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忠印+王宏波
新世纪以来,专家学者提出“明修栈道”的概括出现在宋元时期,《汉书》《史记》均无记载,认为这是后人想象的产物。我们认为,从严肃的历史资料分析,“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有可信的线索可循,不能轻易否定。这是汉王朝建立的前奏,与汉民族形成也有着密切关系。其中嘉陵道(也叫故道)是刘邦主力行进的路线,“他道”是范目和賨民作为先锋行进的路线。韩信率偏师“明修栈道”出褒斜循秦岭以北,由子午道进攻关中东部的长安。《后汉书·文苑列传》东汉杜笃《论都赋》:“或掩空击虚,自蜀汉出”指明了刘邦由陈仓突破的原因。
一、掩空击虚,暗度陈仓——他道与奇兵
辛德勇先生说:“《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说明还定三秦之役的军事部署,完全出于韩信所谋划。这一战役,可以说是从汉中北攻关中,绝无仅有的一次成功战例,值得认真总结。”[1]
劉邦进攻武关的同时,即派郦商西定汉中及蜀。沛公封为汉王后,又封郦商为陇西都尉,当时陇西并不在刘邦控下;郦商后来并未参与定陇西。当张良替刘邦向项羽求取汉中郡的时候,汉中和蜀已在郦商的控制之下,把汉中封给刘邦,是项羽在战与和、予与夺之间的妥协。取得汉中是刘邦还定关中的关键前提。
项羽封三秦王的目的就是“距塞汉道”。关中东部,雍王国都废丘,塞王国都栎阳在这里;决定关中得失的函谷关、武关重地,以及子午道、褒斜道都在这里;出于居重御轻、重内轻外的考虑,这里是“距塞汉道”的防御重点。如果汉军从子午道进入关中,将会陷入重围,不是自投死地,就是退回汉中。当时的褒斜道是交通干线,眉县在渭河以北控褒斜道,眉县东距斄、西距陈仓距离大致相等,斄东面有雍都废丘。对汉军来说,褒斜道虽然最为近便,由此突入,不仅要遭遇眉县阻击,还会招致东自斄、废丘,西自雍县、陈仓的夹击。在内史行政区防御上,眉县是控制褒斜、承东援西的承接点和平衡点。《孙子兵法·虚实第六》:“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为了使武关、函谷关得到有力的辐射,在章邯防御战略上,故道是居于次要地位的。
章邯是秦国的杰出将领,对关中道路地理稔熟,对故道、陇阪道、祁山道布置了严密防御。陇山是关中的西界,雍王王咸阳以西,陇西在章邯的防控范围之内。大散关、渭河、陈仓城扼守进入关中的故道。陈仓城背靠山塬,南阻渭水,易守难攻,地势险要,是兵法所说攻方的“死地”,守方最为有利的地势。陈仓县东有汧河,对面有雍县;雍县西北、陇山以东的汧县,控制着逾陇山由汧河河谷进入关中的通道;雍县、汧县是陈仓县的奥援。
大散关以南故道之上,故道县、下辨县、西县和白水,连接构成了犄角拱卫、呼吸相应的防御梯次和纵深。陈仓城军事地位固然重要,章邯对于关中西部陈仓城、陇西的防御的重视程度和兵力部署应是居于函谷关、武关、褒斜道、子午道之后。诸葛亮后来兵出祁山平取陇右,也是出于击其薄弱的考虑。这个呼应联系的防御环线,却有一个严重的缺陷就是陇山大阻。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须昌贞侯赵衍:“雍军塞陈。” 在古汉语当中,陈,阵也。《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雍军塞渭上。”参考谭其骧先生《中国历史地图集》,发现刘邦还定三秦战役的发生地都分布在渭水之北。凭河固守、是战争常态。比如,《宋书·五行志》载,三国时“诸葛亮连年动众,志吞中夏,而终死渭南,所图不遂。又诸将分争,颇丧徒旅。鸟北飞不能达,堕水而死,皆有其象也。亮竟不能过渭,又其应乎。”
《史记·高祖本纪》 :“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 《汉书·韩彭英卢吴传》:“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 “东出陈仓”学者或有疑义,认为应是北出陈仓。实际上,这是着眼于刘邦向东平定三秦的叙事逻辑。刘邦从陈仓打开了主力进入关中的突破口,拉开了还定三秦的大幕。守其必至,攻其不守,是攻守双方的智谋比拼。面对章邯“雍军塞渭上”, “雍军塞陈”,“距塞汉道”的态势,刘邦何以把突破口选在陈仓呢?
