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培宇
海南师范大学,海南 海口 571127
当前的网络犯罪与传统意义上的网络犯罪有很大不同,所以我国刑法分则为了能够更好地打击各类网络犯罪,相关法律条文也在进行完善,让法律能够更好地制约各类网络犯罪行为。而近些年来我国刑法分则制约各类网络犯罪行为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对各种犯罪“关键词”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扩展,以更好地对不法分子进行惩罚。
(一)网络攻击精细化
传统的网络犯罪以各种网络攻击为主,并且受限于技术,这种网络攻击以大范围无差别攻击为主,这种攻击方式会造成大面积的网络瘫痪,影响极其恶劣。随着我国对这种犯罪打击力度的提升,结合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的网络攻击越来越向着精细化攻击发展,当前的网络攻击中,很多犯罪分子针对互联网用户的IP地址进行定向攻击,同时在这种攻击中能够对用户硬盘中的固定区域进行扫描并盗取相应的信息,极大提升了网络攻击的精度,同时这种精细化攻击对用户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大,影响更加恶劣。
(二)信息泄露广泛化
在新的信息时代下,个人信息泄露成为常态,并且在该过程中,“大数据”技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互联网用户在登录网页以及购物时都可能发生信息泄露,造成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些不法分子会通过网络攻击的方式广泛攻击用户的计算机,并且这种攻击不易被用户察觉,同时由于当前的网络攻击不需要向用户硬盘中植入相关的程序,导致各类杀毒软件无法及时有效地察觉到经受到的攻击,用户对自身信息泄露情况不了解,而这种信息泄露不但会影响用户的生活品质,甚至还会对用户造成经济财产损失。
(三)信息窃取隐蔽化
当前的网络犯罪中,犯罪分子的主要牟利手段就是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并将用户信息转卖,甚至一些不法分子会在窃取用户身份证号后到银行中办理各种业务,导致用户进入征信黑名单。而这种信息窃取过程极其隐蔽,通常情况下用户对自己的信息泄露情况完全不知情,并且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当前的信息窃取更加简单,成本更低,而泄露的信息量更大,不法分子进行信息窃取时,用户的相关设备无法察觉到自身的信息泄露情况,形成新的隐蔽化信息窃取方式,极大威胁了用户的信息安全。
(一)重新解释法律条文
我国很早就已经建立相关的刑法分则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约束,其中早期建立的刑法分则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与当前的网络犯罪行为不适配,这种不适配主要体现在传统的刑法分则中的各类“关键词”不能对当前的网络犯罪进行定刑量刑处理,所以网络犯罪的刑法分则转型路径中的基础就是对传统法律中“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进行解释,让其能够更符合当前的网路犯罪形式[1]。例如在进行“财产”这一关键词的重新梳理和解释中,传统的解释将财产定义为“虚拟财产”,而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个人账号等物品也已经成为用户的个人财产,而这些财产涉及物品的“使用权”,所以当前对“财产”这一关键词的定义已从“虚拟财产”向“使用权”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会对“财产”和“财务”进行更加精细化的分类。
(二)扩大“关键词”解释
扩大“关键词”解释涉及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这种方式能够让刑法分则充分使用与当前层出不穷的各类网络犯罪,其中对关键词内涵的扩大解释,除了对关键词的本意进行说明,还涉及对关键词周边各种词汇的融合和解释,达到扩大关键词内涵的目的,而对关键词外延的扩展,则主要涉及相关词汇的加入和融合。例如对“公共场所”的司法解释,传统意义上认为,公共场所不涉及互联网,然而在当前的刑法分则中,已经将互联网空间融合进“公共场所”这一范围,这种转变扩大了对“公共场所”这一关键词的司法解释,提升刑法分则的应用范围。
(三)司法解释规范化
在网络多年的发展中,虽然网络语言已经逐渐规范化,然而网络语言与现实语言间还是存在较大差异,在当前的刑法分则发展中,法律条文已经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并根据这一点逐渐提升司法解释的规范化[2]。例如对“控制权”一词的解释中,传统解释中,他人对系统“控制权加以利用”时,此时不涉及财产定刑和量刑,而他人进行“转移、收购和财产转移”时,这种行为涉及财产犯罪,这两种解释有一定的矛盾性,而在刑法分则今后的发展中,将制定统一的司法解释,提升规范性。
综上所述,当前的网络犯罪已经向着网络攻击精细化、信息泄露广泛化以及信息窃取隐蔽化方向发展。要遏制这些犯罪行为,刑法分则可以通过重新解释法律条文、扩大关键词解释以及提升司法解释规范程度来达成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