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期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探究

2018-01-22 23:50
中国农业会计 2018年1期
关键词:小微金融机构融资

夏 萍

目前,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发展还不够完善,在某些环节还相对滞后。中小企业绝大多数难以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来吸纳社会资金,通过风投或境外投资基金获得资金的中小企业更少,多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渠道的相对单一,与大量的资金饥渴需求矛盾,使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非常突出。其实,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不是我国特有的问题,而是世界各国中小企业的共同难题,这是由中小企业的特性和现代商业银行的本质决定的,具有一定的全球共性。

一、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中小企业在融资市场竞争中本来就处于劣势地位

1.先天。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缺陷:一是规模小、经营风险大、不确定性大、破产率高。

2.财务缺陷。财务不透明,缺乏必要的账务,财务制度不正规,财务信息对外披露机制不规范和健全,无法正确地判断财务状况。

3.信用信息缺失。信息的不对称,致使贷款的运作费用高,信息收集、调研、分析、决策的费用一般是大企业费用的6—8倍。

(二)“银行傍大款”实为必然

现代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的,以风险控制为原则,出于信用风险及业务成本的考虑,对中小企业来说,银行更愿意“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三)融资需求巨大,资金成本过高

从实物资本供需看,投资需求从整体上看是相当旺盛,资金整体供不应求,企业融资成本自然会升高。

(四)资金不合理配置和低价、无效利用使得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成本更高

1.资金配置不合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份额占全部信贷的75%以上,服务对象主要是少数的国有经济和大型企业,而对数量巨大的中小企业,则会采取种种限制条款与防范措施,“惜贷”、“畏贷”现象严重。

2.资金利用效率低下。在经济增长常态依然主要靠投资拉动的情形下,保增长变成保投资,增长优先变成投资优先、大项目优先、大企业优先,而置资金成本、产业结构度外,不仅造成产能过剩,占用大量信贷资源,挤占其它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机会,还造成许多资金低效率使用。

(五)金融市场管制导致资金需求过度放大,风险溢价上升,“加成率”过高

1.利率的市场失真,导致资金需求过度放大。目前年存款基准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导致国有企业对资金贷款的需求被过度放大,大量的中小企业只好将贷款需求向民间借贷转移,导致借贷成本大幅上升。

2.金融机构避险意识加强,引发风险溢价上升。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全社会杠杆率急剧上升、部分行业和地区信用风险明显加大、银行不良率持续小幅上升的背景下,金融机构避险意识日益提高,金融机构为保护自己,要求较高的风险溢价无可厚非。

3.资金定价权垄断,致使加成率被抬高。我国金融市场是一个相对垄断竞争的市场,资金定价主动权掌握在国有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手中。在利益的驱动下,“加成率”被抬高,金融机构利润畸高。

(六)金融市场体系不健全、不合理,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渠道狭窄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是银行贷款、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首先,银行体系结构不合理、层次不分明。少数国有商业银行处于垄断地位,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金融机构不仅数量有限,而且与国有银行业务趋同,市场趋同,没有制定出合理的市场定位战略,导致整个金融市场体系中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区域性和地方性金融机构。其次,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条件较高,一般中小企业很难达到上市和发行条件。即使是号称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创业板,也主要是为高科技企业而设立的,有一定的限制,对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不在券商备选企业之列。其它的融资方式有的没有开展,或者发挥的作用不大。第三,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缺少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专业机构和担保机构。

(七)社会征信系统不完善,部分中小企业信用缺失,导致银企关系恶劣,加剧“融资难”、“融资贵”

部分中小企业信用观念十分淡薄,缺乏诚信度,主要表现在:一是债务人违背诚信原则,违约赖账。二是部分中小企业为应对银行、财政、税务,大搞虚假行为,准备两套或三套账。为防范风险,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时,不得不要求额外支付账户管理费、融资顾问费、承诺费、信息咨询费、业务手续费等其它融资费用,最终导致融资成本上升。

二、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对策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项目组认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需要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方面寻求途径。

(一)需求侧解决途径

1.从企业自身来看,“打铁还需自身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中小企业想通过金融杠杆做大、做强,想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资本市场不可或缺。而对接资本市场的中小企业,无疑要通过创新驱动,在新产业、新业态中占据主动,以获取资本市场的融资机会。多种迹象表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催生的电子商务、物流金融、互联网金融等一批新业态,正在带动农业、提升工业、革新第三产业,覆盖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成为新一轮创新发展的“发动机”。经济结构正在由工业主导向第三产业主导加快转变,第三产业占比持续上升,“服务化”进程越来越快;工业内部创新升级步伐加快;一些科技含量高、新兴产业比重大的制造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那种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外延式增长道路越来越受到摈弃,而创新、集约、内涵式的增长道路,才是有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经之路。在产能过剩和节能减排的双重约束下,市场正在倒逼传统产业加速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小企业要行稳致远,必须着眼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2.加强自身信用建设,保持良好银企关系。加强中小企业结构治理,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尤其要建立规范、透明、真实反映中小企业状况的财务制度,定期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以减少交易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同时要主动配合当地政府与银行、财政等有关部门建立良好关系,取得银行信任,坚决杜绝逃避银行债务和挪用贷款等失信行为的发生,切实提高自身信用等级。

