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徐福文化国际论坛的使命与前瞻

2018-01-22 21:00许思文
大陆桥视野·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徐福赣榆东亚

许思文

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的创立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当时徐福故里在赣榆金山得以发现和初步论证,这样一个带有浓厚学术考据意味的事件迅速引起了东亚各国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并由此揭开了当代徐福研究的序幕,为适应徐福文化研究的需要,赣榆县成立了徐福研究会,后变更为连云港徐福研究会,设立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作为东亚国家和地区间开展徐福文化学术交流的一个国际性的学术平台。该论坛作为东亚徐福文化交流的最初的载体,以研究徐福其人其事,传承徐福文化,促进东亚各国和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宗旨,以徐福文化学术交流为表现形式,为东亚各国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繁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论坛初创时期,适值中日韩三国官方和民间都渴望进一步密切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时代大背景,在这样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流迫切需要文化的交流作为辅助的手段,中日韩等东亚的国家和地区都需要找到一个能够更快更好促成这一目标实现的文化的桥梁和纽带,此时徐福文化国际论坛的设立,正好迎合了这样的一个大的国际国内背景,犹如给一个想要睡觉的人送来一个枕头。因此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是应运而生,顺势而为的一个必然的产物,从其诞生之日起便肩负了特殊的历史重任,而且在国际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和将来还要去完成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随着新世纪的诞生和“一带一路”的提出,作为海上丝路开拓者的徐福及由东渡事件而产生的徐福文化对于拓展“一带一路”经济腹地,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城市的文化认同和融合有了更为积极的现实意义,徐福文化国际论坛也被赋予了更新更高的历史使命。2015年,中日韩三国徐福研究团体,各自整合国内的徐福文化资源,成立了国家层面上的学术团队组织,并经倡议发起,成立了中日韩三国徐福文化研究协议会。该协议会是一个跨国的学术团体和组织,其宗旨是在徐福文化交流的基础上,在更高层面上促进中日韩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中日韩三国徐福文化协议会的永久秘书处设置在赣榆,并以业已存在并运行了30多年的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为其学术平台。这就赋予了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更加宽阔的地理空间和学术空间,同时赋予了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更新更高的社会职能。

一、徐福文化国际论坛的形成和发展是东亚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必然产物

徐福研究是一个古老的命题,然而将徐福东渡这一事件上升到国际大文化的层面上还是当代始于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的事情。自司马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对徐福东渡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的记载以后,偶有古代典籍只言片语提及此事。陈寿的《三国志》曾记述吴王孙权遣大将卫温和诸葛直沿着徐福东渡的路线去寻找夷洲和亶洲。该记述说明在东汉以前徐福东渡的故事已经广为流传。近代黄遵宪的著作《日本国志》之《邻交志》举证了徐福到达之地为日本,此后思想家梁启超之《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公开推崇徐福移民海外,开发日本诸岛的功绩。1916年,陶亚民的《徐福事考》被学术界公认为中国研究徐福的第一篇专题论文。20世纪30年代,王辑五的《徐福与海流》《徐福入海求仙考》《再论徐福》等一系列的著作对徐福东渡其人其事作了充分的论证,其著作《中国日本交通史》之周秦间之中倭交通,以5000余字的篇幅论证徐福东渡之目的为避秦之苛政、暴政,而非移民海外。1950年9月,卫挺生著《日本神武开国新考》用30万字的篇幅,旁征博引证明徐福即日本神武天皇。

在1950年以前,笔者认为中国对徐福的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秦汉时期的历史记述和表述阶段。我们通过《史记》《汉书·伍被传》《抱朴子·用刑》《太平广记》之《仙传拾遗》 《后汉书·郊祀志》等等,可以寻见徐福东渡记述的蛛丝马迹。这一阶段的史料,是纯记述性的原始资料,谈不上对徐福文化的研究。但为后人研究徐福其人其事和徐福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史料。

第二阶段为1950年以前上溯至清朝的徐福文化的近现代研究阶段。这个阶段对徐福其人其事的考证是源于对中国变法图强的形势需要而形成的第一次徐福研究高潮阶段。无论是黄遵宪还是梁启超,乃至后来的台湾的卫挺生,其在著作中论及徐福此人,东渡其事,旨在说明中华民族自徐福以来就是一个勇于探索,引领世界潮流的民族,而非晚清时那样积贫积弱的民族。在这个阶段研究徐福对提振民族精神,鼓舞民族斗志,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可以说,某一时期,某一种文化的兴起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是时势的需要,而不是某一个文人的心血來潮。

