化词汇。英语从古代英语,中期英语到现代英语,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古英语也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语(Anglo-xon),是英语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从公元450年盎格鲁撒克逊人侵入英国持续到1066年诺曼征服(指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对英格兰的入侵和征服)[1]。虽然是现代英语的前身,古英语与现代英语有很大的不同。古英语实际上使用了拉丁语和日耳曼语的词汇,英语字母也产生自这一时期,在罗马语的基础上演变而来。中期英语是指1660年诺曼征服到1476年印刷技术进入英国期间使用的英语。这一时期的英语可以称之为古英语、拉丁语和法语的混合体,但已逐渐去除了其他语言中复杂的语法规则。中期英语的变化是因为法国诺曼底公爵在征服英格兰之后,诺曼底法语称为英格兰的官方语言,而英格兰的民众仍然继续使用盎格鲁撒克逊语[2]。我们仍然能看到在英语中很多与权力有关的词汇是来自诺曼底法语。现代英语是指1476年以后的英语。随着印刷业的发展,英语的拼写和书写形式逐渐标准化,现代英语在中期英语基础上发生了一些词汇量、发音和拼写方面的变化。

从古代英语到现代英语之间的巨大变化,不仅告诉我们在词源方面大量的英语词汇来源于拉丁语和法语,而且让我们看到了英语称为混合语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英语不断融合其他民族的语言,最终完成了自己的重塑。这种语言的混合特质给双关的产生提供了词源基础。

二、汉语双关生成的文化因素

语言的发展既有自然规律,作为文化的载体,也与孕育期其生长发育的文化息息相关,使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语言的本质体现在它与文化的相互联系和制约之中。语言是信息的载体,语言本身就是信息,这信息就是民族的文化沉淀。”[3]中华民族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有着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发展历史,长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汉民族中庸和谐、含蓄内敛的特性。汉语中的双关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渊源,汉语双关的生成就是建立在长期以来形成的民俗文化基础之上的。

民俗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双关,尤其是谐音双关,在我国民俗文化中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求吉利、避凶邪的心理和意识渗透在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华民族自古就善于运用汉语中的音、义联系来表达人们趋吉避凶的愿望,将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寄予这些事物或行为当中。这种趋吉避凶的心理对双关的生成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人民风俗习惯主要有婚礼风俗、节日风俗和生活习俗等。在我国许多地方的婚礼仪式中,人们喜欢在婚床上撒些桂圆、核桃、红枣、栗子、花生,以象征“幸福团圆”“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等诸多美好的祝愿。新娘入门后要迈过冒着火苗的火盆,表示日子要红红火火。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总是想尽各种办法,利用谐音祈福求安。在潮汕地区,金桔表示“吉祥如意”“万事大吉”,是节日期间家家必备和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很多地方的屋里或门上会贴有梅花鹿、蝙蝠和老寿星的画儿,意为“福、禄、寿”。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赠送礼物时忌讳送伞、送钟,因为“伞”和“钟”音谐“散”和“终”;天津一带“添煤”说“添火”,因为“煤”与“霉”同音。我国还有俗语称“前不栽桑,后不栽柳”,因为“桑”与“丧”谐音,出门见丧不吉利;柳树不结籽,“无籽”与“无子”同音,更是遭人忌讳。

含蓄内敛是汉民族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言语的表达上,表现为提倡委婉含蓄,反对用词直露。南宋沈义父提出:“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蔡嵩云笺释道:“用字太露,即犯粗疏浅俗之病,其词突而少含蓄,才诵一过,如同嚼蜡。故曰少深长之味也。”[4]含蓄内敛的文化已形成了汉民族独特的审美标准,欣赏言语的委婉曲折,含蓄蕴藉,巧妙地表达真实含义,一切以不道破而明之为语言之妙。双关强调含蓄幽深,言在此而义在彼,深层含义隐藏在表层含义之下,符合汉民族含蓄的心理特征和审美要求。因而古诗词中最喜欢用双关含蓄委婉地传情达意,表露心迹。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刘禹锡的《竹枝词》了: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这首诗清新自然,浅显和谐,堪称双关经典。诗中的“晴”双关“情”,写的是少女听到心上人的歌声后,感到琢磨不定,忐忑不安,是“有情”还是“无情”呢?道的是眼前的景,写的是心中的情,少女婉约羞涩的心情令人赏悦。

