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2018-01-22 14:58覃一庆王家宏
桂海论丛 2018年5期
关键词:政治信仰共产党人党校

□ 覃一庆,王家宏

(1.中共桂林市临桂区委党校,广西 桂林 541100;2.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广西 桂林 541003)

一、前言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为了谋求民族独立与解放、人民自由与民主、中华复兴与富强的光荣历程中所创造的先进文化体系[1]。它包括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留下的富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器物——会议旧址、英雄足迹、活动遗址、革命文物、革命歌曲、文艺作品、电影、领袖故居等是物质层面的红色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令,及养成的政治信仰、工作作风、光荣传统等则是制度层面的红色文化;而在这个奋斗历程中所形成的革命理想、革命操守、爱国主义情操、集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是为精神层面的红色文化,而后者则是红色文化的主要精神内核。

实践证明,红色文化具有重要道德教化和育人功能。红色文化本身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革命先贤所表现出来的忠贞爱国热忱、彪炳千秋的感人事迹、坚韧不跋的共产主义信念、催人奋进的民族精神等是教育人们特别是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揭示了共产党人及其所领导的人民群众对民族独立、民族富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向往与追求,它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的最好读本;红色文化尤其是革命先烈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用鲜血和生命保卫国家和民族独立过程中形成的红色文化,它蕴涵着崇高的精神价值,涤荡着震憾心灵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使后来者不断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分,从这些高尚的感人至深的故事中得到精神启迪,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进而转化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它是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锤炼党性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载体[2]。

“两个务必”言犹在耳,“进京赶考”警钟长鸣。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谦虚谨慎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可丢掉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3]如何将不同历史时期的红色文化融入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中,是我们应思考的重大课题,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红色文化是筑牢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大厦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一个人只要心中有了虔诚的信仰,他(她)就会为人生的奋斗目标矢志不渝、无怨无悔。而红色文化中拥有筑牢政治信仰、人生信念的强大文化基因,仍然是新时代坚定理想信念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一)共产党人坚定政治信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动力

历史表明,一个政党、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信仰,就会一盘散沙,就会失去凝聚力、战斗力,就会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一个国家的政党和人民,如果有了共同的信仰,就会有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就会产生共同的思想情感,达成共鸣共识,从而同心同德,凝聚成建设国家的磅礡之力。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信仰的是马克思主义,奉行的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特别是在异常困苦的伟大长征中,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不屈不挠为之奋斗,甚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就在于共产党人有着这种“淬火成钢”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因而能够最终战胜一切困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红军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4]3,“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4]1。当前,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一些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贪图享受,不愿再过艰苦奋斗的生活,不愿再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精神懈怠,缺乏干事创业的革命激情,习惯于当官做老爷、高高在上,懒于下基层,作风漂浮,与人民群众越走越远,严重地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说到底,是这些领导干部丧失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丧失了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他们亟需补信仰之失之偏。而红色文化正好是理想信念教育最生动的教材,在革命战争年代,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艰苦创业时期,革命先烈及先进人物可歌可泣的事迹,气壮山河的动人故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正好触及他们的灵魂,震撼他们的心灵,起到震聋发馈的作用。

(二)共产党人坚定政治信仰,坚守政治灵魂和精神家园,需要从红色文化中植入文化基因

理想信念是人的最高精神追求。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的和平时期,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精神支柱”,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5]。习近平总书记还生动地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比喻为精神之“钙”,他说共产党人若失之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历史已经证明,共产党员如果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就能保持政治底色、经得起各种诱惑和考验,就能心底无私、襟怀坦荡、一身正气。像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谓功比泰山高、英名万古存。但他们更难能可贵的是不居功自傲,更不因功劳大而将此作为向国家索取的资本——解放后,作为开国领袖的毛泽东,面对一些湖南亲人向自己要官要职位,他皆一一回绝。毛主席生前将自己的全部著作稿酬交给中央作为公产,临终时就剩500元工资,表现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可贵品质;周恩来总理始终保持清正廉洁之风,在外国银行没有一分钱存款,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朱德总司令宽厚朴实,一生纯朴厚道,建国后,他将自己的唯一儿子安排到铁路部门当一名普通的劳动者——火车司机,他去世前,将仅存的2万多元交给党组织充作党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什么受世人景仰,因为他们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具有无比坚定的政治信仰,因而能大公无私,行为世范。相比之下,当今时代的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一些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他们恨自己给儿女留钱不多、为亲人谋位不高、为家人置产业不大。如近年来被查处的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周荣等,其贪腐令人发指,究其根源是他们丢掉了自己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灵魂。要解决这些问题,红色文化仍是不可替代的可现身说法的教材。

(三)共产党人坚定政治信仰,铸造忠诚品格,需要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

对党忠诚是党对党员干部在政治上的基本要求,也是党员干部最基本的政治素养,它是共产党员坚定政治信仰的集中表现。对党忠诚,主要体现在对党、对人民忠诚老实,不搞阳奉阴违、结党营私,特别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甚至背叛组织,出卖国家利益。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初心所在,是每位党员入党誓词中明明白白要宣示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6]忠诚于信仰,是共产党人最纯真的政治底色和红色基因,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操守。在革命战争年代,在生死攸关之际,无数的革命先烈宁愿断其头,亦不背叛自己的初心——共产党人的信仰,先烈们之所以能够矢志不渝,就在于他们把自己的政治信仰、政治操守看得重于生命、重于泰山。今天,虽然远离了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但国际环境仍然十分复杂,党员干部的忠诚品格是绝对不能丢掉的政治本色,因为丢掉这一政治本色,不仅会给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有亡党之危,那绝不是危言耸听。由此看来,共产党员如果丧失政治信仰,不再忠诚组织,有的就会铤而走险,害莫大焉!因此,在当今时代,用红色文化基因加强对党员干部的信仰教育和忠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运用红色文化中革命先烈在面临生与死的重大考验关头,所体现出的矢志不渝的政治操守、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在邪恶势力面前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去培育党员干部的忠诚意识,一定会产生极大的震憾力。

