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伟农
《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全本是中国著名教育家、新中国成立后复旦大学首任校长陈望道翻译的。1919年底,刚从日本留学回国不久的陈望道,在浙江杭州接到上海《星期评论》编辑部邀他翻译的约稿信和一本日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他立即回到家乡浙江义乌县城西的分水塘村,开始秘密翻译《共产党宣言》。那时,他的家乡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又是寒冬连早春,天气非常冷,加之翻译所需的参考资料匮乏,使他付出的精力要比平时译书多花费数倍的工夫。经过几个月的潜心研究,陈望道依據《共产党宣言》日文版并参照陈独秀通过李大钊从北京图书馆借到的英文版,终于完成了全书的翻译。
习近平同志在谈到坚定理想信念时,讲过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陈望道在翻译这本书时,他的妈妈为他准备了一碟红糖蘸粽子吃,后来问他红糖够不够甜,他说:“够甜,够甜了。”当他妈妈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的嘴上满是墨汁。原来,陈望道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这就是信仰的味道,信仰的力量!
1920年5月,陈望道接到《星期评论》编辑部要他去上海的电报后,即携带译稿赴沪。不料上海当局对《星期评论》实施邮检,造成该刊停办,使得在该刊连载《共产党宣言》的计划无法兑现。于是,陈望道找到自己的学生俞秀松,托他将译稿转交给陈独秀。陈独秀、李汉俊将译稿校阅一遍后决定出版单行本,但在筹措出版经费上遇到了困难。这时,恰好共产国际特使维经斯基和翻译杨明斋来到上海,陈独秀在和他们讨论中共建党问题时,提及此事,维经斯基当即表示愿意资助出版。为此,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在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成裕里12号秘密建立了一个取名“又新”的小型印刷所,承印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全本终于问世了,这是一本小册子。封面印有水红色马克思微侧半身肖像,这是马克思1875年在伦敦拍摄的肖像。全书以意译为主,许多新名词和专用术语以及部分章节标题如“贵族”“平民”“宗教社会主义”“贫困底哲学”等都用英文原文加括号附注,因此书中随处可见英文原文。全书错字、漏字较多,如第一页中“法国急进党”误为“法国急近党”。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排版疏忽,封面书名《共产党宣言》错印成了《共党产宣言》。马克思、恩格斯被译为“马格斯、安格尔斯”。书初版1000册,全部送人。当年9月再印1000册,封面书名更正为《共产党宣言》,马克思肖像的底色改成了蓝色,书中正文只字未动。
上海不仅是《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的诞生地,也是《共产党宣言》的传播地。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诞生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理论上和思想上作了积极的准备,成为当时国内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它对于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革命的蓬勃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中国档案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