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玉树州草原工作站,青海玉树 815000)
“黑土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草原灾害。“黑土滩”形成的过程是,原生植被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毒杂草群落。同时,草皮融冻剥离,盖度降低、土壤裸露,土壤肥力不断降低,土壤养分丢失直至滋生盐渍化,土层变薄,退化为沙砾滩,继而成为当地“黑尘暴”的沙尘源。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公认为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区,有“亚洲水塔”之称。20世纪末,由于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等因素,这一地区的草地开始退化。黑土滩是草原上失去植被覆盖的裸露土地,如不加以控制和治理,面积将迅速扩大。由植被减少导致的水源涵养能力的下降,将直接关系到三江源每年向中下游输送的水量。为此,在治理黑土滩工程中,仅去年一年投资近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草原黑土滩治理,治理面积超过6.67万hm2。最新监测结果显示,治理区草原植被正稳步恢复,成效明显。几年以来,结合草原灭鼠、禁牧减畜等一系列手段,三江源治理黑土滩面积超过6.67万hm2。同时,对3.86万hm2半退化草地进行人工草补播,在3533.33hm2退化严重的黑土滩撒下了高原燕麦草籽。最新遥感对比监测结果显示,去年治理区域的植被已得到一定程度恢复,人工草株成活率较好,草原退化得到遏制。
玉树本地气候条件恶劣,给黑滩土的恢复治理带来不小的难度。三江源地区地处高寒,各类自然灾害频繁,雪灾、旱灾、冰雹等等,年年都有发生。由于自然条件差,草地生长周期短,也就在3个月。而枯草期,高达9个月之久,无绝对的无霜期。如此恶劣的气候条件,给退化的“黑土滩”治理带来不小的难度。为此,应根据天气播报的气候因素,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有效做好项目建设工程。
三江源大部分地区“黑土滩”型退化草地分布的地形较为复杂,多数地区山高沟深,机械无法作业。目前,取得成功的“黑土滩”型退草地治理试验区,均布置在土层深厚、条件较好的滩地,而土层较薄、砾石裸露的“黑土坡”则不适用。为此在“黑土滩”型退化草地建设上借鉴退牧还草工程牧草补播项目的成功经验,选址在土层深厚、条件较好的滩地优先实施。
三江源大部分地区地处高寒,属半湿润气候,因年积温少,蒸发量高于降水量,风大等,致使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微弱,矿化率极高,土壤粗骨性强,有机质分解缓慢,保水能力差,呈现土壤养分的供给极不协调。钾在土壤中含量比较丰富,基本可以满足牧草的生长需要,氮素处于不足状态,磷则处于极度贫乏。土壤多发育在板岩、砂岩、变质岩的坡积、洪积、冲积、冰积物母质上。由于地表平缓、相对高差小,植被退化,致使土壤类型发育单一,土体干燥是土壤的普遍特性。同时,鼠害、水蚀、风蚀比较严重,土壤表层结构受严重破坏。
“黑土滩”治理后,未能配套做好养护措施,鼠害防控不到位,草种播撒不及时,人为过度轮牧,加重对草场的破坏,都将影响到后期的草地治理工作。此外,治理后期的验收,只关注局部幼苗的生长情况,而忽视了整体指标的验收,都将给工程的治理带来不小的漏洞。
面对本地严峻的黑土滩现状,积极选育牧草新品种,及时修复破坏的草场,对增强草地生态涵养大有好处。在过往的几年,种草培育新草地,已经陆续开发诸如:老芒麦、披碱草、青海冷地早熟禾等等适合本地栽种的牧草品种。这些草种繁殖力强,根系茂盛,草质柔软、产量较高,尤其适合高寒草甸区的草场恢复。但是,应注意不同品种的混合搭配,进行混播试点,以确保栽种潜力。
鼠害在黑土滩的形成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综合治理黑土滩,在做好草地围栏禁牧的基础上,更应配合做好灭鼠工作。通过天敌灭鼠、生物毒饵灭鼠、围栏禁牧等综合措施,更好地做好黑土滩治理工作,这对于今后三江源地区生态的保护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实践作用。
“黑土滩”治理后草地的保护同样不容忽视,为此,确保退化型草地的正常发育,加强配套工程的建设更为重要和关键。在此,一方面提升家庭牧场禽畜的舍饲能力,确保牧草有充足的时间恢复。另一方面,配套做好退牧还草工程、禁牧围栏工程等等,以确保草场治理的高效。
参考文献
[1]李国荣,李希来,陈文婷,等.黄河源区退化草地水土流失规律[J].水土保持学报,2017,31(5):51-55.
[2]马宏义.“黑土滩”退化草地的治理[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33(9):20.
[3]李旭谦.青海省自然地理区域退化草地分布[J].青海草业,2017,26(3):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