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露程+瀚枢
摘要:依据枣庄市1996-2015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枣庄市财政支农资金和农民收入的现状,并据此谈及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通过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纯收入关系的经济模型的建立,得出枣庄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影响显著且具有正向相关关系,因此,我们要在加大财政支农支出的基础上,改善支农支出的结构,发挥财政资金的集聚功能[1],吸引市场资金投资农业,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为实现全面小康做出贡献。
关键词:财政支农;农民收入;单位根检验;协整
一、枣庄市财政支农与农民增收现状
(一)数据来源及说明
财政支农支出统计口径有很多种, 2007年以后财政支农资金的统计口径为支援农村生产和农林水气事业费、农村基本建设、农村科研三项费用、农村救济费等。鉴于地级市统计能力有限,并结合已有研究,本文的财政支农资金主要有三部分构成,财政农业支出、财政林业支出、水利其他投入。农民收入则是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来衡量,本文数据均查阅来自《枣庄统计年鉴》。
(二)枣庄市财政支农概况
1.财政支农资金总量持续增加
1996-2015年间,枣庄市财政支农支出由1.05亿元增至31.36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44%。以上数据表明,枣庄财政支农的力度逐年增加,其中2009年最为显著,财政支农支出增长率达到了41.56%,且年增长率均维持在15%以上。总体上,近20年来枣庄市财政支农规模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仅有个别年份有所减少,如1999年和2000年,减少幅度都不超过3%。
2.财政支农所占财政总额的比例起伏明显
1996-2015年,枣庄市财政支农支出的比例高低起伏,较不稳定。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三段来描述:第一阶段,1996-2001年,财政支农资金占全省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997年开始的10.36%下降至2001年的7.36%;第二阶段,2002-2011年,这一阶段起伏比较大,先增长后下降,其中最低下降至7.2%,最高上升到了10.09%,波动幅度达到了3%;第三阶段,2012-2015年,这一阶段整体呈上升趋势,从2012年的9.14%逐步上升到13.27%,20年总体情况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在下降又上升。
3.财政支持效益逐步凸显
中央多年将农村的建设、农民的增收、农业的发展作为各部门的工作重点,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在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进的基础上,农民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逐步提高, 现在已经达到机械化作业,2015年农林牧渔业产值达到了162975万元规模,其中农、林、牧、渔总产值分别达到118158万元、16904万元、293504万元、49100万元,同比均有所增长。2015年糧食总产量达到了2015791吨,粮食、棉花、油料的单产增加至472.1公斤/亩、95.8公斤/亩、286.8公斤/亩。
(三)枣庄市农民收入变化特点
1.收入水平持续稳步增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水平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2015年农村居民纯收入达到12038元与2014年12145元基本持平,与2013年的10878元相比增长了11.65%,同2005年相比增长了3倍,农民对农业的经营收入和务工的工资收入成了农民的主要收入。
2.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城镇居民在总量上比农村居民收入高的同时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速也高于农村居民,但在2012年情况有所好转,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开始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在2012、2013、2014分别达到14.40%、13.24%、11.65%,均高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的13.7%、9.92%、9.34%。但是总体来看,城乡收入差距是在不断扩大的,2005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9881元和4221元,但在2015年分别为25792元和12038元,绝对值差距从5660元扩大到13754元,城乡收入差距稳定在2.2倍。
3.地级市区域间差距明显
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技术水平和农业经营管理方式的限制,农村居民地区差异特性明显,2015年鲁南地区枣庄市、菏泽市、济宁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12038元、9308元、12570元,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同期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16730元、15540元、16313元。长三角地区苏州、无锡、常州的25580元、24155元、23780元也远高于我市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
4.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变化明显
如图可见,自2005-2015年工资性收入呈上升趋势,农民进城务工的收入成为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家庭经营收入自2005年以来增长幅度不大且近两年有下降趋势。2015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为6759元比2005年1397增加了5362元,增长了3.8倍,而家庭经营性收入在2013年增加至7015元,增长了3044元,但从当年开始下降至2015年的4219元,说明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比较突出,多数农民选择离乡务工。
