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精教:三思考三指向三借助

2018-01-22 18:54吕虹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例句句式词语

吕虹

【摘要】本文通过情境创设、反复朗读、扣住“女扮男装”“焦急万分”等关键词语想象情景、说话、微课植入等方法,让学生走进课文,走入人物内心,借助人物的内心变化,让学生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关键词】朗读 想象 微课

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发展儿童言语智能。句子处于字词和段篇之间,是巩固字词、实现词语运用的基本途径,也是训练学生思维、表达能力走向篇章段落的重要环节,更是发展儿童言语智能的重要训练形式之一。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循例在内容选择、思路创新、运用迁移等方面下足“精”功夫。

一、精准目标“三思考”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典型句例可积累,老师要整理出来并挖掘这些句子中隐含的语文知识、方法、技能的学习价值。在不同学段聚焦不同例句,开展语言文字的学习与积累,发展学生的语言智慧。但是不同的学段,我们应思考目标的精准着力点也不同。

1.思考一:低段“词”与“句”的链接

句子教学的目标融合在阅读和写话之中,第一学段主要体现在: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从中不难看出“词”“句”的紧密关系,因此我们要加强从词到句有效练习。如:

[例1]“美丽”一词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扩成短语“美丽的( )”,如“美丽的风景”“美丽的姑娘”……继而形成简单的句式结构“(什么地方)有(怎样)美丽的风景。” “(谁)是个(怎样)美丽的姑娘。”这样的练习既缩减了词语的指向范围,也指明了词语的运用途径,提升了学生练写句子的兴趣。

[例2]指导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写句子,老师先出示《画家和牧童》的例句:“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引导学生发现“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是两个不同的动作特点。再引导学生分层进行仿写,分别出示第一梯度“课堂上,我们一会儿读书,一会儿( )”、第二梯度“周末,爸爸一会儿( ),一会儿( )”和第三梯度“( )一会儿( ),一会儿( )”三个句式练写形态的呈现,既体现了句式练写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特点,也同步照顾了学生的学习差异,使学生在富有层次的训练过程中,更好地把握句式特点,形成表达能力。

低段教材编写上的一大特点,就是关注了学生的模仿能力。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例句的导引作用,引导孩子充分体悟例句,准确把握句子的行走路径,领悟语词的运用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往往能降低练写的难度,更易于学生掌握句型,形成能力。如此,若能适当的在词语与句子之间搭建一个练说、练写的平台,设置梯度引导学生从一个词语出发,扩展成一个固定短语,再顺利成句,在化解难度的同时,掌握构词成句的能力。

2.思考二:中段“句”与“句”的变换

课标对中年级句子要求主要是:培养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等能力。纵观小学中段语文教材,不难发现每篇课文的题材、类型、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都各不相同。教师应该抓住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语句进行教学。选准例句是提高句子教学的有效前提。

[例3]“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会忘记?”学习时先要求学生读句子,想一想,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与对比句“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不会忘记。”进行比较,想想:意思相同吗?语气相同吗?表达形式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既明白了句子的含义,也认识了反问句的形式和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用好例句,加强训练句子与句子间的变换。那么,针对不同的课文,哪些语句是中段重点训练的内容呢?常见的句式变换有:“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的互换;引述句与转述句的互换等。变换句式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丰富学生的表达方式,使意思表达得更准确。因为不同句式的不同语气、情调、语体色彩,修辞作用不一样。在句式的变换中让学生明白说话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精心选择和变换最合适、最有表现力的一种句式。掌握了各种句式变化的规律,就能够选择最合适的句式,为表达思想内容服务。

3.思考三:高段“句”与“篇”的关联

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高年级的句子训练应聚焦在“句”与“篇”的特殊作用上。有些和课文结构密切相关的句子,如反映课文脉络的句子应该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这些句子或概括了某一段或全文的主要内容,或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有的在文首统领全文,有的在文末总结全文。此类句子就应作为课文的重点句。

[例4]《太阳》这篇课文讲到太阳和我们的关系时,用了一个总起句“太阳离我们这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最后又用了一个总结句“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这两句话就和文章的结构密切相关,抓住这两句话,就很容易把课文结构搞清楚。由此可见高年级的句子感悟,应融合在整个篇章的阅读中,关注结构和内容比较复杂的句子、和文章结构密切相关的句子、与中心思想有密切关系的句子、对课文内容起概括作用的句子等。

二、精妙训练“三指向”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指的就是迁移运用。在句子教学中要让学生达到顺“势”迁移,熟练运用必须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在三个“指向”意识下达成精妙训练的目的。

1.指向一:聚焦例句

要求学生掌握某種句式,首先要给学生一个范例,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语文水平,在课文中确定适宜训练的句子。让学生通过对特定句子的学习,对该句子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句子训练,固然要理解句子的意思,但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句子的形式。endprint

[例5]《赵州桥》这篇课文第三段的首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学生只要读懂这个递进复句,就会明白:上段写赵州桥坚固,这段要进一步讲赵州桥的另一个特点——美观。学生自然而然就懂得这个句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阅读中,老师要引导学生理解特殊的句式结构和篇章结构的关系,如过渡句,前半句是小结前面部分的内容,后半句是引出下面的内容。这样学生才能较好的从句式入手去理解句意,把对句式的认识和对句意、对文本结构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以后遇到过渡句,学生自然就能运用了。

