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各城市名字由来

2018-01-22 00:32文安可
老友 2018年12期
关键词:豫章鹰潭萍乡

文安可

江西省,简称赣。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为省名,又因为江西省最大河流为赣江而得简称,“自江北视江南,江东在左,江西在右”,别称江右。自古以来,江西人文荟萃、物产富饶,有“文章节义之邦,白鹤鱼米之国”之美誉。江西共有11个设区市,其得名也各有渊源。

南昌:据《汉书》记载,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颍阴侯灌婴奉命驻军南昌,修筑“灌城”,次年修筑城池,称为“灌婴城”,开创南昌建城史,并取“昌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定名“南昌”。唐宋时期,南昌为江南西道及洪前治所,为东南有名的都会,故又称“洪都”。南昌还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八一起义举世闻名,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此,故南昌又有“英雄城”之美称。

九江:九江之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九江孔殷”“过九江至东陵”等记载。九江称谓的来历有两种:一是“九”为古代中国人认为的最大数字,“九江”的意思是“众水汇集的地方”,“九”是虚指;二是“湖汉九水(即赣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泽也”,即九条江河汇集的地方,“九”是实指。长江流经九江水域境内,与鄱阳湖和赣、鄂、皖三省毗连的河流汇集,百川归海,水势浩渺,江面壮阔。

赣州:赣州因位处赣江上游,江西南部,并于清康熙年间和民国初先后置分巡赣南道和赣南道,故俗称“赣南”;因宋代分设南安、虔(赣)州两个行政区,又称“南赣”;因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南康郡为虔州,故又称“虔州”;南宋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以“虔”字为虎头,虔州号“虎头城”,因有虔杀之意,非佳名,诏改虔州为赣州,取章、贡二水合流之义,赣州名始于此。

吉安: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废吉州军事,置吉州路总管府,领庐陵等8县;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改吉州路为吉安路,辖吉水、安福、泰和、永新四州,取吉水、安福两州各一字命名为吉安路,寓“吉泰民安”之意,“吉安”之名自此始。

抚州:夏禹时地处扬州域,春秋时为百越之地,战国时属楚,秦时属扬州九江郡,汉改九江郡为豫章郡。汉高帝五年,建南城县,属豫章郡。东汉永元八年(公元96年),分南城一部置临汝县,县治设在今抚州市,仍属豫章郡。三国时为吴地,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建临川郡,郡治设在临汝县。两晋、南朝相沿。南朝梁陈时,以今之崇仁、丰城、永丰、新干等县增置巴山郡。临川郡初属江州,陈武帝时与巴山郡同属高州。隋开皇九年废郡扩州,以临川郡并巴山郡之一部置抚州,隶属洪州总管府,抚州从此定名。

景德镇:汉代有“新平冶陶,始于汉世”之说,东晋时设立新平镇,因坐落在美丽的昌江之南,唐代称之为昌南镇,当时隶属饶州浮梁县。唐代制瓷业有很大的发展,烧制的瓷器“胎薄、色素润”,五代时期生产出青瓷和白瓷,随后宋代成功烧造了有“冰肌玉骨”美誉的青白瓷(又名影青瓷),并得到宋真宗的厚爱。宋景德年间,真宗皇帝命令昌南镇烧造御用瓷器,并把他的年号“景德”赐给昌南镇作为地名,昌南镇从此改名为景德镇。

上饶:上饶古属扬州,春秋为吴越之地。自东汉建安年间析豫章郡地设置鄱阳郡(析余汗地置上饶县)以来,已有1700多年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上饶的政区设置几经变动。晋时,鄱阳郡改为信安,南朝改吴州,隋朝改饶州,明朝分设饶州府、广信府。上饶东邻浙江,北接安徽,南连福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八省通衢”“豫章第一门户”的称谓,得名于“山郁珍奇、上乘富饶”。

新余:三国吴宝鼎二年(公元267年)析宜春县置新渝县,属安成郡。因主川袁河中游原称渝水得名。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县名因传写之误将渝改为喻,以后相承作喻。1957年5月,国务院公布,将新喻改名新余。1960年9月,为适应钢铁工业发展,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新余县设立新余市,由省直辖。1963年,由于新余钢铁工业建设规模压缩,撤销新余市,恢复新余县,仍属宜春专区(后改称宜春地区)。198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新余市,并将宜春地区的分宜县划归新余市管辖。

鹰潭:鹰潭以驻地旧名鹰潭坊得名。其信江南岸龙头山下有一深潭,“急流漩其中,雄鹰舞其上”,故名鹰潭。唐以来属贵溪县地。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置鹰潭巡检司,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设鹰潭镇,属贵溪县。1957年升县级鹰潭镇。1958年复为贵溪县辖镇。1960年再次升为上饶专区直辖县级镇。1979年改镇为县级鹰潭市,属上饶地区。1983年升为地级鹰潭市,原县级鹰潭市境置月湖区,上饶地区贵溪、余江2县来属。

宜春:宜春自古被誉为“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正德袁州府志·祠庙》记载:“旧志本府城隍庙记,古城为汉将军灌婴所筑,庙即祀之。”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分九江郡地立淮南国,又分淮南国地立豫章郡,令天下郡邑皆筑城,大将灌婴筑宜春城,始立宜春县。宜春之名源于城西美泉(今宜春灵泉),以其“夏冷冬暖,莹媚如春,饮之宜人”而得名。后来隋朝建州时,为了纪念汉代名士袁京,定名袁州。20世纪下半叶,复称宜春地区、宜春市。

萍乡:古代萍乡生有一种水面浮生植物萍草,是萍草之乡,故称“萍乡”。唐宪宗时,宰相李吉甫编写的《元和郡县志》记载了萍乡地名,并说明“此地多生萍草,因以为名”。三国吴宝鼎二年置萍乡县,1960年设萍乡市。还有一说,春秋战国时,楚昭王路过萍乡,在过河时见河面上游有东西顺流而下,“直触王舟,舟人取之,王大怪之,遍问群臣,莫之能识”。楚昭王派使臣带着那物去请教孔子,孔子见物惊喜地说:“这是萍实,乃吉祥之物,只有成霸业的国君才能得到呀!”后来,人们称这里为萍实里,又叫萍乡。

猜你喜欢
豫章鹰潭萍乡
刘江宁作品
我在萍乡过春节
Spring Festival in Pingxiang 我在萍乡过春节 Fawn Li
鹰潭火车文化研究
灿若星辰——音舞诗画《1921·豫章那个班》主题曲
用音乐唱响萍乡故事——《萍乡百年原创歌曲精选》新书首发
萍乡春锣的起源和流变
豫章文化内涵研究
“豫章书院”办成戒网瘾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