从不利因素看,突袭陈仓是最不可能的选择:第一是故道(嘉陵道)迂曲回远。第二是大散关和渭河险阻。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说,大散关“南不得无以图关中,北不得无以启梁益”。《石门颂》说刘邦是“出散入秦”, 大散关、渭河是突破陈仓前必须袭夺的隘阻。第三是陈仓城易守难攻,与故道县、雍县、汧县形成了防御体系。就陈仓城来说,东汉末年的王国,三国时诸葛亮都在陈仓城顿兵挫锐。东汉初年,冯异攻克陈仓,是因为陇西隗嚣的鼎力相助。
大散关地势险要,攻守争夺艰巨。南宋吴玠、吴璘镇守大散关以东的和尚原,应战南自祁山道、故道,北自凤翔的两面夹攻,以少胜多取得胜利。
《隋书·经籍志》说“汉初,萧何得秦图书,故知天下要害”。韩信投诚,掌握对手防御虚实,最终确定以陈仓为战略突破方向。有利因素如下:一是关中防御东重西轻,陈仓距废丘、栎阳远,有集中优势兵力实现突破的可能。二是陇山大阻,可以迟滞陇西的援军,不致东西受敌、两面作战。陇山九坂纡曲林密,一般翻逾陇山需 7 天,军队倍道兼行也得3~4天。《三国志·魏书·刘司马梁张温贾传》记载,三国时诸葛亮出陇右,天水、南安、安定皆降。“后十余日,诸军上陇,诸葛亮破走。”三是承袭陈仓城的优越地势,因粮于敌,补给休整,整固桥头堡。四是以陈仓城为支点,南掩大散关,保证汉军主力的道路畅通,向西北阻汧县,向东越汧河攻击雍县之敌,奋力东进。杜笃所说的“掩空击虚,自蜀汉出”之所以能达成战略意图。一是章邯的总体防御态势,东部重、西部轻。二是故道(嘉陵道)、陈仓城是当时不可能突破的地方。三是汉军在这里集中兵力突破,形成了以镒称铢的态势。四是他道奇兵。《汉书·荆燕吴传》,吴楚七国之乱时,大将军田禄伯对吴王刘濞说:“无他奇道,难以成功”。 暗度陈仓,汉军先锋部队走了“他道”。《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赵衍“以谒者汉王元年初起汉中,雍军塞陈,谒上,上计欲还,衍言从他道,道通。”
“他道”是趋向同一目的地的另一条道路。《新五代史卷70·东汉世家第10·刘旻》:“旻独乘契丹黄骝,自雕窠岭间道驰去,夜失道山谷间,得村民为乡导,误趋平阳,得佗道以归,而张元徽殁于阵”。《新五代史卷46·杂传34·王晏球》“定州王都反,以晏球为招讨使,与定徽南院使张延朗等讨之。……而契丹从佗道入定州,与都出不意击延朗军,延朗大败,收余兵会晏球趋曲阳,都乘胜追之”。刘邦率主力由故道即嘉陵道趋大散关、陈仓城,“他道”是指走向这一目的地的另一条道,应是后世所称的陈仓古道。endprint
《华阳国志·巴志·总叙》:“阆中人范目有恩信方略,知帝必定天下,说帝,为募发賨民,要与共定秦”。 左思《三都赋》“奋之则賨旅”。
秦封泥中有 “募人丞印”。 [2]
击章平军好畤,攻城先登陷阵。(陈)直按:《汉印文字征》第十四、十页,有“陷阵募人”、“陷阵司马”、“陷阵都尉”三官印,陷阵之名始此。[3]
《吴子·图国》:“古之明王必谨君臣之礼……简募良材,以备不虞。昔齐桓公募士五万以霸诸侯,晋文召为前行四万以获其志,秦缪置陷阵三万以服邻敌”。
《汉书·高帝纪》:“入蜀定三秦者,皆世世复。吾与天下贤士功臣可谓亡负矣。”《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板循蛮夷者,至高祖为汉王,发夷人还伐三秦。秦地既定,乃遣还巴中,复其渠帅罗、朴、昝、鄂、度、夕、龚七姓,不输租赋,余户岁入賨钱,口四十。世号为板循蛮。阆中有渝水,賨民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初为汉前锋,数陷阵”。 《资治通鉴·孝灵皇帝中光四年》:“板循七姓,自秦世立功,复其租赋,其人勇猛善战……羌人号为神兵。”
