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传统中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已不适合00后中学生特点,本文针对00后中学生特点,从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等方面探索新的中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
关键词:00后中学生特点 教学模式 探索
一.00后中学生特点
(一)00后中学生特点分析
1.注重自我权益意识
公民自我权益意识的增强是社会发展的标志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步,民主程度进一步增强。随着中国社会民主程度的逐渐提高,作为00后的中学生,他们也非常注重自我权益的保护,具体表现为不唯权力、不唯成规。00后中学生他们不再盲从,喜欢独立思考,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敢于挑战老师的“权威”、学校的“教条”,语文课堂上,不再视老师的讲解内容为“金科玉律”。
2.个性鲜明突出
00后中学生个性鲜明突出,具体表现为:言行上突出自我,他们喜欢追求潮流,引领时尚,言行注重与众不同;举止上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乐于向他人展现自己的能力与独特之处……00后中学生的这些独特鲜明的个性,其出发点是为了赢得老师及同学们的认可,心理上期待得到赞许。
3.教育接受方式“服软不服硬”
00后中学生已经开始迈入青春期,性格特点表现为叛逆、不羁,在教育接受方式上,他们不再喜欢、甚至反感老师“教条式”的训话,有性格张扬的同学甚至为此对老师不敬,与老师争吵。他们更愿意老师能站在他们的立场与角度,与它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们希望老师能够“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不能接受老师“既大又空”的训话。
(二)00后中学生特点形成原因分析
00后中学生特点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正处青春叛逆期这个特殊因素外,主要受到社会、家庭、教育等三个方面的影响:
第一,社会的影响。00后中学生生活在国家政治民主化程度逐渐提高的时代,这种民主化的氛围直接影响了00后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而网络传媒飞速发展的影响使他们信息更加畅通,微信、QQ、MSN等传媒工具的出现以及各种门户网站的开辟使他们能够在网上自由“冲浪”、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对他们身心和思想产生着强烈的影响
第二,家庭的影响。00后中学生(尤其是城市中学生)基本生活在“6+1”家庭中,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由于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在发生悄然的变化,更多的家庭开始实行“民主化”教育,家长在讨论有关孩子的问题时,会主动和孩子沟通,并让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让孩子积极参与到家庭的一些事务之中,这些对00后中学生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注重自我意识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三,教育的影响。00后中学生从接受学校教育之日起就经历国家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中学教育注重综合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素质教育”使00后中学生从文化成绩的“桎梏”中脱身而出,不再唯“文化课成绩”为上,而是注重自己特性及特长的培养,更加关注自己个性的发展。
二.传统中学语文教学模式特点及误区分析
(一)传统中学语文教学模式特点分析
1.课堂“填鸭式”教学
传统中学语文教学模式采取“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形式上,仅依靠“一张口”、“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即教师口授书写板书,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内容上,单纯传授教材内容,教师试图将课本知识“填入”学生的脑子,不管不顾学生是否理解接受。这种教育模式,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压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教育效果甚微。
2.课外“教条式”训练
传统中学语文教学忽视课外语文活动,或者将大量的语文作业(如:大量的生字词抄写、关于作者的生平资料背诵、文中某些段落的背诵、关于课文的某些句子内涵的记诵······)当作语文课外活动。这种“语文课外活动”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实际上不是真正的语文课外活动,它忽视了语文课堂知识的课外实践,只是语文课堂“填鸭式”教学的课外延续,我们应该称之为语文课外“教条式”训练。这种训练,不但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相反会严重挫伤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总之,传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一般采用课堂灌输教材知识与课外“教条式”训练二者相结合的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内容固定机械、形式单一枯燥、方式简单粗暴,不能以兴趣带动学习,教育效果十分有限。
(二)传统中学语文教学模式误区举隅
传统中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不仅内容固定机械、形式单一枯燥、方式简单粗暴,并且还存在一些教学误区,即:第一,以“分数”代替“兴趣”,只看试卷上的考试分数,不注重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第二,以“共性”代替“个性”,语文课程教学不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第三,以“简单粗暴”代替“耐心细致”,教学采用“粗暴”的灌输方式,缺少耐心细致地引导;第四,以“速决战”代替“持久战”,注重成绩的涨跌,淡化语文学习的长期性;第五,以“口头语言”代替“实际行动”,部分教师语文素养不够,口头宣讲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自己却终年不看一本文学经典,只会照本宣科;第六,以“一人独唱”代替“众人合唱”,将语文课程教学完全看作自己的个人演讲,忽视学生的参与。
三.中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的新探索
