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积石山县银川乡畜牧兽医站,731707;2.甘肃省积石山县畜牧局,731700)
《医林改错》是清代医学家王清任编撰的一本医书,该书纠正了前人关于脏腑记载上的一些错误,临床上对人的血瘀证、半身不遂等病证的证治有独到之处,所记载活血化瘀方剂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如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等。这些方剂还移用至兽医临床上。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挖掘和验证。现将用《医林改错》这两个方剂为基础方,随症加减,治疗家畜疾病的体会报道于后,仅供同行参考。
1.1 组成:当归 45g、生地 50g、牛膝 40g、红花20g、桃仁 50g、柴胡 25g、枳壳 30g、赤芍 35g、川芎20g、桔梗 25g、甘草 20g,共为末,开水冲,同调灌服。主治:跌打损伤及血瘀气滞诸证。
1.2 方义:本方是主要用于治疗一切血瘀气滞之证的基础方。方中当归、红花、桃仁活血祛瘀为主药;川芎、赤芍协助主药活血行气为辅药;生地养阴活血,牛膝祛瘀滞、通血脉,枳壳、柴胡、桔梗理气行滞,使气行瘀散均为佐药;甘草协调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活血行气,理气止痛。特别是用本方治疗跌打损伤及血瘀气滞等证时,应加重川芎、红花的用量。应该注意的是,因本方祛瘀药较多,非确有血瘀证者不宜使用。
1.3 典型病例 2012年10月31日,积石山县别藏乡那末沟村8社的李某,饲养的一匹8岁的铁青母驴,于9月20日产下一母仔,由于生产顺利和一切正常未加特别的护理,于是从29日傍晚5时开始出现腹痛现象,食欲减弱,并逐渐加重。故前来求治。检查∶身体瘦弱,被毛粗乱,精神萎靡不振,P74 次/分钟,R61 次/分钟,T38.3℃,眼结苍白,口温凉,口腔湿润而滑利,根据以上症状诊断为血瘀气滞症。方用∶当归45g、生地50g、牛膝40g、红花20g、桃仁50g、柴胡25g、枳壳30g、赤芍35g、川芎 20g、桔梗 25g、甘草 20g、加山楂 50g、神曲 60g、麦芽 50g、砂仁 30g,共为末,开水冲,温后加白酒300ml一次缓慢灌服,每日一剂,连用3天后病情好转,应畜主要求,按上方去山楂、神曲、麦芽,同法再服10剂。用以上方法治疗该同类病畜68例(其中:马类家畜19例,牛33例,羊16例),除1例羊治疗中屠宰外,其余全部治愈。
2.1 组成:黄芪 300g、当归 40g、赤芍 30g、地龙30g、川芎 30g、桃仁 35g、红花 30g,共为末,开水冲,温后加散白酒300ml,同调后缓慢一次灌服。主治:中风症。症见腰腿瘫痪,四肢软弱无力,口角流涎,口眼歪斜,视力障碍等。
2.2 方义 本方是主要治疗中风后遗症之要方。为补气药和活血祛瘀药配伍之剂。主要用于气血瘀阻脑血管脉络;或中风后,气虚血滞瘀阻所致。治宜补气活血通络。全方理气药用量较小,因其主要目的不在于逐瘀,而在于活血通络。故重用生黄芪为主,乃取其力专性走,周行全身,以助推动诸药之力,共成补气通络、恢复瘘废之功。临床上常用于脑振荡及脑炎后遗症,而具有中风症状者。但患畜必须体温正常,出血停止时方可投服。但本方中的黄芪量不宜轻,祛瘀药量不宜重。
2.3 典型病例 2017年10月14日,甘肃省积石山县银川乡张家村张某饲养的一条土黄色骒骡,16天以前到县畜牧兽医站因中暑引起急性脑膜炎进行过治疗,7天后基本痊愈。从前一日开始,出现了精神痴呆、神志不清的现象,口角流涎,饮食急剧下降,并逐渐加重。故前来求治。检查:精神沉靡,被毛粗乱,目瞪口呆,T37.9C°,P78 次/分钟,R53次/分钟。根据以上症状判定为脑炎后遗症(中风)证。 方用: 黄芪 300g、当归 40g、赤芍30g、地龙 30g、川芎 30g、桃仁 35g、红花 30g,混合后水煎30分钟,温后去渣一次缓慢投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3剂后见效,连用8天后痊愈。共计用此方治疗脑膜炎、脑振荡、中风等各类病畜73例,无效1例,死亡1例,其余全部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