二、枣庄市财政支农与农民增收的实证分析
本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协整模型对枣庄市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首先,判断枣庄市财政支农支出与枣庄农民纯收入是否具有协整关系;其次,建立协整模型对参数进行估计以及相应的计量经济学检验;最后对模型的经济学意义进行解释并得出结论。
(一)协整检验
协整模型主要作用是非平稳时间序列之间的长期数量关系。首先,需要对财政支农支出记为X和农民收入记为Y时间进行ADF检验。从表格2可知枣庄财政支农支出和枣庄农民收入的ADF检验结果显示二者均是非平稳时间序列。同时,二者的一阶差分序列也呈现出非平稳时间序列的数量特征。但是,二者的二阶差分序列均是平稳时间序列即是二阶单整的。其次,根据枣庄农民收入和财政支农支出的时间序列图(见图4)可以看出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即初步可认为二者间可能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endprint
最后,对二者的关系进行EG-ADF两步法检验。第一步,建立如下模型:
由于从图4可以看出枣庄财政支农支出和枣庄农民收入时间序列图具有一定的指数化特征,因此在因变量和自变量进行对数处理。在参数估计方法上,本文使用最小二乘方法对参数进行估计,结果如下:
(-7.37)(43.03)
其中,调整可决系数为0.9898;F统计量数值为1851。第二步,对上述模型的残差序列进行ADF平稳性检验。图5为残差序列的时间序列图,可以看出此残差序列上下波动具有一定的平稳性。同时,在残差序列的ADF平稳性检验中,ADF统计量的数值为-4.275,在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均说明残差序列是平稳性时间序列。因此,枣庄财政支农支出和枣庄农民收入具有协整关系。
(二)模型效果与经济意义
首先,从回归结果可知参数均通过t检验以及F检验即参数显著不等于0,并且调整可决系数为0.9898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最后,图6是模型的拟合效果图,刻画了枣庄农民收入真实值和模型的拟合值。从图6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枣庄农民收入真实值和拟合值的误差较小。
从经济意义角度上可以看出,枣庄财政支农支出对枣庄农民收入是正相关关系,且如果枣庄财政支出变化1%,则枣庄农民收入同方向变化0.51%。
三、结论与政策建議
(一)实证结论
从实证部分可以看出枣庄财政支农支出对枣庄农民收入具有较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这一时间段,枣庄农民收入仍未摆脱依赖财政补贴等财政支出的现状。但是,仍然可以看出2008年之前枣庄农民收入的真实值与拟合值几乎重叠,枣庄农民靠财政支农支出“吃饭”,但是从2008年之后,枣庄农民收入真实值和拟合值之间的误差加大,说明一定程度上,其他影响因素同样对枣庄农民收入产生显著影响。这些因素可能是枣庄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等。
(二)政策建议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整合资金范围
由于“三农”长期处于弱势地位,虽然财政支农资金的绝对规模和相对比重都增长得比较快,但仍然显得十分不够。鉴于目前枣庄市内县级财政普遍赤字和地方债务风险高的现状,应构建中央和省级财政为主、市县为辅的财政支农投入的保障体制,降低市县财政的配套比例,做到专款专用;第二,对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专项资金都纳入整合范围,支持主导产业和重点区域发展。
2.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农”问题在一段时间内将成为我国的农业部门的工作重点,同时我市应在保证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投入财政支农资金,在全市范围内统筹财政支农资金,发挥地缘优势构建特色产业带同时健全绩效评估体系,激励区县进行农业资金创新应用。
3.创新支农的支持体系
首先,应努力开辟资金来源的新渠道,吸引财政资金的集聚功能,创新财政融资机制,吸引各类信贷资金和私人资本投资农业和农村建设;第二,通过财政资金的整合有利于农业资源要素的整合,把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诸要素进行整合,对农业项目新型创新,才能稳步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4.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管工作,明确责任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后,资金规模更大,贪污和挪用的风险就越大。如果对支农资金的监督工作不到位,由此导致的风险损失将会更大。因而,我们要积极完善资金监督方式,实施全程监管和多元监管,调动社会舆论监督、农民自发的监督力量在政府监督机关之外对财政资金进行监督,切实保证资金应用在改善农民生活领域上。
参考文献:
[1]罗东,矫健.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收入影响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4(12):48-53.
[2]姚屹浓.湖南省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14):46-17.
[3]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M].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23-381.
[4]苏月霞,高雷.江苏省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3(10):393-396.
[5]陈池波.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问题研究[M].第一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240-242.
作者简介:
邹露(1997- ),女,山东威海人,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2015级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本科生;
程瀚枢(1995- ),男,山东枣庄人,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2013级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本科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