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关系紧张源自互不信任

2018-01-21 17:35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18年11期
关键词:陈女士刘女士家长

“如今的家长们只要聚在一起,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抱怨学校、抱怨老师、抱怨教育。”一位小学生家长说。另一方面,老师们普遍对家长也有不满,认为现在的家长太娇慣孩子,要求也太多。

不可否认,家长和老师及学校之间存在一条鸿沟,而且,这条鸿沟是隐形的,因为,站在鸿沟两端的人并非不沟通、不交流,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向“对岸”传递着信息,但是又彼此互不信任,在不信任基础上搭建起来的“桥梁”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

“自从我给班级作了贡献,老师对我客气多了”

当了家长就要忙着为班里作“贡献”,以换取老师对自己孩子的关注和照顾,如今这成了城市中小学极为普遍的现象。

最近,北京的刘女士就在这件事上颇感力不从心。

刘女士在出版社工作,女儿9月刚上小学。开学没几天,家长们就自发成立了一个家长委员会,刘女士就在其中。

这是刘女士求之不得的事。

可是,两次家委会会议后,刘女士发现,如果没能事事想在前面,即使进入了家委会也不意味着自然获得了为班级“作贡献”的机会。

第一次开会,参会的共有11名家长,加上刘女士只有两个家长空手而来,有的家长拿来了丈量好尺寸的窗帘,有的拿着拖把,有的拿着孩子冬天挂大衣的衣架。一看这阵势,刘女士颇感不安,但看到还有一位家长跟自己一样,才稍稍安心。

没想到,会议结束的时候,空手而来的家长变成只剩下刘女士一位了,原来跟她“作伴”的那位,趁着大家讨论的时候打了几个电话,没多久,若干盆绿色植物送到教室,每个窗台上都点缀了绿色。

“我根本想象不出来,这些家长是用什么时间摸清了班里的情况,他们拿来的东西不仅是班里急需的,同时还是尺寸、大小、样式正好的。”刘女士说。

为了能讨好班里的老师,家长们确实在使出浑身解数。送礼、送钱是最没有创意的招数,最让人羡慕的是,能找到帮老师解决难题的机会。

云南的陈女士就抓到了这样一次机会。

“十一”长假前,老师告诉家长班里要做墙报,不仅需要艺术设计,同时还要进行专业的、大篇幅的打印,希望有能力的家长帮忙。

结果,很多家长都纷纷表示可以承担,陈女士也报名了。

不过,陈女士心里很忐忑,因为她既没学过艺术也不是搞设计的,没想到,老师最后把这个差事交给了她。

接到任务后,陈女士找到自己一个朋友帮忙,整整一个星期,设计、修改、再设计、再修改,终于完成了任务。为了表示感谢,陈女士给了朋友500元。

家长付出了金钱、精力等“努力”后,必然渴望得到回报。

“墙报每学期才更换一次,这种一年只有两次的机会多么难得呀。”陈女士很是兴奋,更让陈女士兴奋的是,自从墙报贴到墙上之后,老师对她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从原来的不冷不热变成现在的客气、热情。

“老师对我的态度客气多了,我想她对我儿子也不会差的。”陈女士充满期待。

“家长每天不要总琢磨怎么给老师送礼或者请吃饭,有那个工夫不如多陪陪孩子”

“我很能理解家长的这种期待,我也刚当了妈妈,也希望将来我的孩子能受到老师的关注。”山东东营一所小学的一年级班主任李丽(化名)老师说。

一位北京的老师说,刚刚过去的中秋节,不少家长都给老师送了月饼,尤其是那些“关键年级”的老师收到的礼物更多,而且不少家长在月饼盒里夹带着东西,据说有电话卡、购物卡、礼品卡。

