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新华小学 李 敏
孜孜你好。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或出于无意识,或因为情绪,有时会伤害周围物品,这种行为在校园里若大量出现,就会让学校和老师感到头疼。怎样才能减少这种现象的出现?如何才能引导学生爱护公物、文明成长呢?下面是我的一点建议,希望能帮助大家。
1.以正面引导为主,为学生种下爱心的种子,培养他们爱学校、爱班级、爱公物的责任感和思维方式。
损坏公物,无论是无意的,还是有意的,都是一种内心缺少爱的外在表现。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对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尤其重要,把学生从只关注自己的情绪,引导到关爱周围事物上来。例如,我校在新生入学时会开展“认识我的家——校园”活动,组织新生转一转校园,感受一下校园环境,并教育他们爱惜这里的每一件物品。一草一木是我们的朋友,它们欢迎我们的到来,我们更要把爱送给它们。通过这样的活动,把爱心的种子播种在学生心间,使他们滋生学校亦家的意识,对班级也多了一份爱心与责任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探索欲望增强,破坏力也有可能随之增强。我们充分利用班队会展开教育,以“如何爱护公物?”“面对破坏公物,请说NO!”“保护公物,我来支招!”等为主题,展开讨论。这样的主题教育能及时地控制破坏公物现象蔓延的态势。除此之外,我们还利用升旗仪式、校刊、学校微信平台等传播渠道,扩展并持续进行宣传教育,这些工作虽然琐碎,但长期坚持下来,效果不错。
2.鼓励表扬为辅,积极开展“文明小达人”和“明星班”评选活动,用榜样的力量辐射全体学生。
有的正面的教育引导之后,总会有表现出色的学生成为典型,对此,我们要及时给予表扬与肯定,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其他学生。我校每个班级都根据本班的情况,评选班级的“爱护公物小明星”“文明小达人”“儒雅美少年”等,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学校每周都会对各个班级进行测评,评选出“明星班”。“明星班”会享有一定时间的“免检权”,“免检权”是很重的荣誉,让本班学生极为自豪并引来其他班级的羡慕和效仿。有了“榜样”光芒的辐射,好的风气日盛。
3.督查结合,责罚有度,变“破坏公物”为“志愿奉献”,让学生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无论我们如何教育,总免不了有个别学生犯错误。在教育引导之外,及时跟进监督和检查是很必要的。
我校设有“校长助理班”,他们利用课间时间巡查、监督,协助学校和老师管理,提醒同学爱护公物、遵守校规。
我们还将学校的一些树木、草地,由班级认领管护。在“我的区域我保护”“我的地盘我负责”的氛围中,每个孩子都成为“小监督员”,生怕这些公物在自己的管理时间内出现问题。普遍的角色责任意识,不仅能及时制止破坏公物的行为,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对犯错的学生应进行适度惩戒。尺度和方法很关键。以班级为例,我们在班级设有多个“公益岗位”,如清扫讲台、随手关灯、为花浇水、摆齐桌椅……等等。当某个孩子犯了破坏公物的错误,经老师批评教育后,请他自由认领班级的“公益岗位”,可以认领一个或多个。这样,让学生用志愿服务来弥补过错,用献出爱心来换取自己的思想的进步。事实证明,这样的责罚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教育效果也比简单的惩罚更好。
总之,在面对“破坏大王”们的种种行为时,教育者一定要充满爱心地去对待,用十二分的耐心去等待,在循循善诱中播种爱心,以及时、适度的奖惩引导、约束学生的意识和行为,让孩子们在文明行为中体验到快乐、产生成就感。如此,才能促进他们的改变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