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源园区国家公园管理委员会,青海玉树 815399)
气温持续升高及降水减低等为操作火灾的产生创造了良好条件[1]。尤以高寒灌丛及草原等容易出现火灾,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草原生态系统环境,过火区的草场经过大火焚烧后,对牧民生产及经济收入产生直接影响,阻碍了草原畜牧业的稳定发展;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提供大量的人力及财力的支持。而每年草原火灾的产生因为气候及地理位置不同,发生了多次不同程度的火灾。表现出较大差异性。所以,研究火灾产生极其规律等,强化草原火灾的监测及预防工作,增强防灾力度,指导减灾管理工作的开展。
青海草原火灾分布区集中在海拔较高的高寒草甸及高寒灌丛草甸等地方,空气稀薄,地势比较复杂,受到太阳强烈辐射,春季降雨量少,受多种因素影响,空气干燥,突然湿度非常低,青海草原的冬春季因为这种气候环境的影响,容易出现火灾。由春季后期至秋季,由于土壤被冻结,同时降水量逐步增加,土壤湿度开始增加,不容易发生草原火灾。青海草原火灾区因为非常高地理环境的影响冬季寒冷持续时间久,1月最冷,温度集中在零下7.0℃至17.3℃,夏季时间短、雨热同季,7月为最热月份,平均气温在8.8℃至16.4℃。由青海湖北部出发,沿着青海南部方向年降雨量逐渐增加,蒸发量开始减少,降雨月份主要集中于4~9月,在火灾发生过程中10月到来年3月降水量较少,其中,蒸发量为降水量的5~30倍,尤其步入11~3月,降水量更是较少,分布不集中。大风日数12~70 d,相比夏秋季,冬春季大风明显增加,因为冬春季降雨量明天变少,土壤水分流失得比较快,空气干燥,多次出现大风天气,为草原火灾的产生创造了外部条件。
青南高原东部、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形多是高山峡谷,地势低,降水量充沛,通常草甸草场区处在土壤水分欠佳的山地阳坡,灌丛草场处在土壤水分十分优越的山地阴坡,天然草场错综盘结,其草皮层厚度接近10~15 cm,处在特定天气环境当中,产生的草火偶尔会烧尽该层草皮,此外,残留的草根暴露在风中及牲畜践踏,导致草场减退,已经不再具有返青能力。当草火破坏灌木丛,将不容易恢复。另外,草火蔓延会带来大范围的森林火灾,损坏大面积草场资源,因为高原受气候条件因素的限制,牧草低矮,春季及冬季气候干燥,当引发火灾,将烧毁,地表物,极大减少了动物及植被数量,阻碍畜牧业生产。
冬春季青藏高原受西风带控制,高空风速很大,海拔高,高空强西风影响到地面,造成地面风速加大,风速与过火面积呈线形关系,当风速在2~4 m/s,过火面积小,易于控制,如牧草极度干枯,草火在垂直方向草根渗烧,甚至烧透整个草皮层。风速>6 m/s时,过火面积平均在30ha以上;风速>10 m/s时,过火面积在100ha+以上,如2000年10月29日,兴海县出现火灾,无论过火面积。还是损失程度是10年中最严重的一次,草场烧毁面积802ha,28~29日连续出现大风,当29日出现火源时,风速达到12 m/s,使得火场迅速蔓延、扩大。
降水对可燃物的湿度变化产生影响,冬春季高原降水量相对较少,11月至来年2月,降水量也仅有几毫米,当出现降雪天气时,因为气温较低,积雪不容易融化,将可燃物覆盖上面,隔离火源,不容易出现火灾。研究火灾案例发现,草原火灾75%多发于无降水>20天的时期,草原长期处于缺水状态,干燥的植被为火灾的产生创造了物质基础。
草原低脂高,冬春季降水量偏少白天太阳辐射较强,地气温差较大,研究火灾个例得出,地气温差18.0℃,10月、2~4月温度10℃时,草原容易出现火灾,地温超过30℃。植被吸收了众多的太阳辐射,地面温度开始上升,植物蒸腾作用开始增强,可燃物处于干燥状态,太阳辐射较强,提升了可燃物的温度,只需要少量的温度,可燃物便能燃烧,地温越高,更容易燃烧。火灾出现前14时地温会继续上升3~5d。
蒸发量(evaporation),也就是水从液态变成气态,进入大气中。研究火灾个例不难发现,日蒸发量80%于火灾出现前显著增大,其变化和大气运动状况、控制气团的属性有着及为紧密的关系因为气温及湿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蒸发量增量随着日平均风速变量的增加而增加。特别在2~4月青海草原在遭受持续的暖高压控制时,蒸发量增加,植被水分偏少、草原植被处于干燥状态,容易出现火灾。
草原火受诸多因素影响,草原火灾的发生和气象因子关系紧密。草原植被、气象要素的逐步变化对火灾的形成及产生的危害产生直接影响,随着时间延长,气象要素逐步变化,青海草原火灾形成及发展的环境因素及时空分布有存在彼此呼应的关系,有一定变化规律可寻,火灾次数随冬春季降水的增加而减少,为此,气温偏高、降水较少且分布不均是影响操作火灾增加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韩方昕,保广裕,马守存.青海省玉树地区草原火灾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J].青海农林科技,2014,(4):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