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文
徐福,是中国历史有文字记载的扬帆东渡第一人,也是我国历史上的航海家和中日韩友好交往的开拓者。徐福是赣榆人的骄傲和自豪。赣榆为什么能够产生徐福这样一位伟大人物?徐福为什么能够得到秦始皇的信任和青睐?徐福东渡精神对于今天赣榆发展的巨大现实意义有哪些?本文试着解开历史谜团,去探寻真实的赣榆徐福。
“赣榆”名称由来新说
“赣榆”一名之由来,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笔者认为,解开“赣榆”一名的奥秘,能够更深层次理解秦始皇东巡、徐福东渡的意义。要了解 “赣榆”一名的由来,必须联系距离赣榆大约60公里的“羽山”。
“羽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海拔269.5米。不要看羽山孤零零地、默默无闻地矗立在那里,可是她背倚齐鲁,襟怀吴楚,却是一座名垂青史的千古名山,是连云港市第一个见诸史书的地名。《尚书·禹贡》就有“淮沂其义,蒙羽其艺”的记载。意思是说:“淮水,沂水得到治理,蒙山,羽山这些地区可以种植作物了。”说明早在4000年前这个地区就被称为“羽”了。
《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中国最早的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因此,“羽山”得名早于连云港地区任何一个地名。
为什么要提“羽山”?因为“赣榆”之“榆”,就是“羽毛”之“羽”。“赣”,从章从贡,“章”意为“站立在最前面”;“贡”指“向皇宫进献贡品”。因此,古代“赣榆”,实际上是向朝廷进贡羽毛的地方。因为赣榆地区依山面海,沙鸥翔集,居住在这里的东夷部落,以打鱼、捕鸟为生。东夷的“夷”,即“从大从弓,東方之人也”。羽毛进贡到朝廷后,可以作为装饰品,可以作为做弓箭的材料。因此,直到清朝光绪年间,连云港地区向朝廷进贡的物品中仍然有“羽毛”一项。
再看最早记载“羽山”一名的上古文件《尚书·禹贡》。禹是中国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相传,因禹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禹父亲“鲧”是被舜帝斩杀在羽山。“羽山殛鲧”在《史记》《山海经》《拾遗记》等许多古籍中,都有记载。大意为:尧舜之时,洪水滔天,蛇虫肆虐,黎民苦不堪言,鲧奉舜命治水,四年无功。舜在愤怒之下,在羽山将鲧斩首。鲧死的时候,尸体堕入“羽渊”,腹中窜出一条虬龙,这条虬龙就是大禹王。禹被授命继续治水,他总结其父教训,变堵拦为疏导,经过13年艰苦治理,疏通了九条大河,消除了天下水患,继舜位为王。其实,据专家考证,所谓“治水失败”只不过是舜斩杀鲧的一个借口,鲧是一个部落的首领,治理洪水,劳苦功高,因鲧与尧之子丹朱、舜争部落联盟共主之位失败,所以被舜流放至羽山。羽山是鲧的囚禁之地。
為什么要把鲧囚禁在羽山呢?因为羽山属于东夷部落所在地,舜就是东夷人。《孟子》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因此,鲧被囚禁在羽山,后来禹也出生在羽山。禹之所以称为“禹”,“禹”“羽”谐音,与出生在羽山有必然的联系。《禹贡》书名倒过来就为“贡禹”,意即“贡羽”,此即为“赣榆”一名的由来。
综上所述,赣榆得名,与榆树无关,来源于中国最早的朝廷公文,来源于治水英雄大禹王,来源于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一座赫赫名山——羽山。
秦始皇两次东巡赣榆
秦代,羽山濒临大海,位于中国正东方,这座海边小岛和秦始皇东巡路线紧密相连。秦始皇五次出巡,以求长生不老之药,两次都是经过连云港地区。
第一次,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00年),在封禅泰山之后,“并渤海以东,过黄(今山东黄县)、腄(chuí,今山东福山),穷成山,等芝罘。”第二次,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始皇又从吴中,自江乘(今江苏句容县北)渡长江,沿海而北,抵琅琊台。这两次并海北上的航线都要经过朐县。特别是第一次,从胶东北部芝罘南下琅琊,“留三月”,才有了徐福上书,由琅琊西南行经海曲到朐县,从朐港乘船入海至秦山岛,求仙勒石,再由朐港顺游水西北行至郯郡,然后去彭城。第二次,渡长江入邗沟运河,北上淮浦,由涟水入游水至朐县,由朐港乘船北上,“并海上,至琅琊。”
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为什么要两次东巡连云港地区?原因与秦的祖先起源于东方有密切关系。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从传说时代起,就生息繁衍着许多古老的民族。华夏族起源于西北的陕甘地区,东夷族起源于东方的江淮吉水之间。后来,首先是华夏族向华北和我国东部黄淮地区迁徙,东夷族的一部分也由于战争和其他原因,逐渐来到西北地区的汾渭流域。秦的祖先就起源于由我国东方西迁的东夷人。司马迁在《史记·秦本纪》中指出,秦为赢姓,与分布于淮济之间的徐、郯、莒、奄、终黎等十一个夷族古国为同族。王国维在一篇专门探究秦国都邑的文章中开头就说:“秦之祖先,起于戎狄。”蒙文通先生《周秦少数民族研究》一书中有《秦为戎族》一节,专门阐讨秦赢起源于西戎的问题。
