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爱国+陈福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三农”和扶贫开发工作,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文件政策,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了全党工作更加重要的位置。南京市江宁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把实现富民作为最根本的追求,以田园乡村建设为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党建在推动“三农”工作、建设田园乡村、助推富民强村的核心引领作用,着力探索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一、展现新时代江宁田园乡村建设的现实模样
近年来,南京市江宁区把田园乡村建设作为富民的主抓手和着力点,围绕“党建强、乡村兴、群众富”目标,突出抓好党建引领,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打造出党建引领富民的江宁样本。
1.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牢牢把握富民强村的大方向
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把富民增收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富民强村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党始终成为引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坚强领导核心。
在发展方向上,旗帜鲜明讲政治,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赢脱贫攻坚战等重大战略决策,紧紧围绕省党代会“两聚一高”、市党代会“一个高水平建成、六个显著”奋斗目标,严格按照江苏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南京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对聚焦富民做出的专题部署,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富民作为最应干、能够干、必须干好的事情,结合区情实际创造性抓好落实,明确了聚焦富民的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和奋斗指向,扎实有效开展各项富民行动,坚决打赢聚焦富民主攻仗。
在发展理念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把乡村富民作为主抓手和着力点,把“让农民更富”的目标贯穿田园乡村建设全过程,充分发掘江宁独特的生态资源禀赋,着力强化村庄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生态休旅产业,推动有形的生态资源向无形的富民资产转化,让乡村建设发展更好地惠及于民。
在发展战略上,依托南京大都市近郊的区位优势,确定了“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点上示范。制定出台“五朵金花”规划设计方案,成功打造出在群众中“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金花村”。第二步:全面推开。“五朵金花”成功后,将其移植、推及全区美丽乡村建设,以“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为抓手,不断丰富和提升美丽乡村品质内涵。第三步:提档升级。制定出台《关于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五年行动计划》,以“盆景变成百花园、农村变成大景区、大学生变成创业者、农民变成富裕户”的“四变”工程为引领,全方位打造“诗画江南、大美江宁”。2017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座谈会精神,積极探索,先行先试,四个村庄成功入围首批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全力打造全省特色田园乡村样板区。
2.坚持以规划领航为关键,用心走好富民强村的实践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规划先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需要强调农业产业与农村治理相协调。江宁区全域面积1561平方公里,其中近2/3区域都是农村,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禀赋、客观的地情实际决定了富民的重点在农村。江宁区委始终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在要素集聚、产业布局、政策配套等方面做好功课,下足功夫,通过科学谋划、统一部署、统筹推进,有力有序展开田园乡村建设。
转变方式,优化布局,兴旺农村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江宁区委紧紧围绕培育壮大乡村富民产业,不断延伸拓展“田园乡村+”产业链条,推进现代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养生、运动等产业深度融合,创新推动专业化农技服务、农村电商和农村物流等服务业发展,重建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产业链和价值链,真正把乡村富民的“蛋糕”做大。特别是注重发挥政府、市场、村民三方合力,在保证村民集体利益“不受损、得增值”基础上,积极引导社会投资、国有资本参与田园乡村建设,构建了“政府资金+社会资本+乡村资源”一体融合的投入和运营机制,比如江宁区交建集团打造的黄龙岘、商贸集团打造的公塘头民宿,以及民企投入建设的马场山、大福村,还有田园东方的秣陵苏家高端民宿等。如今,江宁已形成“千万游客规模、百亿元旅游收入”的农村旅游市场,跻身全国乡村旅游热点目的地第三位。
