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懿+蒋曲博
摘要: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单纯的EGP的大学英语教学已不能满足当今大学生的实际需要。EAP和EGP相结合的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EAP;EGP;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5-0151-03
一、引言
《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原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高等院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如何提高学生英语的学术应用能力,真正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挑战。笔者认为,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即通用英语)是开展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即学术英语)的基础,而EAP是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最终目标的必然途径。那么如何将EAP和EGP相结合,找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出路?本文將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进行论述,首先介绍改革的现状,重点论述EAP的理论依据、EAP和EGP的关系、EAP和EGP相结合的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
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现状
(一)学生学习需求转变
对比《英语课程标准》出台前,现在学生的基础英语水平普遍提高。依据《英语课程标准》,高中生达到八级标准,即达到进入高校学习的水平。而九级要求学生词汇量达到4500左右,与《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一般要求中所建议的学生词汇量达到4500几乎一致。也就是说,很多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已经达到了《大学英语课程要求》的一般要求。普通英语大学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普遍提高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滞后带来的矛盾,带来以下几个问题:
1.缺乏学习积极性。一般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都在第一和第二学年,授课内容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达到《大学英语课程要求》的一般要求。成绩好的同学即便不参加英语课程的学习,也已经达到相当水平。课程学习缺乏挑战性和成就感,很难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类同学往往倾向于自主学习较多,课堂学习形同虚设。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对于大学英语课堂老师的全英授课很难跟上,挫败感强,容易放弃英语学习。还有部分学习欲望强烈的学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受到四级考试的驱使,希望老师上课以四级练习为主,而不是进行好像毫无目的性的课本学习,学习积极性下降。
2.应试教育的导向。尽管近年来一直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大学英语教学也旨在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很多普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仍侧重于应对四级考试。尤其到了第三学期,很多高校基本忽略了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课程教学,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四级考试的应战中。无形之中给学生带来了一个误导,大学英语学习不过如此,只要过了四级就万事大吉了。
3.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满意度低。蔡基刚等分别在2009年和2010年对全国十多个省市的两千多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认为自己英语基本没有提高和有些下降的平均为52.45%。对大学英语教学勉强满意和不满意的平均为50.39%”[2]。从此调查结果来看,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不理想,与其教学目标相去甚远。
(二)社会需求变化
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英语水平的要求提高。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这就要求专业人才的英语不仅仅停留在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的水平,还要求他们能提高学习英语原版教材、进行自主学术阅读、参加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的学术英语能力。
原有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设置中,通常是1—4学期进行基础英语课程的学习,5—6学期进行专业英语学习。然而,高校大学英语前两年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只能满足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的要求。第三学年的为期一年的短暂专业英语的学习,学生只能学到专业英语的皮毛。事实上,专业英语的教材由于采用英语原版教材,加上有些教师的全英授课,普遍难度较大,学生很难跟上,学习效果不佳。
(三)大学英语教师遭遇危机
大学英语课程学分减少,课时被压缩。大学英语课程贯穿了大学生前两年的学习,每个学期的课时都在60以上,比很多大学生专业基础课程的课时数还要多,这还不包括第三学年的“高级英语”学习。然而,英语学习耗时长,效果差,引起大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的不满。蔡基刚(2004)说:“在每年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中,绝大多数在她们的工作中用不上英语或用不到这么高深的英语,因而没几年基本忘掉,我们不能不为我国教育资源、智力、人力的巨大浪费而感到悲哀。”[3]一些高校的管理层开始削减大学英语课程的课时数量,减少英语课的学分。也有专家提出取缔大学英语课程,改为开设英语选修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那么,大学英语教师的未来在哪里?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方向又在哪里?
三、EGP和EAP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理论依据
大学英语教学按用途可分为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即通用英语)和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即专门用途英语)。EGP的教学以学习英语语言共核为主,意指基于英语语言的语言特征的共性,适用于任何专业的共通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的学习。ESP,是“以教授学术英语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和能力为目的的语言教学模式,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而开设的英语课程”[4]。ESP,即专门用途英语,可分为三类:EGAP(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即通用学术英语)、ESAP(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即专门学术英语)和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即行业英语)。EGAP指进行学术阅读、学术写作、学术讨论、学术讲座等各专业通用的语言知识和技能。ESAP指学生以本专业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为主的学习,如医学英语、法律英语、工程英语等。EOP是指如旅游英语、文秘英语、护士英语等具有较强行业应用的专门英语语言的学习,这类的学习者多为英语专业或者专业要求不高的学习者。以下要讨论的EAP指的是第一类,通用学术英语。endprint
(二)EGP和EAP的关系
