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晶萍
摘要 利用自动站常规观测资料、EC数值预报、雷达资料等对2014年第9号台风“威马逊”路径及海南岛中西部特大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副高西南侧强劲东南气流影响,“威马逊”稳定移向西北方;西南季风向“威马逊”输送大量水汽,使其登陆后仍具备较高强度;“逆风区”呈“列车效应”,正对应中西部地区大降水地区,由“逆风区”可推断强降水的发生;地形在暴雨强度上起增大作用,山地地形促使降水加强。
关键词 路径;暴雨;逆风区;地形;“威马逊”;海南省;中西部
中图分类号 P444;P426.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4-0209-02
1 台风“威马逊”概况
2014年第9号台风“威马逊”于7月18日15:30、19:30、19日7:10分别在海南省文昌翁田镇沿海、广东省徐闻县南部沿海、广西省防城港市光坡镇沿海登陆,中心风力达48 m/s,中心最低气压950 hPa。受台风“威马逊”影响,17日20:00至19日8:00海南省出现大暴雨到特大暴雨,最大降水量711.7 mm,最大小时雨量131.1 mm,均出现在昌江县昌化镇。据统计,此次台风导致海南省18个市县216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达325.829万人,房屋倒塌23 163间,10人死亡、4人失踪,8.596万人被转移,直接经济损失达108.282亿元。
2 移动路径
17日8:00至18日20:00 200 hPa上,东北气流强盛且稳定维持,台风“威马逊”在东北气流的引导下向西北方向移动;16日500 hPa副热带高压强盛,台风“威马逊”处于副热带高压西南方,在副热带高压东南气流控制下稳定着向北移动。17—18日,由于高空槽东移北抬,副热带高压开始减弱并东退,副热带高压边缘的东南气流和台风自身内力促使“威马逊”持续向西北偏西方移动并加强。
由850 hPa风场演变可知,16日“威马逊”入南海后,强台风速中心位于其第一象限,最大风速为32~38 m/s。由图1(a)可知,17日20:00强风速区处于第一、第四象限,偏东和东南气流显著增强,最大风速约为40 m/s,“威马逊”持续向西北方移动。由图1(b)可知,18日8:00,强风速区逐渐增大,台风强度随之加强,强风速区域位于第一、第四象限,最大风速为38~40 m/s,偏东气流和东南气流增强,台风稳定且移动方向不变,强风速区域中心风速表现出不对称分布现象,19日7:00台风登陆广西省防城港市光坡镇沿海后,中心风力有所减弱,结构逐渐变为对称分布。
3 “威马逊”登陆后强降水分析
3.1 高低空配合
对18日20:00的850、700、500、200 hPa风流线进行分析,海南岛上空850、700、500 hPa存在一辐合中心,中低层辐合上升气流层深厚,与200 hPa辐散中心相对应。高空辐散场的存在是台风暴雨形成的重要因子之一,使得台风登陆后为沿途带来强降水,有利于台风保持较强强度并持续加强,一旦登陆即引发大范围的强降水[1-3]。
3.2 西南季风影响
由16—17日水汽通量可知,水汽通量开始持续增加,台风在海南岛登陆后长时间维持一个水汽通量大值区,水汽源源不断地输入,有利于稳定维持台风暖心结构,因此“威马逊”强台风较大且稳定,积云同时也发展强烈。“威马逊”登陆后,与南海西南季风互相影响,中尺度强降水系统在其触发下得以发生发展,受“威马逊”深厚的低压系统作用,不稳定能量大量积聚,在周围区域发生强烈辐合上升运动。
3.3 降水雷达回波分析
18日13:00至19日3:00在组合反射率因子演变中发现“威马逊”具备清晰的台风眼,台风西南侧为回波集中区,回波呈不对称现象,台风西南方发展过程中出现强降水集中区,且降水过程回波强度大部分为35~55 dBZ,最大回波反射率持续维持并达到61 dBZ。14:00之后,强螺旋回波带略北抬,生成台风西南侧螺旋云带并发展生成对流回波单体,强度>45 dBZ,同时螺旋带中对流单体受西北气流控制影响,由于台风旋转移动,随之出现西北向东南发展,最后卷入过程中,合并后加强,形成回波带,开始自东北向西南移动。21:00之后,特别是18日23:00至19日3:00期间,海南岛中西部一直处于较强对流回波带影响范围中,反射率因子在昌江—白沙一带最为强盛,与强降水中心地带相对应[4-5]。
4 结论
(1)受副热带高压西南侧强劲东南气流影响作用,台风“威马逊”向西北方向稳定发展。
(2)西南季风不断向“威马逊”输送水汽,台风在海南岛登陆后强度仍然很强。
(3)“逆风区”表现出“列车效应”,反射率因子最强时段也正是降水最强时期,对应着中西部强降水地区,由此可认为,暴雨预报中由“逆风区”可推断强降水的发生。
(4)此次暴雨天气受到海南岛特殊地形影响,山地地形致使降水强度增强。
5 参考文献
[1] 陈明轩,俞小鼎,谭晓光,等.北京2004年“7.10”突发性对流强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06,17(3):333-345.
[2] 吴海英,曾明剑,蒋义芳,等.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在一次雨雪天气过程中的应用分析[J].气象科学,2007,27(2):94-99.
[3] 刘家峻,聂新旺,梅娜,等.超强台风“威马逊”强度变化条件的诊断分析[J].海洋预报,2016,33(6):51-56.
[4] 黄开刚,杨思施,黄飞.1409号超强台风“威馬逊”对广西的风雨影响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5,36(增刊2):30-31.
[5] 董航,姜良红,章向明,等.台风威马逊入侵南海的路径分析[J].海洋学研究,2016,34(1):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