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静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一医院骨外科,湖北 丹江口 442700)
从临床来看,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手术后患者发生率比较高的一项并发症,患者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局部肿胀、疼痛,该疾病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还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乃至治疗效果[1];为了保证骨科手术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本次研究将以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接收的4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对护理干预在该类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加以探索。
1.1 一般资料:将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接收的40例骨科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任选其中20例给予结合普通模式护理,为对照组,而另外20例患者则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为观察组。观察组,男性13例、女性7例,患者平均年龄(44.7±9.1)岁,包括:胫腓骨骨折5例、膝关节骨折7例、髋部骨折8例;对照组(n=20),男性14例、女性6例,患者平均年龄(45.2±8.5)岁,包括:胫腓骨骨折6例、膝关节骨折6例、髋部骨折8例。对比提示,两组患者上述指标之间不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
1.2 方法:观察组患者行护理干预,执行过程包括:①健康指导:多数患者缺乏术后并发症的正确认识;因此,护理人员首先应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以及影响详细告知患者,以便让患者能够提高警惕并做好心理准备;对于合并有糖尿病、肥胖、高龄患者或长期吸烟的患者,则要将其列为重点指导对象,告知其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以便提高其治疗依从性[2];②术中干预:手术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手术的需要,将患者调整至合理的体位,并对患者下肢的大腿及膝盖部位予以相应的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在手术过程中对其四肢或盆腔临近静脉周围的护理操作,护理人员应该尽可能的控制操作力度和准确性,降低对患者的静脉内膜的损伤;③药物干预:从临床实践来看,低分子肝素被认为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药物,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每天对患者注射1~2次;也可指导患者适当的使用华法林预防;④饮食干预:康复阶段患者的饮食必须保证四低一高的基本原则[3],即“低糖、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热量、高纤维膳食”;如果患者在饮食中有不良嗜好,则要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应的指导和监督;此外,为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在具体饮食计划的制订时还应尽量参考患者的个人饮食习惯;⑤运动干预:术后尽早进行功能康复锻炼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最有效措施;但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无论是被动锻炼和主动锻炼,都必须严格遵循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对照组则实施骨科常规护理。
1.3 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另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针对本次研究中的各项数据,巨通过SPSS19.0加以处理,对于计数数据按照%表示,以χ2检测,而计量数据则按照(±s)表示,给予t检测,P<0.05则表明数据间存在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以。
2.1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仅2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对照组则有6例患者出现,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χ2=13.2514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问卷结果提示,在本次治疗中观察组17例患者对护理服务较为满意,而对照组仅为13例,在满意患者所占比例上,观察组占据显著优势,P<0.05,χ2=18.0571具备统计学意义。
护理干预是一项全新的护理理念,相比于传统护理他更加重视患者在整个护理中的主观感受和能动性作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高发性,本次研究中我们首先通过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让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进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在术后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辅以相应的药物干预、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进而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控制到最低。最终结果的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不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得到了更为显著的控制;其次,随着护理中更加深入的应用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更高,这也反映了干预理念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归纳出研究结论:干预理念作用在骨科手术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同时,随着护理质量的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有相应的提高,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 王娟.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中外医疗,2015,34(1):161-162.
[2] 谭赛云.系统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9):321-322.
[3] 汤华英.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7):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