在上世纪80年代,有些高校就已经开设过各种类型的EAP课程。但由于承担EAP课程的教师外语水平有限,加上教学模式的落后,教学效果不理想,EAP课程逐渐没落。本世纪初,各高校又掀起一股双语教学的热潮。事实证明,双语教学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教师本身英语水平不高,口语表达能力较差或者口音太重,很多学生上课根本听不懂。另一方面,学生对于专业英语的学习毫无概念,又没有对于专业词汇和专业文章的系统而有效的教学理论的指导,面对晦涩枯燥难懂的专业课只能是望尘莫及。近几年,双语教学急剧降温。与此同时,EAP教学也再度受到了学界的关注。
国内一些专家认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方向是逐渐向EAP转移,最终以EAP代替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章振帮指出:“要点是把普通英语教学任务全部下放到中学阶段去完成,以便学生进入高校是便可以专注于专业英语的学习。”[5]杨惠中也提出:“多次大规模社会调查需求分析的结果都确认:我国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通过英语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表达自己的专业思想,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在性质上就是专门用途英语,”[6]
也有不少专家认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心虽然将逐渐向EAP转移,但同时提出EAP不意味着要替代EGP。EGP和EAP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不同阶段,共同为最终的教学目标EASP服务。EGP是EAP的基础,只有在学习者完成了EGP的学习之后,才能开始EAP的学习。龙芸认为,专业英语能力培养有三个阶段:“第一层次:基础阶英语阶段EGP——语言基础的奠定;第二層次:应用提高阶段EAP——共性语言知识;第三层次:双语教学BLT——专业语言能力的提升。”[7]EAP既是本科生双语课程的保障,又是研究生提高英语文献阅读及论文写作能力的必经之路。
(三)EGP和EAP相结合的课程设置
1.教学模式。根据全国各高校英语水平的差异,各高校可以因材施教,制定符合本校学生的不同的教学规划。对于综合素质较高的重点院校,可以采取纯粹EAP的模式。因为学生大多已经完成第一层次EGP的学习,那么就可无须浪费时间在EGP的重复学习上。对于基础较差的普通院校,可采取EGP和EAP相结合的模式。至于EGP和EAP课程的学时比例,各高校可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一些高校已经开始试行在大学的前三个学期进行EGP学习,第四学期开始EAP学习,实行效果较好。比如广西医科大学在第四学期开设了两个临床医学本科EAP实验班,在课程结束之后,通过教师发放的调查问卷来看,82%的学生的满意度是很好,认为对专业学习有一定帮助。
2.教材。EGP的教材可基本沿用原有的优秀大学英语教材,不过在内容和学习量的挑选上要经过仔细考量。不能是简单机械地逐册学习,每个单元面面俱到,或者像某些高校为完成教学任务,将本应在四个学期上完的课程压缩到三个学期完成。造成学生英语学习压力大,课业重,毫无重点,囫囵吞枣。对于教材内容重复或者枯燥难懂的单元可略去,要上的单元也可对内容进行筛选,相应增加一些与主题相关的新鲜资讯和对主题进行课外拓展。
EAP的教材的选用尤需谨慎。以往很多的EAP教材都存在选材旧、主题过时、内容枯燥、教材内容设置形式单一的问题,绝大多数都是以纸制形式出现。现在一些新的EAP教材虽然较以往教材有了很大的改变和提高,例如主题大众化,内容设置形式多样化,难度降低,配套听力及视频资料齐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的选择主观任意性强,缺乏代表性;基于学术写作和翻译的文章较少,多是培养学术阅读的文章;听力资料的主题与读写教材的文章主题不一致,学生在学习时有混乱感。那么,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著作单位尽量挑选权威刊物的经典篇章;适度增加一些旨在提高学习者学术写作和翻译技能,可供学习者学习模仿的范文,比如挑选一些文献综述做范文,听力资料的主题尽可能跟读写教材的主题一致。
3.教学内容和方法。EAP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学习专业英语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进行学术阅读、学术写作、学术讨论、学术讲座、速记等各专业通用的语言知识和技能。韩金龙借鉴英国大学EAP课程,认为我国EAP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文体、写作、口语交际和学术文化”。[8]文体包括对文章体裁和篇章结构特点的认识;写作主要指对实验报告及论文的撰写;口语交际指进行基本学术交流的能力,包括听懂学术讲座,进行简单的学术讨论;学术文化是让学生了解基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在语言表达习惯上的差异,从而加深对于学术文章的理解。
明确了EAP的教学内容,我们要讨论一下EAP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基于建构主义的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有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EAP学习。建构主义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依靠自身经验去建构相关知识,即通过新事物与学习者已拥有知识双向的相互作用去构建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教师根据学习主题,设置或模拟真实场景,布置能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探索精神的任务。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学生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激发不同思想的碰撞,逐步构建对主题相关知识的认知。同时,再经过师生互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继续完善对主题相关知识的认知从而完成对知识的构建。
4.师资力量。对于EAP课程的授课教师的归属,业界一直呈两种观点:一种是EAP应该由英语水平高的专业课教师承担,因为专业课教师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另一种是EAP应该由专任英语教师来承担。前一种观点认为EAP涉及专业知识,专任英语教师专业知识缺乏,对一些专业用语可能自己都理解不了,还怎样给学生传授知识呢?后一种观点认为,EAP作为通用学术英语,始终是语言教学,旨在教授学术英语中句子结构、篇章特点、听说技巧等语言技能,而非内容教学。EAP虽然涉及一些专业知识,但都是比较大众化、浅显的专业知识。专任英语教师在经过一定的专业学习后,还是完全有能力承担EAP课程的。专任英语教师的专业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展开:参加学术英语的培训;组织EAP教师团队,合作攻坚;与不同的开设EAP课程的高校进行教学交流。
四、结语
原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基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EAP和EGP相结合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EAP是建立在EGP基础上的,只有完成了EGP的学习,才能开始EAP的学习。EAP是EGP学习的更高学习阶段。无论EGP还是EAP都是为最终的EASP服务,即以培养学习者的学术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对于EAP和EGP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各高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规划适合本校的课程设置,调整学时比例,从而实现教学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要求[Z].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蔡基刚.综合英语还是学术英语——一个必须正视的方向性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94-96.
[3]王建梅.改革“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减少外遇磨蚀[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9,(2):1-7.
[4]Hutchinson,T.&A.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5]章振邦.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4):1-6.
[6]杨惠中.EAP在中国:回顾、现状与展望[A]//中国ESP研究高端论坛[C].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
[7]龙芸.学术英语课程在大学英语应用提高阶段的定位研究——网络环境下的EAP课程实践[J].外语界,2011,(5):48-55.
[8]韩金龙.EAP:大学英语改革与双语教学[J].高教探索,2007,(s1):24-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