制定政策,完善机制,助推乡村发展。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治本之策。江宁区委在资金整合、政策集成、保障激励等方面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增强乡村自我发展能力,有力激发了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资金项目上,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把分散的“三农”资金有效整合起来,每年安排不少于3亿元的财政综合奖补资金,用于乡村建设、环境整治、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分类推进示范村建设,做到不“洒香水”,做一个成一个。目前,全区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达到65个,覆盖率近70%。在惠民政策上,坚持让利于民,在政策范围内拿出奖补资金扶持农户;成立各类富民合作组织,让村民持股参与土地流转分红、现代农业规模经营、乡村旅游发展等集体经济中来,真正让群众成为田园乡村建设最直接的受益者。在激励举措上,制定出台《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改革创新担当作为的实施意见》、《激励保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的意见》(村书记八条)等制度机制,积极引导党员干部投身特色田园乡村一线干事创业,真正让想干事、能干事的基层干部“卸下包袱、没有束缚、大展拳脚”干出一番天地。
深入发动,凝聚合力,引领群众致富。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上能否破冰,直接决定着行动上能否见效,只有让群众生活更有奔头、更有希望,科学的规划才能化为美好现实。在启动建设初期,针对一些群众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认识不深、参与度不高问题,江宁区委、区政府领导带头进村入户,挨家挨户地讲政策、做宣传,通过先期打造出一批具有推广意义的示范点,以“摆在面前、能够摸到”的现实案例和行动,让村民群众实现从“袖手看”到“拍手赞”、“动手干”的转变。致富的道路必须有人来领,在江宁区委的大力号召下,一批有思想、有头脑的农村党员甘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带头开办农家乐,经营民宿,起到了示范作用,放出了致富样子,以看得见的“甜头”,打消了老百姓“担心没有技术、担心资金不够、担心没有客流”等一系列顾虑,让他们纷纷参与各类乡村旅游业态。比如,通过在大塘金等示范村、大生农业等农业经营主体上建立“两新”组织,选出一批“当地有威望、说话有分量”的党员,把村里的老教师、老干部、种植能手、致富带头人、企业职工等乡贤群众组织、凝聚起来,共同为田园乡村建设出谋划策,贡献力量。endprint
3.坚持以党建服务为基石,建强推动富民强村的主心骨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江宁的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田园乡村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积极转变服务,创新方式,搭建平台,为推动富民强村奠定了坚实的基层基础。
强化服务意识,践行为民宗旨。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拿出不言苦、不怕累、不畏难,亲力亲为干、扑下身子干、敢于担当干、创新办法干、凝聚合力干的“三不五干”精神状态,冲在了新农村建设“第一线”,做到有难党支部带头先“闯”,有苦党员先“吃”,有利群众先“享”,以实际行动做给群众看,带着大家干。各个基层支部坚持“打开门”听意见,健全农村党组织议事规则,建立村民理事会、项目理事会制度,广大党员干部经常性深入村社,走进庭院,与大伙一起商议“田园乡村怎么建、建好之后怎么管、遇到难题怎么办”,真正变社区“大包干”为党群“共谋划”,切实做到“老百姓自己的事情自己商量着办”。
壮大服务队伍,加强组织保障。江宁区委团结带领各级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的建设作为田园乡村发展的重要组织基础,大力实施“党建强、服务优”工程,组建了党支部+农家乐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旅游服务组织“1+3”党建组织体系,在田园乡村示范村共成立20个党支部、38个党小组,通过机关干部下派、大学生村官创业能手担任等方式,选配了示范村的党组织书记,并选派一批优秀机关干部担任村“第一书记”,推动全区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创新实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321”工程,引领村(社区)书记当好推动发展的“领头雁”、深化农村改革的“实干家”、服务群众的“贴心人”,不断强化田园乡村建设的组织保障。
拓展服务载体,提高服务能力。在区委统一部署下,江宁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着力打造“三个平台”,探寻出一条可持续的乡村富民之路。搭建创业致富平台。把田园乡村作为大众创业、草根创业、乡贤回归的新载体,通过农民创业指导、农家乐经营、专业技能培训等,让当地村民找到了更多致富的“门路”。目前,一大批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户均年收入超过40万元,带动300名大学生成为田园创客。优化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优质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推动“预审代办不见面审批”向农村基层下沉,建设了一批示范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农民进入一个服务大厅即可办理19大类、151个民生和社会事项,足不出户就能知晓本社区党务村务及各类便民服务信息。打造党建创新平台。完善“党建e家”平台功能,创新打造出一批“红色物业”,切实将党的建设与村庄治理深度结合,有力推动村(社区)治理能力的提升。过去村干部是“没事不理你、有事会问你、出事才找你”,现在成了“没事主动问、有事马上到、出事上门办”。特别是2017年以来,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大走访”暨“四走访四化解”活动,党员干部沉入農户家,心贴心关心群众冷暖,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切实帮助群众解决了一大批难题。
