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一芳
近日,“闪辞”话题吸引公众关注。报告显示,“95后”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职之间为7个月,远远低于“80后”“90后”群体,成为“闪辞”主力军。对此,有人批评说,这样的离职速度“太任性”,认为“95后”怕苦怕累,缺乏负责任心,更有甚者戏谑,“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
客观地说,这种报告样本采集样本有限,数据呈现也未必准确,并不足以概括95后职场新人的工作状态。但现在很多年轻人越来越坐不住,却是大家的一个普遍感受。随着就业机会和选择的增加,辞职似乎成了一件简单的事,一言不合,说走就走的不乏其人,甚至“加班太多”“离家太远”等看起来不可名状的理由,都成了辞职的动因。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年轻人“闪辞”现象呢?对于“闪辞”这种现象,离职者觉得是在“勇于追求并且忠于自我”,而有些人则认为这是在“不知安分地折腾”,比如,有企业老板指责这些年轻人“说不干就不干了,无视企业章程”,有高校就业指导老师说他们“个性张扬”“太理想化”“头脑发热”,也有人力资源专家说“闪辞”不利于职业发展。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总体来看,对“闪辞”现象持批评态度者居多。
不过笔者以为,我们的社会对“闪辞”现象也应多些包容。因为变动的时代赋予人们更多的可能,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在行业风口变换,产品迭代频繁的当下,指望一个20出头的年轻人在一个行业一个单位干一辈子可能并不现实。相比于“老一辈”员工来说,如今的年轻人没有太多的思想包袱和后顾之忧,今天的时代社会资源多、机会多、选择多,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跟着感觉走”,也有了足够的韧性和宽容度,去接纳这些年轻人的“任性”和“折腾”,去包容他们的“朝秦暮楚”,这无疑是一种时代进步。
当然,对于“闪辞”一族来说,确实迫切需要克服浮躁的心态。毕竟,不论是职业成长,还是人生历练,都需要时间慢慢积淀。如果说动辄讲情怀显得有些奢侈,那么在变动不羁中保持一份内心的定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职业有理想、思想有主见、生活有追求并没有错,难得的是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它。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制定更加清晰的职业规划,需要更加脚踏实地,秉持一份匠人的初心,不断打磨提升自己的技能,这其实不只是一堂职场必修课,也是一堂人生必修课。而用人单位也要在人文关怀、待遇提高、工作环境改善等方面创造条件,让求职者对企业文化能认同,对职业前景有预期,从而避免“闪辞”带来的多种负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