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学院)
公允价值会计又称市值会计,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资金流量现值为基础,来计量企业资产和负债的一种会计模式。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金融市场正逐步走向一体化。一个国家出现的金融危机,就可能会迅速蔓延到全世界,这时,公允价值会计信息会依靠其优势,帮助投资者准确了解企业发展情况,以为其正确投资提供便利条件。
2008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最终扩散到全世界,形成了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各国均带来了巨大损失。以美国为例,就有雷曼兄弟、美林集团等一大批有着百年历史的投资机构破产倒闭。关于这场危机,很多人认为与美国金融市场出现公允价值会计失衡有着直接关系。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于2007年11月,颁布并实行了旨在整合公允价值会计的157号准则。该准则实行前,次贷危机已初现端倪但并未扩散。但其实行后却使得次贷危机加深并扩散。例如:雷曼兄弟银行为保留其市场价值,直至破产前才宣布出现了70亿美元的房贷市值亏空。美林集团银行为减少其损失暴露,在被收购前折价44亿美元出售了其大部分抵押债券,该减值行为也成为了美林集团银行丧失独立性的重要原因。因此,在金融危机期间,各国金融界人士均提出了修订公允机制会计准则的呼吁,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会计到底有多大关系也已成为了人们的争论焦点[1]。
金融危机的发生,使金融界与会计界人士对公允价值会计的优劣形成了支持和反对两种论调,其各自观点如下:1)支持公允价值会计的观点认为,公允价值会计相较于其它会计计算方法,有着准确性、及时性和可比性的优势,同时其还能使企业会计报告变得更有规律性和持续性,这将限制企业操控自身盈余资金,并使企业所出现的资产和负债得到更多暴露,这对投资者了解企业从而更科学地进行投资将十分有益;2)反对公允价值会计的观点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并不能完整反映企业损失,因为很多企业出现损失是暂时的,后续有可能得到弥补。同时,由于很多企业的无形资产难以估计,这将导致公允价值会计报告在真实性上出现问题,夸大企业的损失数额,引发市场恐慌,这对于企业未来发展将十分不利。
由所产生的争论可以看出,公允价值会计本身确实存在一定问题,尽管这些问题并不是引发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但对于危机的扩散和加深却有着一定责任。这是因为金融市场本身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随时处于变化中的市场并不是利用公允价值会计就能得到完全反映的。例如:当企业资金流动性变慢时,其资产负债表所反映出的公允价值将带有滞后性。这时就需要利用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来计算其资本情况。因此,若想确保公允价值会计的功能真正得到发挥,首先需要把握好其使用时间点。一般来说,当一个企业的股东价值能够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时,才是使用公允价值会计的恰当时间。以对冲基金为例,其投资价值能够与市场变化达到一对一同步,这时利用公允价值会计就能够准确反映出基金的投资价值。
除了使用时间点要把握好之外,公允价值会计还要把握好应用对象,才能使自身价值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发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在应用于高风险金融产品如债券、股票的投资判断时,由于其价值会依照市场情况同步发生变动,因此,公允价值会计能够在大多数时间内反映出其资产负债变化情况。但当金融危机出现时,因公允会计价值的提前反映特点,其可能会形成危机传染而加剧金融危机的严重程度。这时可采用秘密披露的方式来降低其影响;2)而对于由于低风险金融产品如银行的投资判断时,由于银行资产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特征,因此其价值在很多时候并不会随着市场情况而同步变动,利用公允价值会计在很多时候不能准确反映其资产负债情况,可以用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来加以替代。
除了以上两点注意事项之外,在使用公允价值会计之前,财务人员还要做好对其使用风险的分析,以降低其使用错误的出现概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财务人员要依照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详细计算并分析出企业在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上所存在的关系。在进行信息披露时,可以将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列入到企业的资产损益表之内,而将企业的流动性风险列入到资产负债表之内,以使企业的营收情况变得更加清晰明确;2)鉴于公允价值会计存在一定缺陷,企业财务人员可以将其与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进行有机结合,列出两份报表进行比对,互相弥补各自的缺点,以确保企业的财务情况得到真实反映[2]。
综上所述,本文以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会计,在源起、争论方面所存在的关系为出发点,集中思考了完善公允价值会计的方法。认为可以通过把握好公允价值会计的使用时间点、区分好公允价值会计的使用对象、分析好公允价值会计的使用风险三项措施,来推动公允价值会计得到更好使用。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更多金融行业人员运用好公允价值会计奠定基础,以促进其财务管理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