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好茶 从历史走向未来

2018-01-22 01:14
贵茶 2018年5期
关键词:屯堡安顺茶树

儿时读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意境,便是安顺生态最好的写照。凉爽通透、湿润清新,是嘉木最宜生长之地。八九十年代的安顺茶在贵阳茶市的占有率很高,当时我最爱喝的便是安顺茶。加之那时省内景点给我印象最深是黄果树瀑布,安顺的茶与景,便构成我童年对诗意栖居生活的美好向往,直至今天,我喝安顺茶都有着很深的情景代入感。

安顺茶,在历史脉络与翠绿叶香之间,在苦与甜的香味间,给我们营造了一个辽阔的品饮空间。安顺自古出产茶叶,当地先民早有采茶食饮、健身治病之习。宋代《太平寰宇记》中,有夷州、播州、恩州以茶为土贡的记载,是为贵州有贡茶的开始。安顺市普定县化处镇的“朵贝茶”是贵州进贡的名茶,时至今日,在化处镇朵贝村、张家寨、播仁村等地,仍有历代所种之古树,至今仍然枝叶繁茂。

建国前,安顺人将安顺茶销往全国各地,从早期挑担贩茶到后来落地开店,从东北到两广,都有安顺茶人的身影。西秀区、普定县、镇宁县、紫云县、关岭县都有分布历代种植的老茶树,并被挂牌保护,科学开发。安顺古茶树以中小叶种居多,通过上千年的繁衍,形成的古茶树叶形多种多样,其中以团叶、柳叶最具特色。据传柳叶种古茶树最早源于明朝初年“调北征南”的屯堡人所带来的古老名茶品种“竹叶青”。

安顺的茶树连接起人与人,串联起人与历史、文化。安顺茶的发展与安顺屯堡文化以及少数民族文化密不可分。屯堡人是明初“调北征南”来到黔地的中原人,入黔后保留了许多当地的生活习俗。在当时的汉族大迁徙中,入黔的除了人口,还有在当时较为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人工种茶、制茶技艺。《续修安顺府志》记载:“东乡二堡至石板房一带,土多砂质,宜于种茶;故山麓、园畔茶林几遍,而以诸屯所产尤为佳。”“东南乡旧州一带,茶植于丘垄之间,不碍园艺,比户有之……色香味俱佳,茶商称为上品。”

承载着历史好评的安顺茶,在黔山秀水的恩泽浸润下,已树起新的航标,对农残、污染物超标“零容忍”,从组织领导、标准化生产、生产过程管控、质量安全监测等环节,建立起茶叶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干净”成为安顺茶自律的底气。

近年来,在贵州全省茶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安顺茶人也在不断探索,开始制作翠芽、毛尖、龙井一类等级更高的名优茶,在夏秋季节探索红茶、黑茶、白茶的制作。目前,安顺正瞄准品牌建设机遇,致力研发和打响具有贵州地域特质的名优茶品牌,并已取得一定成效,其区域知名品牌“瀑布毛峰”获评“贵州省五大名茶”称号,“朵贝贡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同时,安顺大力发展“茶旅一体化”产业,推进现代化、标准化茶园建设。结合省茶科所、安顺职业技术学院等平台技术力量,从各方面提升安顺茶品质。安顺茶叶也在逐步从过去普通的农业“产品”,变成代表安顺特色和安顺文化的“特色商品。”如今,茶产业是安顺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也是安顺农业现代化产业规划布局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板块。安顺茶叶,在新的历史时期,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猜你喜欢
屯堡安顺茶树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安顺学院获批新增两个本科专业
屯堡社会与乡村振兴暨贵州省屯堡研究会2021年学术年会在安顺学院召开
乡村振兴·安顺宣言
平和白芽奇兰的修剪技术要点
茶树工厂化育苗的关键影响因子探析
幼年茶树如何定型修剪
情定安顺的“白衣天使”
金昌浩油画作品选
中国明史学会屯堡研究分会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