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健康生活环境的宜居(适老)性评估标准(草案)

2018-01-21 13:18:41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北京医院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龄健康服务与标准化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老龄健康与医养结合工作委员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编委会中民适老环境规划院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轮椅老年人环境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北京医院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龄健康服务与标准化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老龄健康与医养结合工作委员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编委会中民适老环境规划院

第一部分 (居家、社区和机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的基本评估方法指南

1.评估养老/适老化生活环境的要点-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生命健康为本。改善老年人生活环境很重要,因为它会增加老年人的独立生活能力,有助于一般老年人通过改善生活环境和易化日常生活,预防事故及保持健康。通过标准化的宜居生活环境改造的实践可以促进和提高老年人健康状况得到改善。评估核心要素:①老年人的生活环境能否预防事故和疾病,能否防止精神和身体功能恶化。②老年人的生活环境能否增加老年人的独立生活能力。

2.养老/适老化环境的健康需求评估

① 视觉需求(照度:居室内、厅堂内;色彩:日光灯)。②听觉需求(防噪音:居室内<20dB,厅堂内<30dB)。③身体平衡需求(扶手、防滑、坡道、少阶梯、桌椅、康复器械)。④心智需求(辅导员:心理快乐,维持兴趣驱动)。⑤营养运动需求(平衡膳食、适度运动)。⑥急救需求(人员、药品、器具、车辆、呼叫器、链接急救中心)。⑦医疗保障(专业诊室、慢病、共病、多重用药管理)。⑧临终需求(舒缓医疗、长照适用设备)。

3.适老化生活环境与健康的评估内容相关因素

评估内容:①评估物理环境:如建筑设计的路面、照明、死角、阶梯、厅堂等处的安全因素(防跌倒、防身体伤害等),包括通风和加热、阳光、声音、颜色等诸多元素。②评估人文环境:社区社交,包括家庭成员之间和邻里关系。③评估文化氛围:乐观的生活方式,传统保持和正向的思维方式以及老年个体的心理因素(兴趣、舒适性、习惯性等)。④评估适老设施:(居家、社区、机构)环境中有否便利的老年人支持设施。

4.适老化环境与健康评估流程(7步法)

① 老年个体的综合评估。②获取健康需求。③老年个体居住环境标准化评估。④打分确定与健康需求相差的等级。⑤拟定个性化适老生活环境的管理方案。⑥按标准化规范改善/改造为宜居生活环境。⑦居住后综合评估老年人生活独立性、适用性、安全性和满意度及健康问题有否改善。

第二部分 适老化环境与健康评估的标准

1.适用范围

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居家,社区和机构)包括新建和已建有的宜居(适老)性评估;以及按老年人个体需要装修改善后的生活环境评估。主要包括:居家环境,公共环境,机构环境(养老院,医院)等设计上不仅适老,还要适幼、适残障人士的全龄化思路,应符合适老化环境与健康的基本要求。

2.总则

2.1 空间布局体现安全性。简言之老年人能够“立得稳,听得清,看得见,心情好”。

2.2 设备与设施按老年人个性喜好、独立性、不同年龄、健康状况、老年人身体退行生理功能和人体测量学尺度分别布局,一人一布局。

2.3 布局要考虑身心健康和舒适性的特点,兼顾老年人与照顾者使用要求的适用性。

2.4 老年个体居住环境与健康需求的相差的评分等级制定(待定)。

3.细则

3.1 不可移动的建筑硬件

3.1.1 居家环境(安全性、适用性、舒适度):安全性主要是防跌倒和防意外除害,跌倒因素评估参见《居家老年人防跌倒指南》。适用性与舒适度是指活动空间:①卧室:承担的功能:休息、阅读、看电视、上网等,对于行动不便的卧床老年人,卧室是主要生活场所。空间不宜过大,床、衣柜、书桌、椅子等家具沿墙摆放、合理紧凑,方便老年人行走,并在老年人伸手可及范围内有可撑持的家具,以提供安全保障。光线除自然光照外,灯光要柔和。②门厅:家具选择和布置方式也是适老化设计的重要体现之一,应在门厅为老年人提供坐凳、扶手或扶手替代物(如矮柜等),便于老年人安坐和扶靠,保证换鞋、起坐和出入时的安全、稳定。门厅地面材质应耐污、防滑、防水。材质表面不宜有过大的凹凸,要易于清洁、不绊脚。门厅光线柔和,以暖光源为主。③卫生间:是老年人容易发生跌倒的区域之一。卫生间尽量少设置台阶,不得已设置台阶时,应设置扶手。卫生间门最好采用平推门或折叠门设计,在座便器靠墙一测设有扶栏、把手。洗漱空间尽量干湿分离,卫生间地面需采用防滑材料,并保持干燥。④厨房:灶具要有自动报警功能,动线流畅,无障碍。

3.1.2 社区和公共环境—安全(防滑、防绊、防跌的地面台阶、扶手和照明):①电梯、楼梯间、楼道间、单元门等公共环境:是老年人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照明为防眩光灯光系统,防滑地面、坡道,配备适老辅具(连续扶手横杆,电梯按钮操作盘要适合乘轮椅者使用的高度等),电梯轿厢尺寸要满足担架和轮椅转身的空间、楼梯的宽度应满足两人搀扶可通过,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净宽,踏步沿口不应突出、作成圆角。②商场、电影院、公园、公共卫生间等:需要适老年人设计及配备适老辅具设施。

