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伟
(丹东市中医院麻醉科,辽宁 丹东118000)
行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麻醉及手术期间体温可能会受周围环境温度、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暴露体表面积、手术期间输入液体的温度等一些列相关因素影响,临床上将手术及麻醉期间体温低于35 ℃的称为低体温,据报道该情况发生率高达60%左右,而老年患者发病率高达75%以上[1]。患者低温时间过久可能会影响心脏功能、免疫功能以及自身凝血机制,对手术预后产生负影响。本文选取我院拟行全麻手术老年患者从手术时间和麻醉及手术期间是否采取适当保温措施两方面进行研究,具体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丹东市中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拟择期行全麻手术老年患者共108例,入选标准为年龄均为55~80岁老年患者,已明确诊断需要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所有入选患者均无合并其他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功能、血液病、恶性肿瘤等并发症;入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且正式签署知情同意文件。将108例患者依据手术时间长短进行分组,A组为手术时间超过120 min共58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67.32±2.26)岁;B组为手术时间低于120 min患者共5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68.10±3.31)岁;依据麻醉及手术期间是否采取一定保温措施再分为两组,C组为常温下实施麻醉及手术共49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4.97±1.66)岁;D组为采取一定保温措施组共59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68.01±1.25)岁;经χ2检验、t检验,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手术及麻醉室处于恒定温度25 ℃,A、B、C组患者麻醉实施前可以给予患者无菌薄绵被避免着凉,对手术区域消毒时尽量减少体表暴露面积,检测患者血压、体温、脉搏、呼吸、心率、指脉氧等生理指标,D组患者为保温组采取在覆盖一定厚度无菌毛毯同时,可以给予固定40 ℃左右热风轻轻吹拂,建立静脉通时可以将输液器及所属液体在允许情况下适度提升温度,术后适当提升手术室内室温。体温的测量方法为放置食管温度探头,以此掌握患者实时体温清理并对麻醉前,麻醉后,术前,术中,术后患者的中心体温进行记录。
1.3 观察指标:麻醉前,麻醉后,术前,术中,术后患者的中心体温值为本研究观察指标,其中体温判定标准参照中华麻醉学杂志中《麻醉基础监测标准的再认识》[2]的标准:将中心体温按照体温值设定为:①轻度低体温:36.0~34.0 ℃;②中度低体温:34.0~32.0 ℃;③重度低体温:<320 ℃。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以t检验进行;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以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测量各组患者麻醉前,术中,术后体温值,发现全麻手术期间患者各阶段体温值均有所降低,其中A组患者体温较B组降低更为明显,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在实施了一定保温措施后的D组各阶段体温值下降幅度显著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全麻手术期间患者发生低体温现象临床较为常见,导致患者低体温改变的相关因素较复杂,可能与患者年龄,所处室温缓解,手术暴露体表面积,手术时间,是否采取相应保温措施等相关[3]。本研究中选取老年拟行全麻手术患者108例,着手于手术时间和是否采取保温措施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测量各组患者麻醉前,术中,术后体温值,发现全麻手术期间患者各阶段体温值均有所降低,其中A组患者体温较B组降低更为明显,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在实施了一定保温措施后的D组各阶段体温值下降幅度显著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手术时间与是否采取保温措施是全身麻醉老年患者出血低体温状态的相关影响因素,综上临床工作中麻醉师与术者应尽量熟练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术前做好方案尽可能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另外在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应注意监测患者中心体温变化,嘱患者注意保暖,从而降低低体温发生率,预防由此引起的相关并发症。
[1] 陈淑贞,蔡骅.不同保温措施对麻醉复苏室全身麻醉老年患者体温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5,36(16):3612-3613.
[2] 汪红,赵晶,高卉,等.麻醉基础监测标准的再认识[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6,36(2):133-135.
[3] 熊彦,包天秀,江颖,等.核心体温维持对老年腹腔手术患者围麻醉期的临床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4):1095-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