徐福研究的第三个阶段,即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赣榆徐福故里发现以来至今,由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兴起而引起的东亚徐福文化研究高潮阶段。这一阶段徐福研究热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日韩三国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深入的历史大背景下出现的,此时的徐福研究热的再次兴起是以中国赣榆金山徐阜村徐福故里之发现为契机而引发起来的。1984年《光明日报》发表罗其湘、汪承恭的论文《秦代东渡日本的徐福故址之发现和考证》,首次提出江苏省赣榆县金山镇徐阜村为秦代方士徐福的故里。此一观点的提出立即受到国内外史学家的广泛关注,并引起了一系列关于徐福问题的大讨论,此文成为当代徐福研究重新步入高潮的一个重要标志。

此后,赣榆县徐福研究会成立,连云港徐福研究会、中国徐福会、连云港徐福研究所等社团组织相继成立,山东龙口徐福研究会,河北盐山千童研究会,琅琊徐福研究会,浙江慈溪、象山、岱山、江西、苏州、秦皇岛等徐福研究学术组织相继成立,日本和韩国的各种徐福研究学术团体也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建立。中日韩三国各地相继打出徐福文化牌、历史牌,以服务于本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而赣榆县则是这场当代徐福研究大潮形成的发源地,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则是将这股大潮推向极致的助推器。1985年8月,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会第一届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将徐福东渡问题列为重要的史学问题从而进入会议议程,开创了中国集体研究徐福的历史先河。1986年,江苏省赣榆县举办了江苏省首届徐福文化研讨会,开启了徐福文化学术研究专题会议的先声。本次会议后来演变为中国·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成为东亚地区一个准常设性的区域文化国际论坛。此后,随着国内各地徐福研究学术组织的建立,专题性的徐福文化研究会议频密举办,大量的关于徐福文化研究的学术著作出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作多达30余部。

当代东亚徐福研究高潮的形成看似是由赣榆地名普查中的一个偶然的发现所触发,实际上该高潮的形成是有其深刻的东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的。徐福研究也由古代和近代单纯的徐福学术研究上升为一个全方位的文化研究,该研究已不囿于单纯的徐福文化,而是涉猎到国际国内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徐福文化研究拓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而处于当代徐福文化研究發源地和理论研讨源头的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虽然名义上仍然是一个区域性特殊性的学术组织,但从其研究的范围来讲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区域性一般性的国际学术论坛组织。特殊性和一般性的区别正在于其涉猎的范围是局限于某一领域、某一方面还是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从起诞生之日起便是一个地道的国际性区域性一般性的学术组织。当代徐福文化研究从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引发进而形成全东亚大文化研究的学术课题。

契机是历史造成的契机,契机的迸发又快速地推动着历史的进程。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的产生和发展正如前文所述,是由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统一市场趋势、东亚一体化历史进程所作出的一个文化方面的课题选项。如同清朝的黄遵宪、梁启超所推动的旨在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自新而出现的徐福文化研究第一次浪潮一样,本次源于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的当代徐福研究热潮也是源于社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首先赣榆徐福研究的兴起源自于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中国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此时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这为徐福研究的再次兴起提供了安全的社会大环境。同理,徐福研究在赣榆的兴起进而走出国门,走向东亚也是社会生产关系变化的必然现象,徐福文化研究的兴起又反过来促使东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在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大时代背景下,徐福文化毫无选择地成了中日韩三国寻找文化的共同点,架起东亚各国文化认同和融合的桥梁和纽带的最佳契合点。尤其在今天,在由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施的新的背景下,徐福作为广义上的海上丝路的开拓者,其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将会更加在东亚各国间凸显出来。因此,隐含在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之中的国家战略和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战略属性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引发。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徐福文化国际论坛的历史使命与担当

“一带一路”是由中国国家主席提出的旨在促进国际间经济和文化互融互通的一个国际性的经济规划。它实施的前提是国家和地区间的团结互信以及文化方面的兼容和包容。一种文化的兴起和衰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由时代赋予了其不同的内涵和发展的动力,对于这些带有浓郁时代特色的文化发展,其发展载体和表现形式的作用无疑也是非常巨大的。

当代徐福文化研究热潮的兴起从1980年开始至今已经历了30多年的历史,在这30多年的徐福文化研究历史中,徐福文化的生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也已经成功举办了13次之多。既然当代徐福文化研究在中日韩之间的兴起,是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必然选项,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又是这种文化发展的首选的载体,那么其所要承担的国际文化交流的使命与担当也是历史所作出的必然的选择。

