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疗效分析

2018-01-22 10:46张宏茹王鲲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5期
关键词:罗非班肝素下肢

张宏茹,王鲲

青岛市市北区人民医院内科 ,山东青岛 266033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出现在多种疾病的患者中,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会影响患肢功能,严重情况下会出现肢体坏死,如果患者出现肺栓塞并发症,可能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溶栓以及抗凝是当前临床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重要方法,2015年5月—2017年5月该研究具体分析替罗非班、低分子肝素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6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参与此次研究,全部患者均经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随机平分后30例观察组患者中包括男17例,女13例,年龄平均为(60.2±10.3)岁;30例对照组患者中包括男16例,女14例,年龄平均为(60.5±10.1)岁。全部患者均排除入院前一周有出血性疾病,排除入院前接受过溶栓治疗或者抗栓治疗。两组基本资料中的性别、年龄各项内容相比较,存在良好一致性,能够对比研究(P>0.05)。

1.2 方法

观察组联合使用替罗非班、低分子肝素治疗,其中盐酸替罗非班(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0328)通过静脉泵入给药,开始30 min将泵入速度控制在0.4μg/(kg·min),结束初始输注量之后,维持泵入速度控制在0.1 μg/(kg·min),持续治疗3 d时间后,结合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间隔12 h选取0.4 mL低分子肝素对患者实施皮下注射,持续治疗2个星期。

对照组单一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间隔12 h选取0.4 mL低分子肝素对患者实施皮下注射,持续治疗2个星期。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以及治疗2周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膝上15 cm以及膝下10 cm的下肢肢围差,测定静脉闭塞程度。其中下肢肢围差以患肢肢围与健肢肢围的差值表示;利用直径狭窄百分度(STEN)对静脉闭塞程度进行表示,STEN=(Dd)/D×100.00%,其中d代表彩色血流宽度,D代表静脉实际管径。

在治疗前以及治疗2周后测定凝血功能,指标包括FIB、PT、APTT、TT4项。

1.4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下肢肢围差、静脉闭塞程度

治疗前两组下肢肢围差、静脉闭塞程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膝上15 cm、膝下10 cm下肢肢围差以及静脉闭塞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下肢肢围差、静脉闭塞程度比较(x ±s)

2.2 凝血功能

治疗前两组FIB、PT、APTT、TT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T、APTT、TT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3 讨论

对于长时间下肢制动、长时间卧床、血管受损以及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较大[2]。血栓形成过程中,血小板的活化、黏附以及聚集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血小板聚集最终的共同通路为纤维蛋白原结合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而盐酸替罗非班作为一类(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当前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中[3]。替罗非班可以对纤维蛋白原结合(GP)Ⅱb/Ⅲa受体这一过程形成阻断,使得血小板聚集及交联受阻,从而能够对血小板聚集形成有效抑制。该药物特异性强,选择性高,不具备抗原性,半衰期短,基本不会出现影响治疗的不良反应[4]。低分子肝素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常用的抗凝药物,但是单一用药效果作用较慢,通过结合使用两种药物治疗,能够结合发挥两种药物的药效,综合提升治疗效果[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变化比较(x ±s)

该研究观察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接受神经内科药物替罗非班、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而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单一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得知,观察组治疗2周后膝上15 cm、膝下10 cm下肢肢围差分别为(2.41±0.37)、(1.45±0.42)cm,静脉闭塞程度为(50.13±1.66)%,均低于对照组(3.95±0.41)cm、(2.56±0.45)、(70.35±1.32)%,(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后凝血功能4项指标FIB、PT、APTT、TT结果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2周后凝血功能指标FIB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

综上所述,选择替罗非班、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能够改善下肢肢围差以及静脉闭塞程度,同时药物应用不会影响患者凝血功能,治疗安全性有保证,值得推广。

[1]唐新华,张开华.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2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3,42(9):1050-1052.

[2]隋守光,王世礼,施洪峰,等.瑞替普酶、尿激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13,53(6):72-73.

[3]隋守光,王世礼,孙鹏,等.瑞替普酶、尿激酶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1):57-60.

[4]王峰,王植荣,刘芳如,等.替罗非班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纤溶系统和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6,14(4):352-355.

[5]陈泉,李安强,史浩,等.低分子肝素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抗炎症反应的研究[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8(4):311-313.

猜你喜欢
罗非班肝素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替罗非班桥接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早期PWI-DWI不匹配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