2.指向二:探寻规律

学习个例是句子训练的“点”,“点”要推广到“面”上去,才能最终掌握某种句式,形成语文能力。引导学生从个例的学习中发现某种规律是由点到面的过程,是句子训练的核心,也是学生真正掌握句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所在。一般来说,学生对句式概括水平越高、越抽象,越能产生对句式积极的正迁移,实现句式类推。

[例6]“西沙群岛一带,海水显出种种色彩,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桔黄的,一块块一条条交错着,五光十色,异常美丽。”学习时引导学生找出表示整句话意思的词语,(种种色彩、五光十色)再找一找具体描写的部分,最后发现句式规律“概括──具体──概括。”学生一旦获得关于此类句子的抽象模式,便能有效地形成语文能力。 但低年级学生应采用具体方法,帮助学生实现句式类推。例如,“放学后,我和同学在山上数新房。”教师把句子分解成四个部分(①放学后 ②我和同学③在山上④数新房),写在卡片上,让学生任意排列、熟读,以帮助学生获得这四个部分的具体概念,熟悉此类句式的灵活变化。

3.指向三:强化练习

发现句式规律,并不表示学生已掌握了该种句子表达形式。要掌握句子表达形式还必须经过及时的迁移,在实际运用中,将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切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步骤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句子类化,引导学生发现具有共同要素的句子内容,并纳入同类系统中;第二步是具体化,应用句式的组成规律来组织句子内容,学习实际表达;第三步是原理深化,在应用已有知识进行新的句子表达的基础上,对句式形成更高层次的概括化认识。例如,关于“概括─具体─概括”句式的迁移运用,(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先让学生观察珊瑚图片,感知各种不同形状的珊瑚;再让学生补充句子“珊瑚的形状很多, 千奇百怪,十分美丽。” ;最后让学生再用以上句式说说其他事物。

三、精熟运用“三借助”

句子教学的目标清晰后,我们该考虑的就是如何达成句子教学的目标。我认为句子的教学应借助朗读、情境和多媒体手段,将句子的训练故事化、日常化。

1.借助一:朗读

小学生认识句子不是为了学习语法知识,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从感性上对句子进行初步的认识。语文教材选篇多是精美、典范的课文或段落,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有层次的朗读训练。朗读是一个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例7]《我要的是葫芦》出现“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反问句,不能生硬教学语文知识,语气训练多采用不同朗读方式,如师生对读,问号、句号组对读等多重方式,使学生从中领悟言外之意,体悟言中之情,感悟语言的规律,积累语言材料,培养丰富语感。所以说读和抄写句子是引导学生认识句子的一种训练形式。如,①地里的庄稼收完了。②地里的庄稼收完了吗?③地里的庄稼收完啦!此三句要求教师通过范读、学生朗读以及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初步认识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体会到句子所表达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并能根据标点读出不同的语气。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句子的感觉。

2.借助二:情境

语言是生活的反映,是学生生活经历的文字表达。教学时,教师若能积极为学生提供情境素材,通过创设灵活多变、恰到好处的生活情境,学生的生活积淀往往容易被激活,写出灵动的语句。就情境创设而言,可以是一幅插图,可以创设一个模拟场景,还可以创设语言交际运用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对话、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习句学文。

[例7]《从现在开始》一课,用“神气极了”写句子,教师邀请学生上台表演,紧接着出示了课文“猫头鹰当大王”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猫头鹰的样子神气极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猫头鹰两眼睁得圆圆的,看上去神气极了。”“猫头鹰翅膀向两边展开,好像指挥小动物们,样子神气极了。”“猫头鹰的胸脯挺得高高的,真是神气极了!”……语言一下子丰满起来、形象起来、灵动起来了。当学生的思维有了具体直观的感知基础,学生对词语、对场景的理解也变得丰富起来,于是句式训练融汇在观察、感悟、表达之中,句式训练的目标无形中就达成了。

3.借助三:媒体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及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还有一定困难。为了让学生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就必须讲究句子教学的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而其中多媒体以它的直观性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例8]《蟋蟀的住宅》一文中有这样几句话:“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在教学中,如果学生没见过蟋蟀,学生很难理解“前足、钳子、后足、锯”这些词,进而影响了其对句子和课文的理解。但如果能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画,图文对照,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教学时,教师能利用多媒体,采用图画的方法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学生一目了然,就能很快地理解句子的含义了。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句式训练也同样。在训练过程中,不可能“千句一律”,而要根据不同句子的特点,正确地选择训练形式,使句子训练更扎实、到位。叶圣陶先生认为:“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教学中指向模仿习惯养成的评价就是学生習惯养成方式之一,有效评价能引导学生去发现语言表达之妙处,能使学生善于捕捉语言表达的敏锐处,能在每个学生心中播下语用的种子。知识是随着技能走的,技能又是随着一个个“例句”练的,利用评价激励学生在阅读的经验中,在揣摩、发现中,慢慢浸润,慢慢获得。endprint

猜你喜欢
例句句式词语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找词语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特殊句式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