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视域下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探索

2018-01-22 13:19康永英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育人思政

摘 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思政课实践教学对提高思政课实效性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和时效性,提升理论教育的说服力,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彰显主流引领的感染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实效性,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是重中之重,本文以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为例,分析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困境,探索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特点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推进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和路径创新。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 实践教学路径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是企业工作本位职业培训与学校本位学历教育的紧密结合,是产与教的深度融合,其核心要素与基本特征是校企一体化双元育人,学徒具有双重身份,工学交替,岗位成才,学生培养为核心,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为支撑的一种现代职业教育模式。

(一)人才培养参与主体的多样性

现代学徒制强调校企一体化双元育人,即由学校、企业共同参与,明确各自权利与义务,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人才培养计划,评价和考核人才培养质量,且由政府主导、督察参与来推动人才培养实施的一种模式,强调育人主体不仅是高校还有企业和政府参与的特殊性。

(二)受教育者身份的特殊性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授课地点不在是局限于学校课堂,更多的是深入企业厂房,不仅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更注重实操能力,这样,受教育者具有既是学生又是徒弟的双重身份,既要参加学校理论课程的学习和企业技能的培训。

(三)课程体系设置的特殊性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有别于普通职业教育的制度,其课程体系设置不同于普通职业教育中以学校为主体,来决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一套人才培养方案,该培养模式注重从企业需求为出发点来设置学习内容、技能训练等教育活动。

二、现代学徒制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困境

(一)认识困境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上存在重学生的专业化的偏向,弱化了思政课的教学地位,进而影响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和成效,更有些高职院校把思政课实践教学等同于课堂实践等同于社会实践,致使思政课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对立起来的认识严重影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加大了学徒制模式下思政课实践课教学的操作难度。

(二)制度困境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其良性运行并能增强思政课实效性离不开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顶层设计、制度规范与支持,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大纲、教学指导、教学考核及评价体系;组织实施的时间、地点、课时安排及教学主管部门的监管等,在一项以“您认为影响高校思政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的调查问卷中,68%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工作机制的问题,56%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学校党政领导部门的重视程度。由其可见,制度及体制规范是影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保障困境

首先,在组织领导方面,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需要学校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领导和机构,而且需要各系部负责实践教学的分层领导和机构相互配合、协调组织,而大多数高职院校思政实践教学则思政教学部门独立完成,导致思政实践教学很难有效、规范、持续进行下去。

其次,在经费方面,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一部分,其经费投入与使用应该和相应的专业使用相匹配,而实际是能够投入使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经费是微乎其微的,根本无法保障学生实践考察的費用支付。在一项以“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您感到困惑或疑惑的问题还有那些是”78%的被调查者认为经费不足,加大经费投入是解决问题症结所在。

(四)路径困境

现代学徒制的核心是校企深度融合,事实上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理念、管理模式、师资队伍等先天缺乏等原因,导致人才培养模式仍停留在“学科系统化”教学模式,离向“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迈进尚有差距,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与企业所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如何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职业教育与终生教育对接是检验现代学徒制的基本基准点。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助于学徒制模式在加强(学徒)工人考核评价、遵守劳动纪律和储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能力提升方面的培养。而如何有效提升能力需要寻找一种新的契合点。

三、创新高职院校思政实践教学路径

(一)重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实践形式与培养目标

“05方案”强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05方案”从政策层面说明了实践环节应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个独立环节,并且应当具备可持续性、稳定性、可操作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指明了办学方向。在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院校要探索一条适应市场需求、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思政课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其良好运作不可谓不重要,所以高职院校应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同时,结合新趋势、立足高职院校办学、育人的宗旨和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契机重建适应浓厚企业文化氛围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教学设计,以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中,凸显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融合

高职院校专业课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与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有冲突的,因此,高职院校院“校企合作,产学研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紧密与专业实践教学结合,创建行业、企业实训平台,贯彻全程育人的教学指导思想,以职场训练塑造高素质职业人,把思政课实践教学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在思政实践教学设计中听取专业课教师的意见,充分挖掘梳理各类课程德育元素,精心打造由思政课、人文素质课、专业课、社会实践等构成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大力推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化,使育人工作渗透在各个学科、各门课程和每一堂课中。在一项以”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案设计,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师在哪些方面合作,”68%的被调查者认为专业实践人文,43%的认为企业文化理念。可见,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融合有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endprint

(三)创新教学内容,凸现企业文化特点

在一项“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讲解学徒制教育应注重哪方面”的问卷中,33%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注重企业文化,学校与企业、专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所以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计划在以中央与教育部的要求开设课程的前提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适应企业的生产特点。

1.要适应企业具体岗位的职业道德需求。由于岗位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相对应的职业道德的侧重点的异同,既要掌握职业道德的一般属性,更应该掌握具体岗位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在阐述道理的过程中要与企业具体的岗位紧密结合。比如对焊接专业的学生讲解职业道德要强调工作的仔细与一丝不苟等,针对具体的职业道德所进行的教育才会是生动活泼与有效的。

2.与企业文化的特点需求相衔接。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目标、理想信念,把员工紧密凝聚在企业的周围,使员工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一定使命感和责任心的员工凝聚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与企业文化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了解企业的文化,这样既可以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又可以从企业的文化中吸取教学营养,企业文化是也是教师了解和掌握企业历史与企业发展和岗位特点的有力工具,对教师知识面的扩大与教学内容的丰富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四)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开展情境化实训

高职院校思政实践教学形式多样,比较常见的是课堂实践与课下实践相融合、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相融合的教学形式,课堂实践比如案例教学、课堂实践;课下也就是校外实践包括社会调查、阅读经典、观看视频等,就当前构建思想政課实践教学模式体系比较有益的模式即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再现事件发生时的场景或者人物在当下的状况,通过场景的模拟再现,让学生思考相关的问题,比如让学生到企业的车间,请企业负责人或者工人师傅进行岗位的现场操作与讲解,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每一个岗位重要性的认识,也可以增强对职业技能、职业操守和职业素质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增强提高职业素质的积极性。自觉把道德意识与理想信念外化为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行为,通过亲身参与实践,会让学生加深对本行业职业标准与职业道德的体悟。

(五)注重双向考核,体现实效

高职院校思政课考核评价应该采用教学、生产、鉴定并行的操作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由校内教师和企业师傅按照专业教学标准规定的各项教学内容进行阶段性评价,包括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两个方面,考核的内容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同是,为了检验校内任课与企业师傅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与效果,校企双方共同组织学生在每学期进行客观评价,这种双向考核制促进受教育者和被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力与效果的提升。

(六)推进保障体系建设

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经费问题,有经费但其使用得不到保障,甚至挪作他用,在“您认为应当如何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问卷调查中,73%的被调查者认为加大经费投入,且保证经费要到位,所以高职院校要成立专门领导机构,保障、评估和督查思政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这样才能更好保障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开展。

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改善当前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各高校来说,立足校情,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创设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和效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模式人才培养实施现状及改进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0)

[2]杨皓.“实践教学”视域下重建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探究[J].青年时代,2017(11)

[3]何力.基于“五个对接的现代学徒制”模式构建[J].职教论坛,2017(02)

[4]冯克.江关于现代学徒制研究文献综述[J].辽宁高职学报,2014(08)

[5]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人民日报,2016-12-9(01)

[6]郑洁,代金平.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45-47.

作者简介:康永英(1979.06-),女,甘肃永登,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论课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