三、红色文化融入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历史经验表明,人的理想信念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凭空产生的,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培养而来的。一个人要形成马克思主义信仰,培植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就必须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了解党的光辉历程,耳濡目染革命先贤的感人事迹,植入红色文化基因。那么,在新的时代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在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呢?

(一)加强红色文化精品创作及基地建设,丰富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7]。要将红色文化传承好继承好,就必须打造好红色文化精品。所谓文化精品,是指实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文化作品,它包括经典书籍、优秀影视剧及微视频等。实践证明,红色文化精品具有巨大的育人功能。在毛泽东时代,优秀影视剧《地道战》《闪闪的红星》《红色娘子军》《洪湖赤卫队》《铁道游击队》《上甘岭》等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对于成千上万的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三观”、确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文化精品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精神产品的要求会更高,况且旧的红色经典已远远满足不了新时代人们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审美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思想的多元化与文化多元化已成洪流之势,红色文化的传播空间被日益挤压,其影响力受到严峻挑战。我们不能将其原因简单地归结为人们刻意遗忘红色文化,因为红色文化如果仍然以刻板、木讷的形式面世,势必受到冷落。这些年来,红色经典《亮剑》《人间正道是沧桑》《潜伏》极大地震憾了人们的心灵,恰恰说明红色文化一旦成经典,就会释放出巨大的魅力。因此,要使红色文化占领传媒特别是新媒体的主阵地,就必须重塑红色文化经典,满足新时代人们的审美需求。各级党委特别是文化宣传部门,应下大力气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加大对红色文化经典的创作,拿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文化精品,向党员干部信念教育献上一份弥足珍贵的礼物。

红色文化基地是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这些革命先贤留下的遗址、遗物,因为凝聚着志士仁人的血与泪、喜与悲,蕴含着传奇的故事与光辉的历程,它就不再是寻常之物,就多一份灵气,能勾起人们无尽的遐思和怀想,其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是不言而喻的。近些年来,党中央将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红军突破湘江烈士陵园、遵义会议纪念馆等辟为革命传统教育圣地,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熔炉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保护红色文化资源,除加强现有的红色遗址、场馆的保护外,还要善于整理和抢救散失在民间的红色文化资源。同时,将现代的传媒、声光技术运用于红色文化场馆建设之中,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网络化、阵地化、持久化提供重要支撑。

(二)以各级党校为主阵地,将红色文化融入党性教育的熔炉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扬党的理想信念旗帜是根本。党校姓党,首先要把党的旗帜亮出来,而且要让党的旗帜在各级党校上空高高飘扬。坚持党校姓党,首先要坚持姓‘马’姓‘共’。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远大理想。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要高扬党的理想信念旗帜,让党的旗帜在各级党校上空飘扬,就得有重要的实现手段。那么,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锤炼,将红色文化融入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无疑是其实现的重要路径。

1.各级党校要在党员干部培训中,将红色文化传播为主要内容的党性教育占培训内容的相当比例。习近平同志指出:“无数革命先烈留下的优良传统是永远激励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9]。开辟红色文化党校大讲堂,以党史专家担纲主讲,将党史中可歌可泣的故事、感人至深的英雄业迹、中国共产党浴血荣光的奋斗历程,融入到党校的课堂中,使之入脑入心,起到震憾心灵的作用;大力营造红色文化校园,无论是在校园休闲地还是教学场所,让红色文化元素成为校园底色。用艺术的手法、现代传媒的方式、鲜活的图腾去表现和传承红色精神,使党校真正成为党性煅炼的熔炉、灵魂洗礼之地、思想升华之所。开展学员主体班红歌会、唱响红色歌曲、观看红色影视剧、学员自排自演红色剧,增强红色文化感染力,让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沐浴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春风,使理想信念得到升华。

2.运用新媒体手段,增强红色文化在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在文化的传播手段上,网络及新媒体具有传统传播媒介不可比拟的优势。红色文化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具有重要的政治教育价值及道德育人功能。红色文化要最广泛地发挥其功能,必须与网络及新媒体这种现代传播手段相结合,实现红色文化的网络化、自媒体化。“重视采用声、光、电、影视、动漫、场景模拟、电脑写真等现代化传媒技术手段,将文图声像并茂、栩栩如生的红色文化资源再现在参观者面前,以便增强视听效果和感染力,使广大观众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教育,激励斗志”[10]。要将新媒体传播优势充分运用到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中,以丰富的红色文化作题材,将红色文化折射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融入多媒体课件中,实现其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感染力。这些多媒体课件及制作自媒体视频,不仅可以运用到党校的教学中,也可以用于党小组的政治学习中。总之,新的时代善于运用新媒体进行工作和教学,进行党员干部培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政治信仰共产党人党校
《共产党人》发刊词(节选)
共产党人的感情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论政治信仰在党的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新时代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坚定政治信仰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上)
杭州市“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与分析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美育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教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