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杰
(丹东市第一医院口腔科,辽宁 丹东 118000)
颌面部恶性肿瘤是一种常见的面部肿瘤类型,手术是颌面部肿瘤的常见治疗方式,但手术后大多患者均会出现畸形的发生。大多患者由于担心手术效果及面部的美观,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1]。笔者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以期为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实践指导。
1.1 一般资料:将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36例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8例)和对照组(n=68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50~80岁,平均(64.46±3.32)岁;肿瘤类型:皮肤癌6例,颌骨恶性肿瘤19例,牙龈癌19例,舌癌24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50~80岁,平均(64.49±3.35)岁;肿瘤类型:皮肤癌7例,颌骨恶性肿瘤18例,牙龈癌20例,舌癌23例。观察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等一般资料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结果均显示P>0.05,表示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
1.2 方法:观察组研究对象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首先与患者建立好良好的护患关系,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同时注意态度要礼貌、诚恳,让患者感受到周围人群的关怀。同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的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心理评估结果施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同时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让患者在舒适的住院环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积极动员患者家属加入到护理干预队伍中,让患者家属了解到不良情绪对预后的影响,告知患者应多关心、体贴患者。同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颌面部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并通过播放视频、图片等形式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避免患者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对照组研究对象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手术配合、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口腔护理、引流管护理、皮肤护理等。
1.3 观察指标:采用SAS量表、SDS量表分别评估两组研究对象的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情况。SAS量表、SDS量表满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统计均使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其中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百分数、(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的SAS量表评分分别为(62.26±3.36)分、(62.28±3.40)分;SDS量表评分分别为(61.19±3.23)分、(61.15±3.11)分;经t检验,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的SAS量表、SDS量表评分比较,统计结果均显示P>0.05。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的SAS量表评分分别为(53.30±2.94)分、(41.13±2.25)分;SDS量表评分分别为(52.25±2.87)分、(40.06±2.14)分;经t检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研究对象的SAS量表、SDS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
大多颌面部恶性肿瘤者手术后均会出现面部美观度下降、颌面部功能缺陷等,因此大多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由于担心手术效果及颌面部的美观度,均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这种不良心理若不及时进行疏导,极易导致患者机体出现内分泌失调、抵抗力下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研究对象的SAS量表、SDS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由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患者的甲状腺激素、皮质类固醇等激素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从而对患者的高级神经活动受到影响。而手术后引起的生理疼痛及不适均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心理护理干预可加强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护理人员积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同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施以针对性心理疏导,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系统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的重要因素[3],因此本研究积极调动患者家属的积极性,争取患者家属的支持,让患者感受到来自患者家属的关怀,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不良情绪。
综上所述,在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中施以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