3.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中小企业应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从本质上增强自身的综合市场竞争能力。

总之,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和信用度,这是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本途径。

(二)供给侧解决途径

1.从政府角度看,应综合发挥政策扶持和制度保障的作用。

(1)政策上适当向中小企业倾斜。可以参考学习安徽、江苏的经验,成立独立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负责对中小企业提供财政资金支持,逐年增加对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担保风险补偿基金的财政投入。

安徽通过在发展融资担保方面的积极探索,改变由融资担保公司承担全额代偿风险、政府补贴融资担保公司的传统模式,引入政府、再担保、银行共同分担风险。对单户2000万元以下的贷款担保业务,由融资担保公司、安徽省信用担保集团、银行、当地政府,按照4∶3∶2∶1的比例承担风险责任,即“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经测算,新模式下政府投入1亿元财政资金可撬动100亿元贷款注入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银行信贷风险敞口较自主发放贷款下降80%,融资担保公司承受能力提升2.5倍。

扬州市针对创业创新企业融资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风险缓释能力不足等问题,强化财政引导和政策集成,着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市财政整合设立10亿元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资金池,每年撬动金融机构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00亿元以上,支持1000家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惠及10000家以上小微企业。先后推出了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应急转贷、小微企业创业贷等融资产品,截至2015年底,累计服务小微企业融资53.9亿元。2016年在江苏省建立了首家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联盟,试点开展小微企业“集合贷”,进一步扩大了小微企业融资覆盖面,提高了融资服务效率。

(2)改善企业生存环境。建议降低享受优惠税率的门槛,扩大小企业税收优惠范围,并对中小企业在创业阶段给予更大的税收优惠,并逐步清理各类中小企业收费项目,确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税费降下来,企业利润提上去,无疑将大大提高企业生存能力,企业主体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降低了,融资也将不再是问题。

(3)开通“银税互动”通道。将纳税人的“纳税信用”与“贷款信用”相结合,为纳税守信企业提供必要的贷款支持,较好地在全社会树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纳税信用价值导向。通过扩大纳税信用贷款规模,完善税银服务平台,对纳税记录良好、信用等级较高的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

(4)探索多元融资渠道。围绕中小企业提质转型发展的需求,加快拓展资本市场融资规模,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互联网金融等新型业态和融资渠道,在防控风险的前提下。为中小企业提供系统性的融资服务。针对多数中小企业缺乏与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沟通能力,应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进行上市咨询辅导,积极培育企业上市梯队,引导、支持企业利用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推动中小企业持续成长和转型升级。在股权投资基金方面,应积极引进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各类资金,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长期性的资金支持,同时为企业提供创业管理、市场咨询等相关配套服务。

2.从银行角度看,加快银行产品创新,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

(1)创新适合中小企业的金融业务。银行贷款作为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命运。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视,积极创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帮助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推动建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和小微企业名录库等措施,对符合标准的信贷投放损失进行补偿,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和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综合运用信用贷款、抵质押贷款等多种方式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扩大股权、动产、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等抵质押贷款的覆盖面。同时,创新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产品中小企业互助基金、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融资产品和新型融资服务积极推广循环贷、及时贷、协议融资等产品,发展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信用保险,为中小企业提供征信服务,推广“订单+信贷+保险”的融资服务复合产品,推动开展信用保证保险、资金池增信贷款等小微金融服务产品、组织业务模式推广活动。支持各国有大型银行不断向县域延伸金融服务体系,引导信贷资金向小微企业和“三农”倾斜。

(2)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相对于大型金融机构,地方金融机构具有较为显著的地域性和社会性优势,特别是对县域而言,地方金融机构更容易获得当地中小企业的各类非公开关联信息(即软信息),因而在向信息不透明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时拥有更多优势。同时,地方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更具细分性和专业化,在融资市场能够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地方金融产品。对此,应大力支持地方商业银行、科技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信用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有序发展,利用其地域性优势和个性化服务优势,创新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专业化服务,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

猜你喜欢
小微金融机构融资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小微课大应用
融资
融资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小微企业借款人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