秦始皇东巡连云港地区,一是为了视察大秦帝国辽阔的疆土;二是为了看一看祖先曾经居住的东方土地。因此才有两次接见徐福。一次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巿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第二次是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徐福出海九年后,一无所获,仍然受到秦始皇的接见,并准其奏请,增派船员、物资,再次出海。
徐福是东夷后裔
秦始皇之所以如此信任徐福,与徐福为东夷后裔,甚至与秦始皇为同族有很大关系。“徐”姓,赢姓,少昊之后。准确地讲,“徐”不是姓,而是赢氏的分支。众所周知,秦始皇也为嬴姓。徐氏族姓是鲁南殷人六族之一。《左传·定公四年》:“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旗,夏后氏之磺,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旅:条氏、徐氏、萧氏、索民、长勺氏、尾勺民,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是使之职事于鲁,以昭周父之明德……” 据甲骨文,商代已形成方国。周初,徐国日益强盛。《左氏春秋》:“虞有三苗,夏有观、扈,商有姺、邳,周有徐、奄。”将徐国同三苗、观、姺、有扈相提并论,说明徐国当时是中国古代一个著名方国。
据徐州师范大学(现更名为江苏师范大学)罗其湘先生考证,周代初年,徐国在今山东曲阜附近,到周宣王时(公元前9世纪),徐国败于周,南迁到数百里之外的淮水之滨。也就是今天的鲁南、苏、皖北部的徐淮地区。李白凤先生在《东夷杂考·徐夷考》中亦云:“徐夷居淮河以北,微山湖以南的徐州一带。”徐州之名,即得源于徐国,是无异议的。徐福故里在赣榆区,史料确切,论证有据,是否定不了的。
中国史书中记载的徐福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徐福东渡的记载,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此时距徐福东渡约有一百年。汉代的东方朔在《海内十洲记》中也同样记载了徐福带童男童女坐楼船去“三神山”寻求长生不老之药的故事。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第一次把徐福东渡与日本联系起来的是五代后周时,开元寺和尚义楚根据日本人口述记入《义楚六帖》中的记载:“日本国亦名倭国。东海中。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
徐福東渡精神在赣榆的传承与发扬
众所周知,徐福是我国历史上的航海家和中日韩友好交往的开拓者。徐福是属于中国,更是属于世界。徐福东渡精神可以为概括为:开明、开放、开阔、开拓。作为徐福的故里——赣榆,东夷起源之地,英雄大禹出生之地,如何发扬徐福东渡精神,在赣榆发展的历史上写下辉煌篇章,是当前赣榆人需要回答的一个现实课题。
(一)秦汉文化景观应成为赣榆城市文化的最大特色
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赣榆城市临海处恢复重建“李斯碑”。李斯碑相传为秦始皇东巡秦山岛时所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赣榆北东侧巨海有秦始皇碑,去海一百五十步,碑高一丈,厚一尺三寸,镌刻十二字。”据县志记载:“字大如斗,世称斗籀,为李斯所写”。目前,“李斯碑”已不见踪影,据老渔民回忆,这座石碑抗战前潮落还可以看见,后修环岛公路,可能被埋入路基。如此重要的文物,首先应进行挖掘寻找,即使寻找无果,也应根据有关资料恢复重建,重建地点最好在赣榆区城市临海处,因为建设在秦山岛难以扩大其影响力。二是围绕已经建成的海滨大道,加快打造“秦汉”文化城市景观带。要突出秦汉特色,建设好每一幢高楼,设计好每一个公共设施,使大道两侧展现出赣榆滨海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打造秦汉文化和现代文明相互融合的富有特色的城市。
(二)徐福文化资源应成为赣榆旅游发展的最大宝库
要将赣榆的山海风光与徐福文化旅游有机融合,大力拓展秦山岛海洋文化游、徐福泊船山风情文化游、徐福古镇文化游,打造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继续举办“徐福节”等大型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在民俗风情展示、旅游产品开发、宗教仪式再现等方面多下功夫,从而为游客提供具有“山海风情”的旅游度假平台。
(三)“东方药谷”应成为赣榆工业发展的最大亮点
目前,医药产业是连云港市最具竞争力、创新力的主导产业,江苏省委、省政府也明确表示要支持连云港市新医药产业的发展。据调查,2016年恒瑞、豪森、天晴均进入全国医药工业前30强,康缘位列百强第55位,利税分别位居全市第2、4、5、9位。但赣榆在医药产业方面还没有取得长足发展。徐福东渡取的就是长生不老之药,徐福的故里应该成为“中国医药城”。因此,面对差距,迫切需要优化布局,加快建成创新医药基地,倾全力打响“徐福故里、东方药谷”这个最能代表连云港市工业的名片。
(作者为连云港市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