《周礼·夏官大司马》“环人掌致师。注,致师者,致其必战之志。古者将战,先使勇力之士犯敌焉。” 賨民“天性劲勇,初为汉前锋,数陷阵”。 賨民勇力之士做先锋、多次攻陷敌阵,有“致师”振奋士气的作用。
刘邦当时招募了一支天性劲勇的賨民作为“前锋”、“陷阵”,从“他道”悄悄绕过故道县,突袭大散关、袭取陈仓城。汉朝后来优待賨民七姓不输租赋。奇兵、他道是两个关键条件,否则汉军就无法突袭大散关、越过渭河据有陈仓城,建立稳固的桥头堡,展开后续的军事步骤。郭荣章先生认为,“自故道去雍,必以陈仓,曹参何以能径越陈仓而攻雍?只能说明在此前陈仓之役已结束,也说明曹参并非先锋。”[4]在曹参攻打故道县之前,前锋已经攻占大散关、陈仓城。在“前锋”奇袭的同时,樊哙、曹参扫清了西县、白水、下辨、故道,可能对主力进军路线的威胁,确保汉中——关中的生命交通线。汉军之所以能攻克并据有陈仓城,明修栈道、疑兵示形是前提;奇道奇兵、攻其不備是关键;以镒称铢、主力出击是保证。
二、明修栈道,兵出子午——韩信的谋略与军功
辛德勇先生认为:“寻绎史实,韩信虽然没有‘明修栈道的举动,但袭取陈仓,出兵突然,便确实完全出于章邯意料之外,这也是还定三秦之役能够取胜的关键所在。”[5]
《史记·高祖本纪》刘邦入汉中时,“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汉初功臣郭亭“以塞路入汉。”“师古曰:塞路者,主遮塞要路,备敌寇也”。 《周礼·夏官大司马》“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国有故则藩塞阻路而止行者,以其属守之,唯有节者达之。”《资治通鉴卷42》“隗嚣遂发兵反,使王元据陇坻,伐木塞道”。塞指在道路上设阻障;距,拒也,以兵逆之。章邯守关中同样“距塞汉道”。
《三国志·蜀书·魏延传》魏延随从诸葛亮北伐,每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韩信故事”的实质是两路分击,异道相会。裴松之注引《魏略》说 , 其具体路线是“直从褒中出 , 循秦岭而东 , 当子午而北”,直抵长安,与刘邦所统率的汉军主力相会关中。《司隶校尉杨君孟文石门颂序》:“高祖受命 , 兴于汉中。道由子午 , 出散入秦”。严耕望先生认为,“道由子午”者谓先自关中入汉中之道也。是汉人即以子午道为杜南入蚀中道矣,不始于郦注也。[6]晏波指出,从周緤“西入蜀汉” 、“(张)良送至褒中”分析,刘邦是从杜南出发,沿秦岭北坡向西,经褒斜道过褒中而入汉中。《三国志》“韩信故事”的进军路线,与刘邦的赴汉中道路吻合。 [7]王子今先生指出,由三国时人所谓“韩信故事”,可知“道由子午,出散入秦”或许确是刘邦北定三秦的路线。[8]
我们认为,从《司隶校尉杨君孟文石门颂序》分析,其叙事着眼点是汉中的石门,“高祖受命,兴于汉中”是总论,“道由子午,出散入秦”是分述,可以理解为韩信偏师“道由子午”,刘邦主力“出散入秦”。陆机《汉高祖功臣颂》说韩信“肇谋汉滨,还定渭表”。韩信一旅经褒斜道、越秦岭而东由子午道进入关中,北出渭水的。褒斜栈道早已烧断,韩信要北上就得先修栈道、并且要修通栈道。由大将军韩信主持修栈道,更具有军事欺骗性。韩信修褒斜栈道引住渭河以北眉县之兵,修通栈道后,循秦岭北麓向东进发,兵锋起直指对手的防御重心废丘、栎阳,出子午道攻击关中。韩信一旅强化了对手固有的防御态势,为刘邦从陈仓突破创造条件。《史记·高祖本纪》:“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刘邦从陈仓突破,章邯被动驰援,接连三败,困于废丘。