1.赣榆徐福文化论坛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对徐福其人其事的历史考据。对徐福其人其事的考据是徐福文化得以生存的基本的依据,离开了对徐福其人其事的历史考证,其思想和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便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这种考证表面上是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挖掘,但是在对这种文化本源的挖掘和考据的过程实际上还是一个文化争鸣的过程。这种百家争鸣的过程正是繁荣社会文化目标所需要的。今天我们考证徐福,其真正的目的并非要证明徐福其人在此而不在彼,真正的目的在于争鸣,从而通过争鸣引起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某些学术性的东西一旦定论了,反而不利于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徐福文化的魅力正在于这种不确定和由不确定而引起的文化争鸣。这也是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和其他各地各国徐福文化论坛共生共荣的道理所在。正是由于徐福文化兼容并蓄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才形成了当代东亚徐福研究的高潮。赣榆徐福文化论坛的历史功绩和地位正在于对这种文化研究的启蒙和引领作用。历史将当代徐福文化的研究的启动的契机放在了赣榆,而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也当然地承担起了领导和促进东亚大徐福文化研究的历史使命和担当。这种使命和担当的第一要务是对徐福其人其事的历史考据。这是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的灵魂所在,是徐福文化能够源远流长的补给之源。

2.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负有沟通、促进东亚各国和地区间文化融合的历史使命。政治的沟通和互信,经济的交流和融合,区域一体化的形成的前提条件是文化的相通相融。当前国际上热点地区的武装冲突和文明的冲突无疑都是文化的抵触和不兼容造成的。这种文化的冲突和不兼容造成了人类文明的倒退。东亚各国和地区的文化本是同根同源的,但是在各自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许多冲突性的文化分支。当打开国门的中国迫切需要融入国际社会的时候,东亚的日韩等国家和地区也迫切需要向中国广袤的市场输出商品和服务,然而由于历史的问题造就了中日和中韩、日韩间的长期的悬而未决的诸多历史问题,当这些问题还没有足够的智慧去解决的时候,三国间的人民聪明地选择了徐福这样一个东亚文明发展共同的载体。徐福成为当代沟通中日韩之间人民感情和文化认同的一个桥梁和纽带。

诚如习近平主席在访问韩国时,在首尔大学演讲中提到:两千多年前的徐福,开启了中韩友好往来的先河。所以,中国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自诞生之日起便担负起了沟通东亚各国人民的感情,促进东亚各国和地区文化融合互通的的历史重任。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赣榆徐福国际论坛不仅仅是赣榆的,也不仅仅是中国的,而是东亚各国人民共同的文化交流的舞台,从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中享受文化红利的也不仅仅是赣榆一寓,是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为东亚人民提供了这样一个进行文化沟通交流的文化和外交的大舞台。所以我们今天谈论赣榆徐福节的举办,谈论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的现实意义,绝不能从狭隘的本位主义利益着眼去衡量该论坛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全心全意地办好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是东亚文化交往对赣榆的历史性选择,也是赣榆对东亚各国所应承担起的国际道义和责任。这种道义和责任每当在中日韩国家政府之间发生摩擦和障碍时候,类似于徐福文化等民间的文化交往是最好的破冰船。中日历史上曾有过围棋外交、中美之间曾有过乒乓外交,如今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无疑是徐福文化民间外交的最好的载体和最有效的形式之一。我们希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以及国内各地区的人民也通过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来了解中国、了解赣榆,这就是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所肩负的最重大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3.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含有促进东亚各国之间经贸往来的间接性的功能。文化的存在既是独立的,又是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的,文化对经贸的促进作用也是积极而有效的。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促进的不仅仅是文化的交流和沟通,在这种文化交通的同时还有人的交流、物的交流,这种交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时是显效的,如白玉清先生通过赣榆徐福节这一文化媒体,在赣榆和连云港投资工业经济实体。但是更多时候这种

文化交通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隐性的。对于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所倡导和引领的文化潮流所带来的收益和孽息,我们同样不能用狭隘的视角去审视和统计。因为文化交流的利益在于全体人民,而非赣榆的局部利益。当徐福文化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东亚各国和地区人民最大的利益和福祉逐步实现的时候,无论是东亚的全局还是赣榆的局部,都是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不断发展和繁荣的受益者。

三、徐福文化国际论坛应打造成为东亚乃至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创新平台

任何一种文化形式和载体,当其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发展的瓶颈和梗阻。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在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实践的进程中也同样面临着方向性的选择,此时领导者的意志和境界对事物的发展往往会起到主导性的作用。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是当代东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坚定一如既往办好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的信心。同时,对如何发展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要有前瞻性的战略思考。

