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青稞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8-01-21 16:02赵增跃
农业工程学报 2018年32期
关键词:青稞青海省生产

赵增跃

(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西宁 810000)

青稞又被称为裸大麦,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和谷类农作物。该种农作物具有生长周期短、耐旱、耐寒、适应能力强等特性,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带和高海拔地区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发展青稞种植产业,能够与油菜等多种农作物科学轮作,提高经济效益。这种农作物已经成为青海地区农牧民群众的主要粮食作物,更是藏族群众的基本口粮。发展青稞种植产业,需要在高海拔、强光照、降雨少、夏季冷凉、病虫害较少的地带。

一、青海省青稞产业发展现状

青海省有着悠久的青稞种植历史,20世纪70年代以前,青稞一度是青海省藏区农牧民群众的主要农产品;20世纪80年代之后,青海省青稞种植面积呈现减少趋势。进入21世纪初期,青海省青稞种植面积维持在5.4万公斤左右,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16%左右。近些年,随着青海省农业种植结构不断调整和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影响,青稞种植面积呈现进一步下降趋势。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期,青海省青稞种植面积减少了约3万公顷左右,减少量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1%左右。

随着最近几年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追求饮食的多元化,对营养、健康饮食需求量进一步增加,青稞作为保健食品、酿酒和饲料等重要原料,因其用途广泛逐渐受到重视。同时在先进育种技术、种植技术的推动之下,青稞种植产量也有所提高,种植效益呈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农民群众种植青稞的积极性普遍增强。自2006年以后,在青海省发展特色农业政策方针带动下,青海省的青稞种植面积呈现增加趋势,尽管青海省各个地区的青稞种植面积均有所波动,但总体始终保持在4万公顷以上,占粮食农作物播种总量的15%左右。

青海省青稞主要分布在海西州、海北州、海南州、黄南州和玉树州。由于青海省各个地区地理环境差异较大,地层广阔,各个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和种植面积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就需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研发推广青稞新品种。现阶段,在青海省推广应用种植面积较大的青稞品种主要有柴青8号、柴青1号、柴青9号、北青8号、昆仑14号、昆仑15号等。其中柴青1号、柴青8号、柴青9号和北青8号适合在3000 m以下的干旱地区和高水位地区种植;昆仑14号除了在青海省的高海拔干旱地带种植之外,也适合在高水位地带和柴达木绿洲灌溉农业区种植;而昆仑15号还适合在高寒冷凉山旱地种植。

近些年,随着青海省青稞种植产业不断向前发展,青海省高度重视青稞育种工作,不断加强科技投入,在培育实用性更强的青稞品种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但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影响,以及青海省各个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因素制约,高寒地带的青稞生长很容易受到干旱、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影响,青稞产量仍然是影响到青稞种植效益的主要因素,一般情况下,亩产量维持在200 kg左右。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气候逐渐暖化,极端天气频发,对青稞产量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二、青海省青稞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科学技术投入明显不足

虽然青稞是青海省的主要农作物,但从整体的发展情况来看,青稞仍然属于杂粮农作物,国家和地区对于发展青稞产业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主粮和其他大宗农产品,青稞育种推广以及产业化技术研究相对较为滞后,科学技术投入相对薄弱。现阶段,青海省高度重视新品种培育,从提高新品种的适应能力、产量方面入手,在青稞抗旱、抗寒、抗倒伏等方面增加了较多投入,对于青稞加工用途的专业性品种的开发研究相对较少。

2、生产效率低下

目前,青海省生产普遍存在着生产规模小、规模化种植户少的局面,小规模种植户和大规模合作和专业化生产并存。对于小规模种植户来说,由于种植分散,种植规模小,难以形成统一品种、统一栽培、统一收获,无法满足下游青稞生产企业的大批量生产需求,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能力。而对于大型专业合作社来说,他们在土地、人工、机械等方面的成本上投入较高,但由于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常出现极端天气,加上国家乃至地区对青稞种植产业的发展不重视,一直将其作为杂粮产业看待,不享受良种补贴、最低收购价等扶持政策,因此,规模化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在青稞生产过程中,需要面对较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3、精加工产业有待发展

目前青海省所生产出来的青稞产品多为初级加工产品,深加工仍然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大多数青稞深加工产品仍然以小作坊形式存在,设备简陋,加工流程简单,生产规模较小,商品化程度较低,市场竞争能力差,没有形成青海省的青稞品牌优势。此外,由于青稞主产区地理位置偏远,海拔高度较高,气候恶劣,运输费用较高,导致地区所生产出来的青稞产品主要以自销为主,使得青稞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三、促进青海省青稞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1、强化科技研发和推广投入

要想促进青稞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就需要保证科技先行。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青海省农业科学院为依托,建立省州县乡各级农技推广体系,尤其是要发挥县乡两级农技推广部门,在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品种推广、技术应用等方面的重要推广作用,结合技术人员的各方面需求,给予人才更多的生活和工作方面的保障,构建一支稳定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1]。

强化新品种选育。针对青稞的不同用途和市场需求对现有的青稞品种进行全面分析,逐渐转变育种目的和育种方法,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条件,培育出优质高产稳产的新青稞品种,满足青稞深加工对品种的多样化需求。

2、培育龙头企业

青海省青稞产业发展需要本地龙头企业带动。当地政府部门应该立足青稞产业发展现状,对青稞种植区域进行合理规划,确保科学布局,积极扶持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青稞深加工产业的发展。针对现存的青稞加工产业,应该在技术、资金、销售、基地建设、项目开发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确保本地区的青稞深加工企业能够做大做强。同时还要借鉴国内外某些企业青稞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方法,加快发展本地区青稞加工产业,形成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利用企业的品牌效应和带动作用,提升青海省青稞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龙头企业还要结合消费者需求,不断强化研究,提高青稞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提高整个青春产业的生产效率,促进和带动青海地区青稞产业健康发展。

3、强化政策扶持

行业发展过程中,应该重视申请国家农业产业扶持资金,科学配置辖区范围内的农业资源,加大对青稞产业的扶持力度,从而在全省上下形成青稞种植、加工、销售一体的产业化链条[2]。在青稞种植环节,应该给予农牧民群众更多的良种补贴,推广青稞种植农业保险制度,提高农民群众的种植积极性。支持和鼓励发展专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社,逐步提高青稞种植规模,由过去小规模生产向着集约化生产转变。在生产加工环节,可以适当减免税收,加强财政补贴,支持青稞深加工产业发展,逐步淘汰传统落后的加工模式和生产模式,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机械设备,实现青稞生产加工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并借助青海省旅游活动,提升青海青稞的知名度。

四、青海省青稞产业发展趋势

青稞是青海省农牧民群众的主要粮食,对确保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维护区域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西部开发战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扶贫工程、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决策中,都将会更加注重青海省青稞产业的发展。此外,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绿色优质农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就极大的促进了青海省青稞产业的健康发展。在今后青稞产业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尝试提取青稞中的某些有益成分,强化医学临床研究,进一步证明青稞某些成分的医疗保健作用,利用这些特殊功效,进一步提高青稞的附加值,实现青稞生产的产业化发展。

猜你喜欢
青稞青海省生产
青海省高速公路集中监控运营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青稞地里的母亲
大师教你做藏餐《牦牛肉炒青稞》
人物志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这一次我又写到青稞
图说:2019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青海省海南州诗歌作品小辑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