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道珍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面对经营环境的复杂多变和不断增加的企业运营风险,企业对内部审计提高了要求。增值型内部审计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增加企业价值为目的,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目标的达成和运营的改善。我国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发展还不完善,其思想和应用方法上还有着很大的研究空间。
增值型内部审计在西方国家已被广泛深入地研究应用,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学者也展开了许多相关实践,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认识不断提高。但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改进。
我国增值型内部审计起步较晚,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我国内部审计没有专门的审计法规约束,而现行的《审计法》等相关法律关于内部审计部分没有囊括增值型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所新增的范围和职能,缺乏实施细则,内容陈旧,无法解决企业内部审计中层出不穷的问题。加之,许多企业对内部审计认识不够,忽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落实。国内许多企业仍保留传统的手工审计,与信息化审计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导致审计工作效率低下,无法满足降本增值的要求。而落后的审计方法和制度体系也不能及时防范风险,提升企业价值。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是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重要条件之一。由于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没有明确可参考的规定,许多企业也没有认识到增值型内部审计对企业实现增加价值的促进作用,因此许多内部审计部门只是为了迎合证监会的要求设立,成为一种摆设,并非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去制定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其隶属问题始终难以解决。这使得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导致监督行为的约束力很小,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无法独立地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价,审计范围难以扩大,审计水平仍停留在过去查错防弊的状态,在耗费资源的情况下无法为企业创造价值。
我国现有从事内部审计的相关人员综合能力欠缺。由于缺少相关审计知识的培训,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单一,内部审计人员难以达到内部审计工作的新要求。有些企业内审机构人员甚至是由会计部门转到内审机构,或由会计人员兼任,导致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独立性方面欠缺,不具备实现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能力。由于内部审计人员能力的欠缺,导致部分内审人员无法出具规范的审计报告,审计成果不能得到充分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内部审计的作用,无法实现企业价值增加的目标。
科学有效的监督评价体系不仅能够精准地衡量工作所创造的价值,也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督评价体系,审计工作没有合理的监督机制,审计成果缺少统一的衡量标准,无法准确地计量审计工作所带来的价值提升,也无法给予审计人员相应的考核和奖励。许多企业仍以审计计划制定是否合理、审计报告是否及时等机械简单的计算指标进行考核,无法准确地对增值型内部审计增值成果进行衡量。这使董事会无法评价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内部审计人员也无法对其个人能力与价值产生明确的认识,既不能保证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也挫伤了内部审计相关人员的工作热情。
从增值型角度来看,其内部审计主要是降低审计成本,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提出有效的审计建议,为企业创造价值。降低审计成本是增值型内部审计中最为直接的重要一环。增值型内部审计,是通过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和简化工作流程来实现降本增效和企业增值。
当审计人员工作效率逐渐提高,可以消耗更少的企业资源去实现工作目标时,企业的价值就会被创造出来。企业一般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提高内部审计效率:一是改善审计结构,更好地实施现行审计计划和审计技术。这通常需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让他们掌握相应的技能,提高熟练度。同时,要建立妥善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二是更新审计技术,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审计制度。审计技术不是一成不变的,从传统的手工审计到如今的信息技术、数据挖掘技术被引入审计领域,审计工作的实施发展已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果一成不变地使用落后的审计技术,将造成大量的成本浪费,影响审计效率。因此,企业应不断更新先进有效的审计方法,在工作中制定符合自己企业需要的审计制度。三是调整审计战略,重新设计审计计划。通过重构审计工作、再配置审计资源,审计师可通过压缩成本,提供更深入、更详细、更广阔的内部审计服务。审计师将重点从后端评价移向前端评估,能大幅提高审计效率,有助于避免长期审计失效。
同时,摒弃无谓工作。内部审计部门必须摒弃那些已过时的审计项目和服务,节约审计成本,将时间和资源投入到更有价值的审计工作中。由于经营环境的变化和经营战略、业务的调整,原先一些潜在的经营风险会随时间消散,曾经有着高价值的审计工作迅速地丧失重要性。因此一个动态的企业应该有一个动态的风险态度。审计师应削减低价值的审计环节与审计活动,摒弃无谓的审计工作流程,节省企业资源进而投入到其它审计工作中去,更好实现企业价值增值。
增值型内部审计通过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来为企业实现增值。内部审计部门提出的建议只有被采纳并实施后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目前而言,内部审计在提出增加价值的审计建议上仍有巨大的潜力。这些方面包括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过程、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升顾客满意度等,通过对这类非一次性短期行为提出审计建议,能为公司带来持久性的影响,在未来持续地增加企业价值。
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一个管理部门,它的目标和组织的整体目标一致,即通过系统、规范的方法参与并评价组织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提出有价值的经营管理信息和建议,以促进整个组织有效运作,最终实现增加组织价值的目标。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方面是审评风险管理系统。对风险管理系统的审查和评价可以发现当前系统的不足之处,帮助组织更好地确定风险,从而对现行的风险管理系统进行改进,确保其有效可靠地运行,最终提高价值。具体而言,增值型内部审计一般通过三种方法来审评:一是审查风险管理系统是否能预防识别风险隐患;二是确定此系统能否有效处理已识别的风险,是否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规避、控制风险,是否存在应对不充分或不当的情况。当存在这种情况时,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帮助风险管理系统进步和完善:三是审查评价风险管理系统对风险的应对是否有效,能不能满足董事会对风险程度的要求,同时内部审计部门也可以提出改进的建议。另一方面是审评组织内部控制状况。增值型内部审计可以审查评价组织内部控制状况,找出现有内控制度的缺陷,弥补内控制度的不足并不断发展完善内控制度。
