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付良 蔡中锋 赵洪超
(1.山东省东明县畜牧业服务中心,山东东明 274500;2.山东省菏泽市畜牧兽医局,山东菏泽 274000)
鉴于我国目前畜牧业结构依旧不平衡的现状,农业部提出了重构新型种养关系,推行畜牧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致力于打造我国畜牧业发展新模式。为此,农业部除了继续实施整县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之外,也扩大了粮改饲政策的实施规模,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人工种草,集成推广牧草丰产栽培技术,构建标准化的牧草丰产栽培示范基地。由当前形势可见,牧草丰产栽培技术的集成推广显得尤为迫切且重要,同时在牧草种植过程中需实现牧草品种与畜禽品种的精准配套,才能够真正符合市场需求,实现种草养畜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然而,牧草栽培与一般的农作物栽培在管理技术方面有所不同,笔者便结合工作实践,对牧草丰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技术的集成推广提出参考,推进我国畜牧业新模式的发展。
要想实现牧草栽培的丰产,则需要对栽培品种进行慎重选择,通常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考虑:
牧草栽培所选择的品种需要与当地生态条件相符,唯有如此才能够让牧草的产量与品质有基本的保障。同时,牧草栽培人员在进行品种选择时,还应结合栽培目标是针对何种动物品种去考虑,并且在实际的栽培过程中需要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土壤环境、水源等进行分析,评断其是否与所选牧草种类的生长条件相符,倘若两者存在较大冲突则可能出现水土不服、长势不佳等现象,因此这类情况不应勉强栽培。
结合植物学内容,牧草栽培品种可分为禾本科、豆科、菊科、十字花科等品种,而结合当前我国环境与水土实情来看,选择禾本科与豆科牧草进行栽培,实现丰产的可能性更高,因此可倾向于这一选择。比如,豆科牧草一般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所以牧草根系会较为粗壮且入土极深,能够有效将空气中的氮素进行固定,达到改善土壤的效果。同时,豆科牧草中粗蛋白、钙、胡萝卜素的含量较高,有着丰富的营养,所以可取代部分精料,在市场中有着不错的需求。
从以往的牧草栽培理念来看,实际上并未考虑到产量与品质的均衡性,往往高产量牧草的适口性与营养价值较为缺失,而注重适口性与营养价值的牧草却无法获得满意的产量。所以,需要采取现代化的育种技术,坚持“好中择优,先试后用”的原则去确定牧草种类,才能够同步保持牧草的产量与品质,实现两者均衡的目标。
牧草种子通常比较小,因此在整地过程中需要极为细致,避免种子出苗受影响。由于牧草根系极为发达,能够向地下延伸较深,所以在整地时还应对土壤进行深耕,深度应达到20~30cm为宜,盐土地区除外。同时,要进行排水沟设置,尤其是降水量丰富地区,为确保雨后田水排出及时,通常每隔4~6m便需要开挖一条排水沟。
播种时期:春季可播种暖季型牧草,一般要等到气温达到10℃~15℃时是方可播种,倘若播种太早且遭遇阴雨天,极易发生烂种;而秋季播种冷季型牧草,通常在9~10月份播种,长江中下游地区最晚不得迟于10月下旬。
播种方法:牧草播种选择条播为宜,按照牧草种类及其目的的不同去设定行距,通常株高在2m以上的牧草,其行距可设为40~60cm,株高1.5m左右则可设为25~30cm,若留作种,则可稍微放宽。播种后覆土,深度通常为2~3cm。牧草一般单播,也可与豆科、禾本科混播,而混播则应采取间行条播方式,才能保证不同种类牧草的长势良好。
播种量:牧草种子的大小、纯净度及其发芽率等,都是影响播种量的重要因素。通常小粒牧草种子播种量为4.5~5kg/hm2,稍大种子为15~30kg/hm2,倘若留作种用,则应减少1/3。
要想实现牧草栽培的丰产,则需要重视并做好除草定苗工作。栽培人员在开展除草定苗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中耕除草工作,而这一过程中还可发挥松土、提升地温的效用,也会对牧草幼苗的发芽有较大帮助。同时,栽培人员在开展除草定苗工作时,还需重视疏苗工作,比如籽粒苋、苦荬菜等牧草植株在开展疏苗、定苗工作时都应保持15~20cm的间距,进而有效避免牧草生长会受到负面影响。对于更为常见的紫草、串叶松香草等牧草植株,其间距一般会要求在30cm以上,栽培人员在苗期展开中耕松土,能够有效促进土壤的顺利再生。此外,除草方法可选择人工除草与除草剂除草,选用除草剂时需要结合牧草种类的不同去进行合理选择。
合理控制水肥是促进牧草丰产的重要手段,栽培人员在灌溉与施肥的过程中应该避免用尿素作为播种的种肥,主要是因为尿素中含有缩二脲,会导致蛋白质凝固,进而严重降低牧草种子的发芽率,所以要对其控制使用,才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素。除此之外,栽培人员还应对追肥时间有合理的把控,比如豆科牧草便需要在分枝后期至现蕾期进行追肥,而禾本科牧草则一般在拔节后期至抽穗前期进行追肥,在追肥的过程中倘若发现牧草存在干旱现象,则需要在现有灌溉条件下进行补水灌水。
牧草栽培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不容小觑,主要的防治措施有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以及机械防治这几种,并且对于病虫害的防治要坚持“早发现,早治理”的原则。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牧草的种类较多,而不同种类牧草所产生的病虫害也存在相异性,通常禾本科牧草的病害发生率会比较低,比如苏丹草、羊草等牧草,其整个生育期一般都不需要进行防病灭虫工作。而豆科牧草以及叶菜类牧草则容易滋生病虫害,所以在这一种类牧草的栽培中,需要专人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在确认了病虫害种类之后在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有效防治。此外,为了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栽培人员还可通过播种前的种子处理、杂草清除以及混播轮作等方式去实现,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小面积的牧草栽培应当尽量采取人工除草,不宜采用化学除草剂除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牧草收割茬数与间隔,需要结合其生长速度与需要饲喂的动物种类而定,倘若收割过早则会导致产量低,不利于再生;而倘若收割过晚,牧草品质过于粗老,则难以获得较高的营养价值。通常来讲,豆科牧草一般在初花前收割,并且留茬3~5cm高;禾本科牧草则在拔节前至初穗期进行收割,留茬高度为5~7cm;高大型牧草诸如杂交高粱、杂交玉米等,其留茬高度则应在10~15cm左右,并且随着收割次数的增加,其留茬高度也应逐步提升。
收割时间最好在傍晚进行,有利于牧草再生,而在高温干旱时节则不宜收割,避免造成酷喵。此外,不管何种牧草,在雨前都不宜收割,容易造成烂种。
综上所述,种草养畜不仅能够提升土地的经济利用率,促进产业链的延长,并且还能改善畜禽日粮结构,充分响应国家粮改饲政策的推行,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与当前我国农业部提出的重构新型种养关系理念相契合。然而,要实现种草养畜效益的最大化,则需要对牧草丰产栽培管理技术进行全面了解与推广,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去提高草料种植的效率,实现种养紧密结合,助推我国畜牧业新模式的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天举,陈万祥.优质牧草周年均衡供给高产栽培技术[J].贵州畜牧兽医,2017,41(2):65-66.
[2]乔淑文,郭春燕.山西地区牧草滴灌与高产栽培技术推广[J].饲料研究,2016,(17):51-53.
[3]徐绍芳.高产牧草的种类及栽培管理技术[J].农家科技旬刊,2016,(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