但其实,大多数老师并不像家长想象的那样,只有收了家长的礼物才会对孩子好。只要是稍有些教育理想的老师就会希望看到自己教的孩子取得进步。“我更希望家长每天不要总琢磨怎么给老师送礼或者请吃饭,有那个工夫不如多陪陪孩子。”李丽老师说,“关注一下孩子的情况,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教育和有针对性的改进,其实是对老师更大的支持。”

据北京一位姓冯的小学老师介绍,现在的家长走两个极端,一种是一门心思琢磨给老师送礼的,一种是一门心思给老师挑刺的。前些日子,冯老师所在的小学出了这样一件事,一个男生在体育课上打同学,下课时老师让这个孩子站在操场上“自我反省”,家长来接孩子的时候,老师还在教育他。结果这个妈妈第二天找到了校长,让那位体育老师为“体罚”孩子而向自己道歉,这位妈妈还找了好几个家长来见证这个过程。

体育老师虽然也觉得委屈,不过还是在那位妈妈的强烈要求下道了歉。后来这位妈妈把当天发生的事情放到了家长的QQ群中,很多家长向学校提出希望更换体育老师。

“现在不像以前了,有时候真的不敢管学生,孩子在家里随口讲的一句话都有可能引来家长到学校一番理论。”冯老师说,所以,她现在除了留作业、开家长会,尽可能避免和家长进行单独的、太深入的沟通。

放弃对立才有可能取得信任

家长对老师的尊敬是出于功利的目的,老师对家长的客气藏着“敬而远之”的心理,家校矛盾就来自这种互相的不信任上。

互相不信任,“家长和教师都各负一半的责任”。江苏省特级教师王栋生说,既然把孩子交给了学校,家长就要尽可能少对学校的教育进行干预,“让学校安静点儿,把对学校监督的责任交给社会,交给专门的机构”。

复旦大学博士、教育学者付小平也认为,现在的家长太“宝贝”孩子了,哪怕受了一点点委屈都不行,“这其实是把孩子看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剥夺了孩子自己面对社会的机会”。付小平说,其实,孩子只有经历过挫折才能知道如何避免挫折,只有经历过伤害才能学会如何躲过伤害,“只有经历才能让孩子成长”。

“在遇到问题时,双方都不能以对立的心态来解决。尤其家长,既要看到教师的有限性,又要明白教师对孩子深刻的影响,所以不要激化矛盾。家长及老师如何处理彼此间的分歧,本身就是一种教材,孩子在旁边会看得很清楚,也会学到些东西。”教育专家、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说,理性的态度才能有助于家长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女儿的教育上,经常会遇到不赞同老师做法的时候,无关紧要的小事情,有可能妥协;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上,不妥协。比如老师用写作业来惩罚孩子,我是绝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的,因为它会终身性地损害孩子的学习兴趣。但不妥协并不意味着和老师形成对立关系,我会尽可能寻找一种恰当的方式解决,哪怕这个方式看起来有些匪夷所思。”尹建莉说,“当然这一切首先要建立在家长拥有一个科学的教育观上。”

放弃对立,家长和学校、教师之间还是能进行良好沟通的,因为“家长和老师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希望能把孩子教育好”。付小平说。

付小平建议,现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大中城市的学校都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网络平台,学校完全可以把这个平台向家长开放,家长对学校对老师有意见和建议时,可以及时发布到平台上,学校不仅可以及时地向家长公布各种信息,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校和班级的一些举措进行及时解释。

“现在学校之所以不愿意做这个事,其实是怕家长进行太多的负面情绪的宣泄。”付小平说,“其实,‘堵不如‘疏,家长的焦虑释放了,很多矛盾也就好解决。”

(来源:《中国青年报》 樊未晨/文)

猜你喜欢
陈女士刘女士家长
请允许我 细细地回忆她
请允许我细细地回忆她
家长错了
删完转账短信才知上当
申请退款变“贷款”女子险被骗1万
房屋漏水拒交物业费业主卖房搬家保安却不放行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打工妹做生意被骗走五万
宠物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