此时,我们不防借鉴一下亚洲博鳌论坛的成功经验。亚洲博鳌论坛与徐福文化论坛相比有其极为相似的特点。两个论坛同样是国际性区域性的民间组织,其产生的背景同样是亚洲各国经济和文化交流迫切需要的产物。但是博鳌论坛不同于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的地方首先在于它的高端性,亚洲博鳌论坛虽然其属性是民间组织,但是参与者多为亚洲各国和地区的首脑和政要,虽然论坛上的言论也不带有国际法意义上的强制性规范的属性,但是言者的观点往往代表一国和一个地区的主流价值观点。

其次,博鳌论坛不同于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另一个方面在于博鳌论坛是一般性的國际区域民间组织,所涉猎的问题涵盖国际社会的各个方面的议题。而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则是一个特殊性的国际区域民间组织,他所涉猎的主题往往局限于徐福文化以及经由徐福文化所衍生出来的支流文化课题。博鳌论坛和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另一个重要区别在于他的组织形式的严密程度。博鳌论坛是常设的区域性一般性的民间组织,而赣榆徐福文化论坛则是松散的非常设的区域性特殊性的民间组织形式。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要克服自身的短板,发挥其特长,更好地促进其在东亚地区发挥其文化交流的功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完善其组织。

第一,赣榆徐福文化论坛定位的层次要进一步提高。赣榆徐福文化论坛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其国际影响力已经显现出来,如果仅从学术上来讲,赣榆徐福文化论坛是目前东亚各国和地区所公认的最权威的徐福文化主题论坛。连云港徐福研究会的研究成果也是最为丰硕的学术团体之一,而赣榆的徐福故里的地位是得到东亚学术界公认的。据此,我们可以将该论坛的主体地位提升到国家外交和文化交流的层面上去做大文章。如果能将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定位在国家外交和文化国际交流常设载体的层面上,其论坛的国际影响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确立和提升。这样的例证,我们不防参考一下西安的成功经验,西安市“一带一路”节庆活动,是经过国家文化部备案和保留的“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重要节庆活动之一。赣榆徐福节也曾被列为国家旅游局保留的国际旅游项目之一,我们有过这方面的成功的实践,如果通过进一步努力,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完全有可能纳入国家外交和文化国际交流的大盘子中,成为亚洲在中国国内所设置的第二个博鳌国际组织。

第二,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的属性需要进一步更新和定位。一种文化的形成,一种载体的创立,一种创意的实现,皆有其历史的必然和人文理念的推进。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从初始的研讨会到东亚国际文化论坛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反复积淀的历史过程,是规律的作用和主观理念的介入而形成的,前文所表述的赣榆徐福文化论坛的重要意义和存在价值,给该论坛的战略性再定位提供了主客观两个方面的依据,这个再定位的前瞻目标之一为:国际性的民间论坛。该论坛首先是国际性的,涵盖范围为东亚,具体应包括中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蒙古、南亚及南亚次大陆等广泛地区。前瞻目标之二为:多元的国际性的民间论坛。该论坛参与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论坛所涉猎的范围应突破徐福文化的局限性,把论坛逐步打造成多元文化国际论坛。前瞻目标之三:高端的多元的国际的民间的论坛。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要走高端路线,参与的主体要有战略性、前瞻性的国际视野,这是保持论坛强大生命力和持久影响力的必要措施。前瞻目标之四:论坛的基本属性应该是常设的国际性区域性的多元文化论坛。笔者视野下的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前瞻性终极目标的畅想是把该论坛打造成以徐福文化为纽带,集聚亚洲各国和各地区高层人士,以讨论和研判亚洲国际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发展和未来预判与走向设计的,具有博鳌论坛那样影响力和凝聚力的民间学术组织。

汤重南先生在《高潮迭起的中日文化交流》一文中,将中日文化交流史纵向分为五次高潮,而目前的赣榆徐福文化论坛的发展正处于第五次中日文化交流高潮的浪尖上,第五次高潮的起始从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的民间外交算起,至今方兴未艾,而当代徐福文化热的兴起将中日民间外交推向了极致,这种民间文化外交同样也适用于中韩等民间交往。通过几十年来赣榆徐福文化论坛的积极努力,该论坛已经形成了中日韩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和颇具影响力东亚民间文化交往的一种固定的模式。维护这种载体并使之不断得以创新发展,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是以弘扬徐福文化,促进东亚民间交往为目标的必要的作为。当下,我们应牢牢把握赣榆徐福文化国际论坛这个载体,以民促官,官民并举,以迎接东亚文化等进一步繁荣和融合,促进东亚各国文化交流的更大更新高潮的形成。

(作者为中共赣榆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猜你喜欢
徐福赣榆东亚
赣榆与我
连云港徐福研究现状暨发展应对之策分析
当国歌响起
繁华尽落看古城
学霸“三小只”
My Hometown
连云港徐福文化资源研究
东亚港口联盟在青岛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