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元萍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石门镇畜牧兽医站,甘肃 武威 733204)
2017年2月3日,石门镇马营坡村养殖户吴某的一头奶牛,体重380 kg,产犊后8 h胎衣仍未排出。技术人员及时进行治疗。
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很多,主要和产后子宫收缩无力及胎盘未成熟或老化、充血、水肿、发炎、胎盘构造有关。
饲料单纯缺乏钙、硒及VA和VE等,母牛消瘦或过肥,奶牛妊娠后期运动不足,胎水过多,胎儿过大,双胎,早产难产等引起子宫迟缓。
妊娠期如果胎盘受到各种感染而发生胎炎,会引起结缔组织增生,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发生粘连。
牛胎盘属于上皮绒毛膜混合型,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联系比较紧密,这是胎衣不下多见于牛的主要原因。
胎盘平均在妊娠期满前2~5天成熟,成熟后胎盘发生一些形态结构的变化,有利于胎盘分离;未成熟的胎盘,不能完成分离过程。因此,早产时间越早,胎衣不下的发生率越高。胎盘老化时,母体胎盘结缔组织增生,母体子叶表层组织增厚,使绒毛嵌闭在腺窝中,不易分离;胎盘老化后,内分泌功能减弱,使胎盘分离过复杂化。
在分娩过程中,子宫异常强烈收缩或脐带血管关闭太快会引起胎
盘充血,使绒毛嵌闭在腺窝中 同时还会使腺窝和绒毛发生水肿,不利
于绒毛的血液排出。水肿可延伸到绒毛末端,结果腺窝内压力不能下
降,胎盘组织之间持续紧密连接,不易分离。
一般产后10 h胎衣不下即应处理,夏季7 h应进行处理。
3.1.1 催产素80 IU,肌注,必要时隔4~8 h再肌注一次。
3.1.2 先将5~10 g的土霉素粉溶于5%~8%氯化钠溶液中2 000 mL,子宫腔中灌注。
3.1.3 产后1 h内肌注VAD30 mL,VE1 000 mg,以降低胎衣不下发生率并提前脱落胎衣。
3.1.4 益母草膏1 000 g,温水适量,调和均匀后灌服,隔4~5 h再灌一次。
3.1.5 食盐150 g,益母草200 g,用大剂量水煎汤去渣,取液4 000~5 000 mL,候温于产后灌入子宫。
3.2.1 分娩时尽量收集羊水,待分娩后让其自饮或灌服,促进子宫收缩,让母牛舔干犊牛身上胎水粘液可刺激胎衣排出。
3.2.2 母牛产后立即饮服红糖益母汤(红糖0.5 g,麸片1 kg,益母草0.5 kg煎汁)提高母牛血糖水平,饮水中添加葡萄糖酸钙口服液500~1 000 mL。
3.2.3 产后灌服温水溶解保健盐5 000 mL(配方:氯化钠17.5 g氯化钾7.5 g,碳酸氢钠12.5 g,葡萄糖100 g,常水5 000 mL)。
3.2.4 产后立即注射催产素100~120单位。
3.2.5 产后半小时内挤奶,刺激机体,恢复子宫收缩。
3.2.6 产后颈部皮注产后半小时内初乳40~50 mL.
3.2.7 产后静注25%葡萄糖1 000 mL,10%浓盐水1 000~1 500 mL。
3.2.8 产后2 h用10%葡萄糖酸钙500 mL或3%氯化钙500 mL,一次注射,可促使胎衣排出。
给怀孕母畜喂富含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饲料。舍饲奶牛要有一定的运动时间和干奶期。产前1周要减少精料,搞好产房的卫生消毒工作。分娩后让母畜舔食仔畜身上的羊水,并尽早挤奶或仔畜吮乳。分娩后,特别是在难产后应立即注射催生素或钙制剂,避免使产畜饮用冷水。
奶牛胎衣不下是养牛业常见病之一,处理不当常导致子宫内膜炎,乳房炎,使母牛妊娠期间隔长,产奶量下降,乳脂率降低,甚至引起不孕症成为母牛过早被淘汰的原因,其危害很大,因此,有效防止该病的发生是当前养牛业的一个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