三、英汉双关语生成机制形成的理论基础

英汉双关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自身的语言特质,以及人际交往中对修辞的控制心理和个人的用词倾向。

(一)语言的基本特点

从语言学角度来讲,语言有四个基本特点,随意性,二元性,创造性和替代性。随意性和二元性可以用来解释双关的出现,創造性和替代性则有利于对双关的理解。

随意性一词最早由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他认为人类语言中的表意符号与所指物体之间所产生的联系是随意的,不是必然的,没有特定关联。例如:把“水”称为水或water是偶然的,随意的。正因为这种特性,英语中会出现用同一表意符号来表达不同意思,如:“date”有“日期,约会,枣椰树”等多种词义;“contract”既可指“合同,签合同”,也可指“金属遇冷收缩”。这就是语言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二元性是指语言系统由两部分构成,一组表音,一组表义。因为这一特性,人们可以把有限的音节进行结合和再结合,组成无限的词汇,再连词成句,表达出无限的语义。这样也就为英语中的同音同形异义词和同音异形异义词的存在找到了根源。

(二)交际需求

人们利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记录历史,传播文化。人们通常会遵守社会认同的特定原则和规定,这些原则和规定是语言学家经过长期细致的观察和研究最终制定出的。与双关修辞形成相关的实用理论是由Leech所提出的交际修辞理论。Leech认为,人们在说话时,尤其是想用修辞技巧来美化语言时,总是在有意或无意地遵守特定规则。这些规则可以分为两类:人际修辞准则和语篇修辞准则。人际修辞准则包括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含蓄原则、调侃原则、趣味原则和愉快原则[5]。语篇修辞准则包括加工原则、清楚原则、经济原则和表达原则。这些规则的应用使得双关修辞得到了广泛地使用。

四、英汉双关语生成机制形成的心理因素

修辞作为一种言语交际活动,必然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修辞活动如果追求实现一种最佳的言语表达目的,就必然要建立在符合人们心理规律的基础之上。作为修辞技巧之一的双关,其形成过程受到表达者心理因素的制约。双关所达到的语言效果就是语句言在此而义在彼,而能使人们从“此”想到“彼”的心理机制就是联想。“人的大脑天生有个功能,能够由此及彼的关联想到彼,有彼与此的关联想到此,这就叫联想。”联想就其心理机制来看,实质上就是暂时的神经联系。而这种联想就是双关修辞形成的心理机制。联想可以形成语音联想、语义联想和语境联想。

(一)語音联想。当人们从听觉开始接触语言信息时,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很容易让人引起语义之间的联想,这种联想以语音为中介,语音联想是语音双关形成的心理机制。汉字特定的音、形、义的结合,使汉语的语音双关成为了语言现实。汉语拼音中一千二百个音节对应五万个汉字,平均四十个汉字共用一个声、韵、调完全相同的音节。这真是为语音双关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在古代诗歌中,人们就往往用语音双关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深层含义,乐府民歌中有颇多采莲曲,都是通过语音联想而生成的。如:

(1)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六朝《子夜歌》)

(2)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西洲曲》)

(3)朝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子夜四时歌》)

(4)高山种芙蓉,复经黄蘖坞。采得一莲时,流离婴辛苦。(《子夜歌》)

(5)罢去四五年,相见论故情。杀荷不断藕,莲心已复生。(《读曲歌》)

诸多采莲曲中,由“芙蓉”联想到“夫容”,指爱人的模样,由“莲”联想到“怜”,也就是“爱”的意思。例如:

(6)Dem:…Thou toldst me they were stoln unto this wood,

And here am I,and wode within the wood,

Because I cannot meet my Hermia..(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

迪米特律斯:你对我说他们私奔到这座林子里,因此我赶到这儿来,可是因为遇不见我的赫米亚,我简直要发疯了。(朱生豪译)

例(6)中,“wode”与“wood”发音相同,拼写不同,“wode”表示“疯狂,发疯”义;“wood”是“树林”的意思。在靠近原文信息的相同语段内进行语码转移,在不脱离原文语义和风格的基础上,实现了原文的情感功能。

(二)词义联想。词义联想是指有表层含义引发大脑对其相关意义的联想。汉语中字词的形同异义的现象普遍,同一个字也具有极强的组词能力,例如《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仅“动”就有8种释义,可以组成“动笔、动荡、动机、动听”等64个词语。人们看到一个汉字时,它的多重意义会让人们产生多重联想,会激发人们从字词的表层含义联想到字词的深层含义,这种联想机制就促进了语义双关的形成。如:

(7)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这句诗中的绵绵表层含义是写青草绵延不绝的景色,深层含义是写相思绵长久远,缠绵不断。

(8)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子夜歌》)

例(8)中的“匹”表层含义是布匹,深层含义是“匹配”,希望和心上人能够成双成对,相携相依。

(9)An ambassador is an honest man who lies abroad for the good of his country.