传统中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内容固定机械、形式单一枯燥、方式简单粗暴,已经不能适应00后中学生的特点。为了适应00后中学生的特点,我们必须对中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新的探索。
(一)适應00后中学生特点要求,重构中学语文课程体系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们初步构建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密切配合,切实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课程体系。endprint
第一课堂由三个类型的课程组成:语文课本课堂,由语文课老师任教,此课程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文常识方面的知识,加强个人的语文常识素养;阅读课,由语文老师指导学习,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阅读文学经典文献,培养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的兴趣和能力;写作课,由写作老师任教,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进行实践活动的能力。三个类型课程互相补充、“三位一体”,课程体系结构科学,大大丰富了中学语文课程教学。
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精彩”第二课堂。00后中学生兴趣广泛、思想活跃、主动参与愿望强烈、富于形象思维。“精彩”第二课堂,寓教于乐,能够大大提高中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如:组织学生参加“汉字听写大赛”,以赛带学,让学生在竞争中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组织学生开展“诗词背诵比赛”,让学生在欣赏诗歌之美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古诗词教育;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让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组织开展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诗文朗诵比赛。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培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中学语文课程教学以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密切配合的课程体系,能够大大提高中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为了适应“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中學语文课程教学必须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从以简单灌输为主转变为“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
一是更多地采用对话教学、讨论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师生互动交流“常态化”,在师生对话、讨论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激活,学习成了快乐体验,教学效果有了显著变化。
二是更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多媒体、录像、幻灯片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更加注重形象性趣味性,增强教学效果。
三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推行“小集团互助合作学习”,组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觉地阅读,大幅度提升课外阅读的频次,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平台,强化网络资源建设,积极开展网上教学,利用课程网站提供与教学相关的各种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深化和拓展了课堂教学。
(三)始终贯彻“激励表扬”的教育方针
传统中学语文课程教学“唯成绩为上”,将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表扬名列前茅者,训斥成绩落后者,忽视成绩居中者,大大伤害了大部分学生的感情,严重损害了大部分中学生的自尊心和敏感的心理,多数同学都会逐渐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课程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00后中学生生活在国家政治民主化程度逐渐提高的时代,民主化的氛围直接影响了00后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出于青春期的他们,渴望得到老师、同学以及外界的肯定和赞许,希望得到外界的尊重和平等对待。训斥和忽视只会加强他们的叛逆,最好的思想教育方式莫过于激励表扬。
心理学上认为,个人受到外界的激励表扬能够最大可能地激发内在的潜能,中学生处于青春期,他们的心理较成年人更加敏感,老师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表扬能够最大限度地激活他们的内在潜能,并能够消除他们冷漠、偏激、自卑等心理。当然,老师的激励表扬要实事求是,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多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及时准确了解学生的优点和缺点,用真挚的情感表扬学生的优点,对学生的错误不能简单、居高临下地训斥或者忽视,而是“以情动人”、“以理服人”,采用平等的姿态进行对话,达到心灵上的沟通。
参考文献
[1]孙立清.“尊重、理解、激励”——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学生思想教育侧记[J].中国民族,2007(1).
[2]楚树珍.浅谈中学语文改革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08(7).
[3]何德明.试析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探讨[J].科学教育,2011(3).
[4]袁小鹏,李金奇.地方高师院校支持农村中学课程改革行动研究报告[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4).
[5]魏本亚.中学语文课程改革十年的深度思考[J].语文建设,2011(4).
(作者介绍:曹祝兵,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语言学博士,研究方向:汉语史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