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克林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重庆 400031
司法责任并不是在以往的基础上完善责任配置,而是重新规制权力与责任,使法官回归于审判重心,不为外界因素所影响或左右。在司法体制内配套的其他制度也随之提上日程,共同为错案追究以及错案的预防提供依据。
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是十九大报告的重大议题。面临冤假错案难题时,司法责任制要求司法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因而对其经手的冤错案件的补偿有直接的法律依据,从而不致出现以往那种不知如何改善冤错案件不足的情形。
各类冤假错案的发生,往往影响了侦查阶段的工作重心侦破方向。如,发生在八、九十年代的“杜培武案”、“聂树斌案”等,其在立案侦查时,方向出现偏颇。
第一,侦查阶段的疏忽。纵观这些经过平反的案件,我们不难总结出,侦查阶段之所以错误率高,与其当时的历史环境密切相关。公安行政人员与司法人员面对案件,也许只会考虑案件发生之时的证据,即表面、浅显、直接所指的证据,而不愿意或者忽视从更深层次出发,考虑更加合理的因素。
第二,社会压力大。反观这些冤假错案,我们社会中的个体对这些事件的关注不亚于当事人本人。随着法治的日益推进,人民群众与社会对有影响力的案件给予了持续关注与热烈讨论。当然,这也与案件本身的恶劣影响程度有关,社会影响是否重大,并非由某个因素所能左右,而是冤案、错案本身性质所致,是大多数案件的共性。
第三,刑事追究不健全。刑事追究不到位,致使应当负有责任的法官、检察官顺利避开责任。诸如启动主体不明确,即使冤假错案发生,也不知何种主体应当启动纠错程序;刑事追究过程太过隐蔽,其内部的一套操作不能在阳光下运行;救济方式单一,不能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途径将损害降到最低。
随着责任制等一系列司法上的制度的出台,也随之配套政策的丰富,创新了整个责任体系中的构架。其制度构建本身也对权利的救济方面给予了系统化的操作,使得权责一致。
预防工作重在各个环节的配合与相互作用,共同对案件的公平与正义产生了制度上的保障。对案件的整个诉讼过程、制度完善与整体司法环境的作用力,控制于整个司法运行体系之内。
1.侦查权、检察权与审判权的完善
司法责任制的完善,意味着三大权力体系更加完善,其内部的运行体系也能够有机统一。这种在不同诉讼阶段的权力能够被赋予新的生命与解读,是新时期、新时代始终需要坚定的信念与改革方案。这种亟需变革的制度安排使得冤假错案在源头上得以控制与避免。
2.整个司法资源与环境的优化
司法责任制是司法系统制度的重大创新项目,其丰富与完善了整个司法资源与环境的制度。法治资源的整合与法治环境的优化,使更加丰盈的制度设计更加合理,更加直观地作用于案件本身,从根本上减少案件发生错误或使人冤屈的概率。
司法责任制不仅从初始的案件预防出发,也在其救济路径的选择上缜密考虑,力求最大限度对错案追究制度最大程度上保障权利人权益、最大范围上降低案件的消极影响。
1.裁判与责任有机落实
冤假错案的发生,意味着司法责任制并未一定能够遏止该现象的发生。因而需要对其防范层面的救济予以涉猎,以显示司法责任制度在纠错方面的科学性。责任制在全面落实与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对“裁判者裁判,裁判者负责”予以高度重视与落实。
当案件未能预防,不幸发生错误时,司法责任制的归责原则将毫不犹豫地追究相关责任,并非在其功过权衡后再决定是否追究责任。因而终身责任的规制更能有机追责,是以往错误案件追责所不能及。
2.司法责任追究体制到位
司法责任制对错案责任的追究制度的完善进行了全面而更深层次的研究。司法责任追究体制的落实到位,有益于错案的追究。是当前我国法治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公正司法的必由之路。责任追究体制的全面,是司法责任的重中之重,也是纠错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对错案的救济具有深刻意义。
[1]孙海龙,等.司法责任制改革[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7.
[2]周赟.错案责任追究机制之反思——兼议我国司法责任制度的完善进路[J].法商研究,2017(3).
[3]肖晗,王亚欢.司法责任制度的价值追求[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5(02).
[4]陈卫东.司法责任制改革研究[J].法学杂志,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