通过增值型内部审计来审评组织内部控制状况,主要从两个部分来创造价值:一是内部审计部门可以从风险防范等方面对内部控制建设进行评价,并出具评估报告。组织通过评估的报告,对现行内部控制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加以改进,从而提升组织的价值。二是审计部门可以实施内部控制评价,评估组织所制定业务原则、政策法规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各部门是否有效运行内部控制程序等。
增值型内部审计包括传统和特有的审计方法:一是调查法。调查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调查和分析被审计对象的种种情况(包括目标、战略、内部控制等因素),来发现对被审计单位产生风险影响的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实现增值目标。二是流程图法。审计人员将企业的内部控制流程以及要点制图,全面考虑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与影响,同时在实务中根据流程图对各项业务的运转进行审查,从而对现行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调整,提出能够增加企业价值的建议。三是计算机审计法。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审计人员可以实时、非现场地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风险管理系统、业务系统以及财务系统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和评估。同时,计算机程序可以更好地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出相关审计整改建议和处理意见,完善内部控制,优化风险管理,更好实现企业增值的远期目标。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没有专门的审计法规约束,法制体系不完善,导致增值型内部审计发展缓慢,增值功能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现行的《审计法》关于内部审计的部分没有与公司治理相结合,而增值型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将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与公司治理结构相结合,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规范增值型内部审计。
增值型内部审计将内部审计纳入到公司治理的框架中,不仅增强内部审计的规范性,也直接影响到公司治理效果。而通过完善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体系,将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融入其中,并恰当定位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职能,不仅能起到宣传促进作用,扩大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影响,还有利于实现审计增值功能,加快我国从传统内部审计向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转型。
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是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而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组织模式是审计部门设置的重要基础。只有选择科学合理的内审模式,保障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才能扩大审计范围,在公司治理的各个领域发挥作用。根据公司自身实际制定科学的内部审计模式,让审计部门的组织和人员独立,把握内部审计的关键流程,将资源投入到关键地方,提升工作效率,节约审计成本,有利于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更好地发挥增值功能。
增值型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相比对审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有着更多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查错防弊,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创造价值。这要求相关的从业人员除了本专业的知识技能之外,还需要对公司治理、信息技术、经营管理和风险防范甚至是法律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只有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的审计人员,真正理解增值型内部审计的重要意义,了解其核心思想,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开展审计工作,才能实现企业价值增值。
事后的监督评价机制有利于落实审计工作,发挥审计作用。而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侧重于考核绩效,因此建立一套增值型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机制尤为重要,包括对审计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评价和对审计效果的评价。平衡积分卡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可以很好地考核内部审计工作绩效。首先需要确定战略目标,由以前单纯注重查错纠弊转为关注整体服务,对内部审计的目标、企业的财务情况以及如何从被审计部门获得更多信息以实现审计目标;然后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战略目标按照平衡计分卡的财务、顾客(被审计部门)、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进行分解,并对每一层面目标达成的因素进行考察;最后寻找上述分解后的战略目标的因果关系,然后分配在适合的要素里。在寻找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后,确定推动绩效的核心因素,寻找实现战略目标的方法,以改善企业经营,增加企业价值。
增值型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新阶段,它主张通过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出有效的审计建议,为企业创造价值。我国企业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应用过程存在着各种问题,无法真正地实现企业增值。相信日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会不断完善,企业也会不断更新对内部审计的认识,越来越重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作用,将其增值功能发挥到实处,加快传统内部审计模式的转型,让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国内更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