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妍
(丹东市第三医院精神五疗科,辽宁 丹东 118000)
失眠症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睡眠障碍,其主要表现为早睡、难以入睡、睡眠维持困难等。据统计,约有17%的人群患有失眠。长期失眠会严重危害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当前采用药物治疗失眠症的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而个性化睡眠护理干预可通过行为疗法、心理疗法、刺激控制程序、睡眠卫生指导等多种方式结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1]。本研究旨在探讨个性化睡眠护理干预对重度失眠症的临床效果,以期为重度失眠症的护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1 临床资料:将本院收治的56例重度失眠患者随机分至对照组(n=28例)和观察组(n=2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关于失眠症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神志清楚,可配合临床护理。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排除语言、人格、智力障碍者,排除药物及酒精依赖者。对照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30~70岁,平均(45.52±2.26)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5.52±1.19)年。观察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30~70岁,平均(45.58±2.41)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5.54±1.15)年。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无差异,P>0.05,均衡可比。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包括常规睡眠宣教、用药指导、生命体征监测等。观察组施以个性化睡眠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睡眠评估。首先了解困扰患者睡眠的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结合患者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家庭环境等,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睡眠护理干预。②环境干预。保持病房内的舒适、安静及整洁,调节病房温度控制在22~25 ℃,湿度控制在50%~60%,确保病房内无异味,空气清新。根据患者的生物节律及个人习惯,科学安排患者的睡眠时间。尽量在日间完成各项诊疗护理操作,如必须在夜间完成操作,应尽量集中进行操作,避免对患者的睡眠造成影响。严格限制患者的探视时间,禁止夜间陪护。将病房内的监护仪声音、报警声、信号灯调到最小范围,及早撤离不必要的设备仪器。③睡眠干预。建立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告知患者午睡时间控制在30 min内,告知患者在睡前4 h内禁止摄入浓茶、咖啡等,睡前2 h内告知患者应避免阅读刺激性报刊或过度用脑,睡前30 min,使用热水泡脚,按摩足底穴位。告知患者尽量在睡意出现时再卧床,若卧床后15~20 min仍不能入睡,应强制起床。设定起床时间,不管睡眠时间是否足够,均必须按时起床,以养成良好的睡眠节律。
1.3 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的觉醒次数、觉醒时间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所有的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均使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作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的统计方法;以(±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作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的统计方法,P<0.05则表示统计结果有意义。
经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觉醒次数分别为(4.86±1.02)次、(1.24±0.34)次;觉醒时间分别为(26.65±4.52)min、(10.58±2.13)min;PSQI总分分别为(8.64±1.81)分、(5.52±1.33)分;经t检验,观察组的觉醒次数、觉醒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SQI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
失眠症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研究理论认为失眠症的发生主要与病理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生活事件等有关。长时间的失眠会导致患者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情志失调、烦躁等,严重还会影响患者的呼吸系统及免疫系统[2]。临床对失眠症的治疗主要应用药物治疗,而药物治疗仅能暂时缓解患者的失眠症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问题,且催眠药物的滥用极易导致药物依赖、不良反应等[3]。在个性化睡眠护理干预中,首先了解患者出现失眠的原因,并针对失眠原因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本研究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睡眠护理干预,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觉醒次数、觉醒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SQI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在重度失眠症患者中施以个性化睡眠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1] 唐秋枫,徐恩美,田春艳,等.失眠症患者应用个性化睡眠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43(4):691-694.
[2] 张丽玲,赵敬霞,米惠如,等.失眠症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5):1693-1695.
[3] 陈华萍,黄益军,邓玮筠,等.耳穴贴压结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3,31(5):617-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