二、解析江宁实现富民强村的成功经验
抓好基层党建就是抓住了富民强村的“牛鼻子”。江宁区把“党建富民”理念根植于田园乡村建设,在基层党建、富民强村上做出一系列先行探索,形成了党建引领乡村富民的江宁经验。
建设田园乡村,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的第一条。突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坚持党在农村领导地位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富民强村的根本政治保证。无论时代如何发展进步,无论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组织如何发育成长,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都不能动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都不能削弱。江宁区始终坚持党对乡村富民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坚持重农强农调子不变,惠农富农力度不减,大力促进农民创业,积极盘活资产资源,着力培育富农产业,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使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江宁的农村已成为展示高水平全面小康成果的重要标志。谷里大塘金村的一位本土“老学究”用这样一首打油诗来描述美丽乡村建设给村民生活带来的变化:“谷里大塘金,面貌换一新。老房披新装,道路变通畅。熏草连成片,特色在大塘。四季有花开,处处好环境。就业不出村,人人有事忙。百姓得实惠,感谢共产党。”
建设田园乡村,必须夯实基层党建根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江宁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抓好农村基层党建作为实现富民强村的固本之举,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乡村建设深度融合,通过力量、投入、资源、工作“四个下沉”,着力锻造了一支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基层党组织队伍。一方面,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村(社区)“两委”班子换届,选优配强了201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两委”班子队伍。基层干部队伍年轻化、高学历比重持续提升,37岁以下年轻党组织书记占到60%,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大专以上学历占到90%。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成立了30个合作经济组织、28个旅游服务组织、22个行业协会组织,将懂经营、会管理的党员经营户充实到组织队伍中来,推动党建工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建设田园乡村,必须敢破敢立敢闯敢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江宁的农村党建富民之所以获得成功,关键就在于敢于开拓创新,敢于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通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真正把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融入思想和行动,转变了过去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不再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老路,不再只算经济账不算生态账,只算短期账不算长远账,而是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将生态优势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通过不断学习借鉴苏南、浙江、成都等先进地区田园乡村建设经验,开展农村党员冬训、“双提升”培训、村(社区)书记轮训,广大党员干部的思路、眼界、能力显著提升,不再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结合江宁实际,闯出了一条自己的路。通过开展村(社区)书记“先锋学堂”、乡村振兴现场观摩会等一系列经验交流活动,营造出“比学干超”的良好氛围,让更多村(社区)看到了田园乡村建设的成功案例,产生了“坐不住、等不了、慢不得”的进取意识,逐渐抛弃“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不好难有作为”等畏难思想,不断强化了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攻坚克难的进取意识。endprint
建设田园乡村,必须坚守初心造福于民。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江宁的成功之处在于,始终把民心作为最大的政治,把富民作为最终落脚点,让群众“口袋”、集体“钱袋”、村民“脑袋”三个袋子都鼓了起来。富了群众的“口袋”:村民收入快速增长,资产实现同步增值。在示范村内,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万元,是当年全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5倍;经营户户均年收入超过40万元,利润达到10万元以上。石塘人家的一栋农房,5年时间从20万元升值到500万元。富了集体的“钱袋”:集体资产得到保值增值,造血功能不断增强。2015年,41个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总值增加到2.4亿元、经营性收入2400万元,分别是建成前的3.6倍和3.1倍。比如,石塘村的夜合山茶叶合作社每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30万元,横溪街道改建和新建的体育训练中心、乡村酒店等经营性资产超过1000万元。富了村民“脑袋”:每个示范村都建设不少于700平方米的公共文化活动载体,开展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通过知识讲座、能人论坛、技能培训班,培育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一个叫王宜成的经营户有着“三行泪”的故事,以前石塘地处偏僻,村里条件差,儿子结婚后在南京市区不愿回来,老两口经常深夜里抹眼泪,流下了辛酸的眼泪。2012年,社区搞了田园乡村示范村,村庄环境好了,老王在家办起了农家乐,晚上老两口盘点收入,流下了激动的眼泪。现在横溪石塘远近闻名,儿子、儿媳经常嘘寒问暖,周末带小孙子回来帮忙,想想现在的好日子,老两口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三、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路径
