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美国对16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的清单正式实施。为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和多边贸易体制,中国决定对160亿美元自美进口产品加征25%关税,并与美方同步实施。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成为当前影响中国外交乃至发展全局的重大外部因素。中国向来不挑事,但也不怕事。中国在政治、经济、制度和道义上的独特优势,使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贸易战。
短期看,特朗普发动对华贸易战是为了兑现竞选承诺,扭转中美之间日益扩大的贸易逆差,同时为即将举行的中期选举造势,巩固共和党在国会中的优势。从中长期看,美国意图运用贸易大棒遏制中国崛起进程,重构全球贸易秩序。特朗普执政后,美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把中国塑造为挑战美国国际主导地位的“修正主义国家”。基于这一定位,贸易战成为美国阻止中国产业升级进而实现全面复兴的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美国认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是冷战后全球化的最大赢家,自己却“吃了大亏”,因而对于全球化和一切基于多边主义的规则框架都充满敌视,准备推翻现行全球自由贸易秩序,按照“美国优先”原则让世界贸易变得“公平”,防止其他国家继续占美国“便宜”。
从策略上看,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发难套路老练。美国先是把自己置于审判者的位置,依据单方面的调查结果在法律和舆论层面妖魔化中国,从而使自己占据道义制高点。在美国新一轮对华“301调查”结果中,不管是抱怨中国出口企业获得巨额补贴,还是指责中国通过非法手段窃取美国技术,抑或是夸大中国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美国都旨在把中国描绘成一个不遵循市场规则、搞不正当竞争的作弊者。在成功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之后,美国开始漫天要价,要求中国在扭转贸易逆差、保护知识产权、降低市场准入、放弃产业扶持等方面做出“令人满意”的改变。对于美方的要求,中国能够接受最好,如果拒绝,美国就交替运用“大棒”和“胡萝卜”,一方面通过层层加码、极限施压不断升级贸易战,以突破中国自设的心理防线;另一方面则不时释放重启谈判的信号,以诱导中国为避免更大规模贸易战而做出更多实质性让步。
虽然美国实力强大,特朗普政府步步施压,但中国自身具有的独特优势将为应对贸易战提供强大支持。
一是党中央始终保持坚定的战略定力。面对中美贸易争端,中国始终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既不一味退让,也没有自乱阵脚,更没有因贸易战扰乱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既定战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将以更大决心和力度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在2018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了新时代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显然,这不是中国应对中美贸易战的权宜之计,而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长久之道。
二是中国经济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和回旋空间。中美贸易争端势必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影响,但损失总体可控。当前,美国向中国商品征税的额度占到中国对美国出口的10%,而中美双边贸易额则占中国整个对外出口总额的15%左右。因此,美国的关税“大棒”影响不了中国的发展全局。近年来,中国与非洲、拉美、中东、中东欧等地区的贸易增长迅速,能够有效弥补美国方向的贸易损失。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体量庞大,工业体系完整,产业布局合理,市场潜力巨大,拥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和回旋空间。
三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美国是一个利益分化极其严重的国家。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的贸易战在迎合国内部分政治势力和选民诉求的同时,也招致了越来越多的反对声音。而我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能够有力统筹国际国内大局,迅速调动各种资源,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确保上下齐心、步调一致,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中美贸易争端发生后,党中央认真研判外部环境变化,迅速出台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同时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确保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的总体态势。
四是中国在贸易战中具有国际道义优势。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单方面挑起贸易战违反了WTO的基本原则,其将国内法凌驾于国际社会之上,以一己之私破坏全球多边秩序,为处于复苏轨道中的世界经济增加了不确定性。面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战,中国采取必要反制措施维护自身正当利益合情合理。不仅如此,中美贸易战正在演化为美国单边主义与国际多边主义的较量。中国坚定支持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积极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制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具有明显的国际道义优势。
经过40年改革开放,中国实力今非昔比。对于中美贸易战,中国将以信心和实力妥善应对,打赢这场捍卫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的保卫战。
一要做好心理准备。二战结束后,美国凭借超强实力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此后,美国全球战略的优先任务就是防止世界上出现一个对等的挑战者。相较于美国上个世纪的对手日本和苏联,美国决策层和战略界认为今天的中国既有经济实力,又有军事潜力,更有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体系,是一个全面的复合型挑战者。基于这一判断,美国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为中国发展制造障碍。当前,美国主要是打贸易牌,下一步不排除在南海、台湾、人权、朝鲜半岛等议题上对华发难。对中国而言,同美国的战略相持必定是一个持久的过程,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可低估美国打压中国的实力和决心。
二要统筹应对举措。面对中美贸易摩擦的长期化,中国需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在长短结合中寻找应对之道。短期看,中国对内要全面评估贸易战对国内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对出口导向企业和民生相关领域的冲击,采取针对性强的举措防止贸易问题同其他问题叠加共振,化解贸易战所带来的心理恐慌;对外要着眼于中美贸易战的后续发展,做好贸易冲突扩散至投资、金融、科技、安全等领域的准备,同时密切关注全球贸易谈判的最新走势。长期看,中国要做好改革转型,通过完善财税、金融、产业、科技、人才培养、产权保护、社会保障等一系列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创新主体,依靠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真正实现内需提振加速。在此基础上,中国要进一步扩大进口,开拓新的国际市场,通过“一带一路”和其他国际平台建设积累声誉和威望,推动建设更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新型全球化。
三要保持战略定力。当前,尽管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分离主义正在世界政治中强势登场,但全球互联互通、共存共荣仍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当前,中国的总体外部环境并没有因中美较量出现全面恶化。中俄关系正处在历史最好时期,中欧关系正在高水平运行,中朝、中日、中印等多对双边关系均不同程度回暖,中非、中阿、中拉等南南合作领域持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相反,特朗普自执政以来,打着“美国优先”的幌子在全世界四处放火,导致美国与全世界的关系空前紧张。在这样的局面下,中国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改革开放的既定战略,坚定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制,通过中国机遇与世界机遇的相互转换进一步拓展中国的发展空间,推动世界继续向多极化和互利共赢的方向发展。
四要增强政治自信。中美贸易战完全是美国单方面强加给中国的,中国不挑事,也不怕事。党的坚强领导、广阔的国内市场、完整的工业体系、持续的科研投入和创新突破,是中国从容应对贸易战的信心和底气之源。40年来,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造就了中国与世界在产业链、价值链和消费端的一体化格局,中国已经通过融入世界的方式为自身发展筑起了一道牢不可破的安全屏障。美国发动贸易战必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从中美交往的历史视野来看,对美一味妥协不会止损,更换不来相互尊重,以斗争求团结、以斗争求合作才是同美国打交道的基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