表面含义:大使是一个诚实的人,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住在国外。

深层含义:大使是一个诚实的人,为了国家的利益在国外撒谎。

句中的“lie”是一个同形多义词,可以作为“居住”和“撒谎”两种含义来理解,表达了原文简洁深邃的韵味,明确了语言意义与语用意义。

(三)语境联想。语境联想就是大脑会对处于不同语境中的相同语言做出不同的感应,通过不同的语境来联想语句意思。波兰哲学家沙夫在他的《语义学引论》中说:“一个表达式的意义是随着它所在的论域的不同而不同的。这是由于语言表达是极其含混的,它容许人们做出不同的解释。”这里的论域可以理解为语境,词语的意义受到语境的限制,大脑作为连接器,会力图在两者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语境联想是语境双关赖以存在的心理机制。如:

(10)左丘明两眼无珠,赵子龙一身是胆。

这是一副贴在科场门外的对联,表面含义是左丘明是个盲人,赵子龙艺高人胆大。但这副对联是写在一个特殊的语境背景之下的:康熙年间,在江南的一次乡试中,姓左的正考官和姓赵的副考官受贿作弊,将姓程的富商等人录为举人。所以这幅对联的真正目的是在表达深层含义,即两位左、赵考官有眼无珠,胆大妄为。

(11)Julia:Best sing it to the tune of“light of love”。

Lucetta:It is too heavy for so light a tune.

(The two Gentlemen of Verona,Act I,Scene II)

茱莉亞:可是你要唱就按《爱的清光》那个调子去唱吧。

露西塔:这个歌儿太沉重了,和轻狂的调子不配。

“light”一词出现两次,表示“光线,光芒”和“轻的,颜色淡的”,在这里根据语境巧妙地转化成“清光”和“轻狂”,让读者意识到了原文中的双关艺术,体味到了美感。

五、结语

汉语是一种古老的语言,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汉字的字形、发音、词性虽然发生了一些形式的变化,但大都在本义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汉语双关的形成更多是基于人们对以往词汇使用的记忆。中华民族婉约含蓄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标准对双关的生成非常关键,汉语双关的形成是汉民族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对于言语美感追求的自然表现。而英语的语言变化跨越极大,词源宽泛。在现代英语中仍保留历史上曾入侵英国的多个民族所使用的词汇,从双关的形成角度来看,大量的同音同形异义词、同音异形异义词以及同形异音异义词促进了双关的出现。以这样认为,在英语的语言演变过程中,英语自身的语言特点作用巨大,而心理和文化的影响没有占据主导地位。英语双关的形成,最初的目的不是整个民族对于含蓄心理的审美需求,而是希望借助双关完成和实现诙谐风趣的交际目的。所以,要研究英语双关的形成过程,首先要研究英语语言的发展历史,然后再从认知、语用、语言学、社会学等角度诠释如何实现双关这一修辞目的。最终,语言自身的特点和交际需求使英汉双关得以产生,联想就是英汉双关语生成机制形成的心理因素。

(本文为宿迁学院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2KY38]。)

参考文献:

[1]钟玖英.双关类型初探[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

(2):32-37.

[2]晏小花.英语双关的汉译及可译性限度[J].南通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2,(2):52-53.

[3]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4]蔡嵩云.乐府指迷笺释[M].北京:中华书局,1948.

[5]Cann,R.Formal Seman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仝海侠 江苏宿迁 宿迁学院外国语学院 223800)

猜你喜欢
生成机制比较
刑事犯罪现场的大学生犯罪心理生成机制探讨
“网络育人”价值生成机制建构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同曲异调共流芳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神奇婚姻故事深层叙事程式探析
模糊性:教育政策复杂运行的生成机制
青年信仰的生成机制、发展规律与危机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