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峰
(江苏省东台市安丰中心卫生院,江苏 盐城 224221)
腹沟股疝是腹外疝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疝气如不能及时接受有效治疗的,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多种并发症。传统疝修补术属于张力性疝修补,复发率较高。而无张力修补术以术后恢复快、机体创伤小等优势被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为进一步探究其疗效,本研究作出以下分析和总结。
观察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范围在22~75岁,平均年龄为(48.5±8.8)岁;参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范围在23~79岁,平均年龄为(51.0±9.3)岁。入选病例均经过知情同意书的签订,主动参与研究,并且在医院伦理会批准下本研究得以开展。对上述两组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后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后,自腹股沟韧带中点的上方2cm位置处作一切口,并以此切开皮肤组织,并有力腹外斜肌腱膜、精索等使疝囊充分暴露,并游离疝囊至其颈部,并对疝囊实施高位结扎、缝合,并做修补。固定并缝合耻骨结节腱膜、腹股沟韧带以及腹直肌鞘外缘,关闭腹腔并采取无张力缝合。
参照组:在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后,将疝囊充分暴露,并对其进行有力,将疝内同屋进行回纳,并从疝囊的颈部位置开始实施结扎,并实施疝修补,关闭并缝合腹腔。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数量、住院时间长短。痛疼视觉模拟评分标准:0分,表示无疼痛,右端为10分,表示剧烈疼痛,得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高。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除手术时间外,患者VA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优于参照组,且与之相比存在明显差异,且利用统计学进行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患者中出现伤口感染、阴囊血肿以及血清肿的患者各为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而参照组中,2例阴囊出血、3例伤口感染、1例神经感觉异常,5例血清肿,总发生率为27.5%;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后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情况(x±s)
临床中对于腹股沟疝的常用治疗方法为传统疝修补术。此种手术方式对于缺损部位的修补所采用的是缝合的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治疗效果,但是此种方式修补缺损部位后所实施缝合操作,会产生较大的张力,导致手术部位会产生牵扯感,并且还会造成组织愈合较慢,延长住院时间[2]。随着医学技术水平及医用材料的不断提高和增加,无张力修补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此种手术方式主要是使腹沟股管后壁通过人工材料的利用得到有效增强,通常情况下不会破坏腹股沟的解剖结构,手术操作简单,不需要剖开过多的患者组织,手术操作只需要在切口小范围内实施,并且不需要强硬的对伤口进行缝合,所以不会导致患者伤口出现牵扯感,患者所承受的痛苦也就较低,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3]。并且由于其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小,避免了伤口过多暴露在空气中而出现严重并发症。从本次的研究结果中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以及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数量均要好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也说明了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沟股疝的疗效要优于传统疝修补术。
综上所述,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沟股疝可有效缩短术后恢复及住院时间,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且术后发展并发症的几率较小,疗效更优。
[1] 赵小军.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疗效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41-42.
[2] 朱凤华.传统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9):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