宋元人之所以概括提炼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可信的线索就是东汉人杜笃说的“掩空击虚”,《司隶校尉杨君孟文石门颂序》的“道由子午”,以及《三国志》提到的“韩信故事”。 陆机《高祖功臣赞》说韩信“还定渭表”。《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彭城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韩信“复会荥阳”“复击”楚,从叙事逻辑上分析,先有道由子午、关中相会、攻击楚兵,这里的两个“复”字才有着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不能轻易否定。
裘锡圭先生认为:“从《神乌赋》和韩朋故事残简来看,汉代俗文学的发达程度恐怕是超出我们的预料的。敦煌俗文学作品中有不少是讲汉代故事的,如《季布骂阵词文》(即《捉季布传文》)、《王陵变》以及讲王昭君的和讲董永的变文等。我们怀疑它们大都在有从汉代传下来的民间传说作为底子的。说不定将来还会发现记叙这些民间传说的汉简呢!” [9]如果我们略作引申,“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或许也应有汉代民间传说的底子。
刘邦向西进攻关中时,曾与秦军激战于洛阳东。这场战役前,刘邦精心策动了一系列富有针对性的外围战,遣曹参、周勃、樊哙、灌婴等攻曲遇,战阳武,下轘辕、缑氏、尸乡等,以策应洛阳之战,切断周边秦军对洛阳的支援。从中可以看出刘邦善于将将的军事才略,而他所倚重、信任的这些将军,正是刘邦部署还定三秦时的主要人物。endprint
萧何推荐韩信为大将军,是着眼于他的计略,说他“国无双士”,“非信无所与计事者。”《史记·淮阴侯列传》:“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淮阴侯,“萧何言为大将军,别定魏、齐,为王。”《史记·曹相国世家》:“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以与淮阴侯俱”,主要是指曹参与韩信攻魏、击赵、定齐。淮阴侯列传、高祖本纪等,没有提及韩信在还定三秦战事中的具体作为,韩信应是还定战略的谋划者,他并没有跟从刘邦,也没有指挥暗度陈仓。
《宋书·百官志上》“楚怀王遣三将入关,宋义为上将。汉高帝以韩信为大将军”。可见,韩信以前无大将军。从《史记·天官书》看,星象只有上将,反映了当时还无大将军官职。作为投诚人员,刘邦封韩信为大将军,是一种荣宠和待遇,目的是吸纳他的战略智慧,交换敌军防御虚实和态势。比较起来,韩信应类似于官渡之战中的许攸,掌握敌人虚实,谋定攻击方向。韩信只身来奔,在汉军当中无资历、无军功、无威望,刘邦对他的军事才能缺乏了解,对他的忠诚未经考验,作为当时“一军皆惊”的大将军,韩信对刘邦的将领曹参、樊哙、周勃、灌婴,以及对军队缺乏掌控能力。大将军职掌无定,刘邦不会给予韩信全面的军权。辛德勇先生敏锐地指出:《史记》卷九二,《淮阴侯列传》载后来韩信率汉军在井陉大破赵军之后,自云其之所以要违背后兵法,背水列阵,是因为他“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不得不置之死地而使其“人人自为战”。由此可以看出,在东出关中之前,韩信对于军队要更缺乏控制力。[10]
《新五代史卷24·唐臣传第12·郭崇韬》“庄宗与诸将以兵取天下,而崇韬未尝居战阵,徒以谋议居佐命第一之功,位兼将相,遂以天下为己任,遇事無所回避”。《资治通鉴·陈纪·宣帝太建十年》,南朝陈宣帝时吴明彻北伐,北周军队将其俘虏,“周主封吴明彻为怀德公,位大将军。(其朝列于大将军,无职事也。)明彻忧愤而卒。”《史记》卷 22《汉兴将相名臣年表第十》:相位,高皇帝元年,丞相萧何守汉中。二年,守关中。将位,高皇帝元年,空缺。二年,太尉长安侯卢绾。韩信的名字始终没有出现在将位之中,大将军应是荣誉性的虚衔;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战役中,韩信应是以谋议定策之功, “道由子午”偏师诱敌之功辅助刘邦的。