近年来,江宁的农村经过村庄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在初步尝到甜头的同时,但也要看到,基层党组织建设仍然有一些困惑,农村发展仍存在一些困难,富民的道路仍面临一些瓶颈,实现乡村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仍需加强,以党建统揽乡村建设、富民事业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仍需提升,村民群众参与田园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党的组织引导群众的能力仍需加强,普通农村村民致富的途径需要进一步拓宽;等等。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必然选择。
著力增强推动乡村振兴的党建“引领力”。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统揽田园乡村建设、推动富民强村的能力,重点抓好平台载体和干部队伍两方面建设。一方面,建议加强基层党建综合平台的建设。可借鉴江宁汤山古泉社区“党建+”经验和模式,将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社区建设、民生保障等各项社区事务整合到“泉欣家园”党群综合服务中心这个平台上,进一步强化政治功能,让基层党的建设更好统揽富民增收等各项事业。另一方面,加强村级党组织和村干部队伍建设。为脱贫致富配强班子、选好带头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建议建立党员乡贤队伍,组织发动村内服务意识强、视野开阔、见识广博、资源丰富的党员乡贤组成农村党员乡贤服务队,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同时,建议将那些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熟悉农村工作的乡镇退居二线的同志调动起来,选派他们到经济薄弱村担任社区发展顾问。
着力增强推动乡村振兴的党建“号召力”。重点要把普通党员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首先对村(社区)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引导,让他们学习吃透乡村振兴、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最新精神和实质内涵,在自身参与进来的同时,说服、引导、感召其他普通群众参与进来。注重利益引导,本着特色田园乡村由村民共建共享的原则,把党建渗入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经营方式,以此保证农民的利益。积极稳妥推进以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为重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兴农业主体思想引领、政策引导,通过入股分红、合营开发、土地流转等多种形式,盘活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林地等资源,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此外,加强乡规民约建设,建议可以借鉴黄龙岘环保《村民公约》的形式,村民通过自愿自发的约定,实现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提高共建美好家园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着力增强推动乡村振兴的党建“创新力”。积极创新乡村富民增收的途径和办法,大力培育和发展休闲休旅、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富民产业。围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引导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在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中找准切入点,利用“生态+”、“互联网+”等模式,构建“接二连三”的农业全产业链;加大农民创业就业扶持力度,利用社区服务中心等现有平台,通过搭建更多农民创业、草根创业综合服务载体,为农民和集体经济在全产业链转型发展中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多的创业商机、更多的创业指导,努力实现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和创业致富。建议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深度挖掘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文化工艺品等,推动街道、村(社区)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支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网店、微店,探索开设农业电商特色馆,盘活和拓宽农产品市场,为乡村振兴提供活力更足、业态更广的产业支撑。
(梁爱国:中共南京市江宁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陈福舟:中共南京市委研究室副巡视员)
责任编辑:戴群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