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让学生做主

2018-01-22 15:09曾苏娜
新课程·教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历史情境生活

曾苏娜

伴随着新课改紧锣密鼓地展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更加凸显,主要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将实现学生充分的、有个性化的发展放到了突出的地位,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历史教学的本质是人为素质教育,历史人文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学生的体验、参与。因此,历史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变过去面目可憎、内容枯燥无味的“知识本位课程”为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充满人性温情的“生命本位课程”。下面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的具体实践谈谈我的认识。

一、让学生身临其境

德国一位学者说过这么一个比喻。他说,将15克的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地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从这个比喻中能够得出的是,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展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这就是情境的价值:一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二为学生在形象与抽象、理论与实际、感性与理性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教学活动中获取知识。而这种价值要充分体现,关键还是要注重情境创设的学生主体性。

关于“抗日战争”,学生获取相关知识和信息的途径非常多,影视、书籍,甚至可以从身边的抗战老兵那了解最真实的历史。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播放了有关哀悼南京大屠杀的一段视频,再提供日军侵华罪行的图片,设置了如下问题:时光流转,如在当时作为一名热血青年,你将如何奔赴国难?这个问题是针对日本全面侵华这个危急时刻,主要联系学生情感实际而提出,学生瞬间从现实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国难当头的年代,在爱国主义情感被激发的同时,社会责任感油然而生。他们身临其境,必定有许多爱国的想法和冲动,这个时候老师该做的就是让学生把想说的说出来!事实证明了一切,学生争相发言,如直接奔赴前线,或主导后勤工作,或潜入虎穴,或舆论宣传,或自组抗日军队,各个激情洋溢。我再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适当点评,还可以预见性地在多媒体课件里准备一些图文资料辅助、论证学生的回答,这样,学生课堂的主体性,甚至生命的主体性就自然体现出来了。而从教学的知识目标看,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当时国共携手合作的必要性。

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把知道的说出来,不知道的通过材料和探究得出来。学生能主动的,任其主动,不能主动的,帮助学生,推他们一把。这就是老师在学生做主的课堂中发挥的作用。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德国当代哲学家彼得·科斯洛夫斯基指出:“文化与精神不是物与占有,而是生命与自我活动,人接受文化不是使自己被塑造、被社会化,而是自由地习得和自我活动。”历史中很多知识对于学生来讲都非常遥远和陌生,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值得探讨的。学生通过生活得到的知识与通过书本得到的知识应该是互动的,所以我们必须以生活作“底版”,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以学生真实的生活作为教学起点,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出发点,重新“激活”书本知识,恢复知识鲜活的状况,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对英国国家权力中心和政府首脑总是分不清,即使记住了也是死记硬背下的结果。我就举了如下例子:

我:你们班主任就像保姆,对你们无微不至地照顾。假如现在你们班主任将权力完全下放,相当于英国国王的统而不治,那你们班的班级事务会由谁来负责呢?

学生都异口同声地回答:班干部!

我:班干部团体就相当于是英国的议会,是班级的权力中心。而班干部中间又有具体负责各个方面的,如纪律、学习、生活、文艺、体育等,那谁又是全权负责的呢?

学生都齐声说:班长!

我:对。班长就相当于是英国的首相,是班级的政府首脑。

这样,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我再加以适當的引导和启发,与教材知识进行对比联系,学生很轻松地就能理解掌握这一内容。

在我们历史教学中,很容易出现的一种情况就是老师唱独角戏,课前确实也做充分准备,找大量资料,一个劲儿地告知学生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这个要背,那个要记,学生丝毫意识不到学习历史与现实生活有何联系,而历史的学科地位也在不断下降。吴康宁先生曾经深刻地指出:“在国内,任何一个尊重事实的人都不能不承认,我们的儿童正普遍处于一种‘受逼学习的状态……儿童健康的、有活力的成长与发展有一个根本前提,那就是他必须处于一种主动的、自由的生存状态。”我们要帮助学生将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让他们主动地去体验历史,使学生学习变为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有意义的学习,历史的课堂,让学生做主。

如大多数教师所想,学生主体性凸显的同时,教师应该担当一个怎样合适的角色。过于强调学生体验,就会忽视对教学自身的尊重。课堂气氛活跃固然不错,但如何使课堂既有温度又有深度,而不是流于形式,教师的角色定位值得我们进一步实践探索。

参考资料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

[2]陈志刚,郭艳红.从历史学科特点分析历史教学的本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7(3).

[3](英)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M].河兆武,长文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4]彼得·科洛夫斯基.后现代文化:技术发展的社会文化后果[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62.

[5]吴康宁.谁是“迫害者”:儿童“受逼”学习的成因追询[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4).

猜你喜欢
历史情境生活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新历史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