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保健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痞满症的临床分析

2018-01-22 08:45:12太花子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4期
关键词:痞满益气保健

太花子 李 向

(延边中医医院延吉市中医医院,吉林 延吉 133000)

脾胃虚寒型胃痞满症在临床中的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反酸早饱、上腹部有饱胀不适感。中医中痞满属于其常见病症,依照症状表现可判断其包含了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1]。在门诊胃镜检查患者中约占50%。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脾胃虚寒型胃痞满症有了大量临床研究,发现多数患者会有胃排空推迟,胃动力变小、胃肠蠕动异常等病例情况。以下就对中医保健疗法针对脾胃虚寒性胃痞满症的临床治疗展开研究,并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2月至2016年8月我院接受的60例脾胃虚寒型胃痞满症患者展开临床研究,参见《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患者纳入标准为:①长期食欲不振、厌食拒食、并有食后脘腹胀满等表现;②形体偏瘦、面色萎黄并常有乏力感;③进食时间无固定、无定量;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患者中经X线、B超检测有结核、肝炎、慢性肾小球等器质性病变者。按照随机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3.7±3.8)岁。对照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44.1±4.0)岁。临床资料数据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温中健脾益气方煎取服用,药方成分为:法半夏、茯苓、党参、郁金、白术、元胡、海螺蛸各15 g;陈皮、木香、砂仁、干姜各10 g;炙甘草6 g。用药方式:每日煎取1剂,分早晚2次服用,并以12剂作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服用健脾理气方的基础上采用中医保健疗法展开治疗,主要内容有:①患者取仰卧位,用一只手放于腹部并将肚脐作为按摩中心,按照顺时针方向用手掌对其揉按3~5 min;之后沿降结肠、结肠、乙状结肠继续揉按;最后使用拇指对天枢穴、中脘穴点揉1~2 min。②患者取仰卧位并伸直下肢,可用拇指指腹对患者足三里点揉2 min。之后对另一侧足三里施以同样按摩方法。③患者取俯卧位,工作人员可用中指、食指对其脊柱两侧进行按摩。拇指在前,同食指中节相对并用力捏拿皮肤,两手可交替由长强穴向上直到大椎穴。并用“捏三提一”方法捏拿按压,反复4~6次,最后对背部轻抚3 min。使患者背部肌肉得到放松之后完成治疗。以上按摩推拿步骤需要同药剂服用配合进行,并依照顺序循序渐进,每天1次,每次30 min;并以12次作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患者保暖,并在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3 d左右。应注意患者治疗期间的饮食结构,忌辛辣油腻、刺激食物,并能够合理搭配饮食结构。多食蔬菜、水果,并保证科学的饮食习惯,可以结合患者恢复情况、身体状况制定运动计划,有效避免并发症产生。

1.3 观察指标:参见《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评估两组的临床症状,疗效判定标准为:①痊愈:患者食欲明显增加,体质量最少增多1 kg;且各项身体指标均已恢复至病前水平,拒食厌食等症状消失。②显效:患者身体质量明显改善,且食量能够增加至患病前3/4;各项症状有显著改善。③有效:患者食量未增加到患病前3/4;临床症状及身体指标有轻微改善。④无效:患者食量没有显著变化,拒食厌食等症状基本没有变化,各项指标未能改善。对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展开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4.0版本软件对组间数据差异进行检验,通过χ2和t对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s)展开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显著并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痊愈9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2例;对照组患者痊愈5例、显效7例、有效12例、无效6例。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大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 论

痞满作为中医脾胃中常见的临床病症,患者多数表现出病程较长、治疗期间易反复等特点[4]。 脾胃虚寒型痞满症通常是由于饮食失常、脾胃虚弱、内伤七情、劳累过度等引发。且由于运化功能失常致使脾胃虚弱、郁气不行,最终气机中焦发生紊乱造成痞满症候[5]。这也是导致脾胃虚寒型胃痞满的病因。治疗中应以标本同治,以温中健脾益气方作为温胃止痛、健脾益气、理气消胀的基本治疗方法。再用中医保健疗法配合,使脾胃气机得到疏散,恢复中焦气机的核心作用。

胃肠动力作为消化系统中重要的生理功能,通过胃肠道节律性的收缩运动,即张力性收缩、推进性收缩等使食物得到推进与混合。并在用餐后进行消化,借助节律性收缩变化,使食物能够缓慢推向远端,因此收缩运动时要保证食物基本推进的重要方法[6]。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温中健脾益气方,主要由温而不燥、补益脾胃的四君子汤及温中健脾的理中汤加味组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术水煎剂能够有益于肠胃的蠕动推进,促使肠管的紧张性自发活动增强,并能够通过加大收缩促使肠胃功能调节。使患者胃电节律得到恢复。而观察组在温中健脾益气方基础上采用的中医保健疗法,通过对患者腹部顺揉,能够促使腹部消化宿食,减轻腹胀,对脾胃功能有较好的增进作用。对足三里按摩则能止泻通便、健脾消食,促使患者胃肠功能的正常蠕动。且这种按摩手法操作简便安全,不会产生任何毒害作用。并在对患者机体脏腑功能进行生理调节的同时,又能使其机体免疫力、生命活力有所提升。帮助患者机体气血运行畅通、促使胃肠的吸收消化,提高患儿抗病能力。总而言之,采用温中健脾益气方联合中医保健疗法,对脾胃虚寒型胃痞满症展开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因此具备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痞满益气保健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2:56
基于数据挖掘的《普济方》治疗痞满用药规律分析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4:52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10:38
温针灸治疗痞满的临床观察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苏玉伦主任治疗痞满的临床经验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中医研究(2014年9期)2014-03-11 20: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