刘邦是暗度陈仓、还定三秦的实际领导者。韩信整修栈道,修通栈道,与刘邦相会于关中。《康熙字典》说:“绝,《说文》:断丝。《博雅》:断也。又《礼·月令》:振乏绝。疏:不续曰绝”。 [11]绝,作“中断”讲,烧绝栈道,栈孔还在。作为军事用途的栈道,修复并非没有可能。面对着意“距塞汉道”的三秦王,大将军韩信 “明修栈道”把敌人注意力集中在褒斜道上,掩盖、隐蔽主力战略突破意图,强化汉军绝不可能由陈仓突破的假象;直至汉军主力真正地在陈仓出现,军情驿报废丘,驿往兵来,章邯军队驰援至少晚了 1~2天;“致人不致于人”,章邯迎击汉王去国远斗、士气高昂之兵于陈仓时,已处于被动应付的不利地位。东汉人杜笃说的“掩空击虚,自蜀汉出”就是这样完成的。
注释:
[1]辛德勇:《历史的空间与空间的历史——中国历史地理与地理学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第106页。
[2] 傅嘉仪编著《秦封泥汇考》,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第161、第162页。秦封泥“募人丞印”,西汉“陷阵募人”,红“募人”。
[3]陈直:《汉书新证》,中华书局,2008年4月第一版,第259页。
[4]郭荣章:《刘邦北定三秦用韩信之计考》,《陕西历史博物馆刊》第17辑,三秦出版社,2010年11月第1版,第 93页。
[5]辛德勇:《历史的空间与空间的历史——中国历史地理与地理学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第106页。
[6]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第三卷秦岭仇池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一版,第669页。
[7]晏波:《刘邦赴汉中所过栈道新解》,《史林》2010年第2期。
[8]王子今:《古代蜀道的“关”》,《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研讨会会议材料汇编》(四川·广元二0一一年九月),第165页。王子今:《秦汉交通史稿》,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52页:由所谓“韩信故事”可知,“道由子午,出散入秦”或许是刘邦分兵而出,北定三秦的路线。
[9]裘锡圭:《汉简中的俗文学资料》,《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第一版,第404页。
[10]辛德勇:《楚汉彭城之战地理考述》,《历史的空间与空间的历史——中国历史地理与地理学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第127页。
[11]《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一版,第884页。
作者简介:孙忠印,宝鸡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宝鸡社会科学》主编,研究方向:宝鸡古代道路交通。
王宏波,《宝鸡社会科学》编辑部主任,研究方向:宝鸡地域历史文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