3.1.3 机构环境—安全、多用途、多功能:医院和养老机构等居室、活动室、卫生间和浴室、走廊要配置连续扶手,照明防眩光。活动空间除要考虑老年人,还要方便医疗、照护人员操作。要配备各种辅具。

3.2 可移动的家居硬件

3.2.1 居家布局—安全、适用、便捷(家具、辅具、生活用具):①家具:床的高度要适当,方便老年人上下床。安装防眩光灯光系统,针对老年人视物能力减弱的情况,室内的照明度标准提高,达到老年人能感受到明亮的视觉效果。同时,卧室设置夜灯。家具全部采用圆角设计,将老年人跌倒碰伤的风险性降到最低。②卫生间辅具:安置淋浴凳,老年人可以坐着洗澡,降低洗澡时摔倒的风险。

3.2.2 户外环境—安全(无阻挡,如警示牌、灭火器摆放):①户外环境配置设施与适老服务:为老年人创造自主生活环境,通过提供社区适老环境提高老年人在户外活动时间,也使老年人尽量延长在自己家中生活的时间。②社区户外设施应该设置:地灯、座椅、路灯、指示牌、垃圾桶等,每间隔30~50米设置木质座椅。

3.2.3 机构环境—安全、多用途、多功能(同前,救急通道畅通):①养老机构的居住空间:设计应紧紧围绕着“以老年人为本”的适老化理念,充分考虑并满足老年人的疗养、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舒适、高效便捷、洁净友好的居住环境,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②养老机构的走廊空间:是老年人使用率较高的公共区域(多功能性):通行、疏散、休憩、停留、交往、聊天。

第三部分 老年人生活环境评估后进行适老化环境改造的规范

适老化生活环境改造首要是安全,核心是维护老年人健康和预防疾病,其次要考虑的是兼顾老年人与照顾者使用要求的适用性,如从护理需求上改变生活环境等。

1.适老宜居空间的基础保障是无障碍与通用设计

1.1 无障碍 无障碍理念在世界范围内被推广的契机是1974年的联合国残疾人生活环境专家会议报告书,旨在消除社会上针对老年人、孕妇、残疾人和儿童,不同程度存在的物理、制度、信息及意识上的4种类型障碍,强调平等地参与社会活动是所有人都应拥有的权利,为了实现此项权利,需要消除那些会对特定人群利用社会资源造成不便的障碍,无障碍化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一种衡量标志。

1.2 通用设计 美国的建筑师兼产品设计师罗纳德·麦斯于1985年首次提出通用设计原则,基本概念是在不产生费用或低费用的情况下把建筑或机构设计为对所有人都充满魅力与有使用机能的设计。通用设计的7大原则为:①设计物适用于不同能力者的公平性原则;②能灵活使用的设计;③用法简单易懂的设计;④使用者容易获取必要的信息并使用的设计;⑤即使使用失误,也不会造成重大后果的设计;⑥能省力又有效率且使用舒适的设计;⑦使用途径及使用方法广泛的设计。通用设计的理念就是:“面向所有的人,无论年龄与能力,不通过(大规模)改造,不使用特殊的东西,最大限度地缔造出便于使用的产品与环境的设计”,通用设计的实质是对无障碍理念的进一步提升,更强调包容性和平等性。

1.3 生活中存在的障碍 无障碍指的是消除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及儿童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障碍。原本是为了改善建筑物等物理环境而出现的,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制度、文化、信息等领域,有如下分类:①物理上的障碍:物理上的障碍指的是建筑物、城市环境、物品等呈现物理形态的障碍。街道上的高差、陡坡、窄道等建筑设施及道路等高差及设备的欠缺,会给老年人、残疾人的使用造成障碍。②制度上的障碍:很多地方都存在制度上的缺陷,对老年人与残障人士而言,以年龄或残障为理由设立了各种各样的条件和标准,给他们在工作、各类资格取得及社会活动等方面制造障碍。老年人对国家相关涉老法律法规了解不多,很容易受骗,因此老年人需要更多的法律援助。③文化、信息上的障碍:文化、信息上的障碍会在信息的提供手段不能满足特殊群体的需求时发生。特别是生活、健康信息,正确的信息将会为老年人健康生活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老年人应多参加社会文化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老有所乐。另外,残障人士在没有盲文与手语翻译等协助的情况下,参与文化与信息交流的机会将受到限制。④意识上的障碍:意识上的障碍指的是对老年人与残疾人的不关心或无知引起的偏见及歧视等意识上的障碍。对残疾没有正确的认识与理解会引起偏见与歧视。可以说,不消除观念上的障碍,就很难传播无障碍的理念,无法实现真正的无障碍。

2.适老宜居生活的支援用品

2.1 宜居空间环境中的生活需要适宜用品的帮助和支撑。老龄社会所追求的目标是打造一个不分年龄、能力、体格、残障,让所有人都能便利生活的社会。因此,身体机能衰退的老年人以及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障碍通过使用合适的器具解决障碍,可以说是一种有效手段。

2.2 支持大多数人方便使用的产品称为通用品。通用品的种类繁多,包含了日用品,如衣物、家电、IT机器、汽车、住宅设备、电梯等产品。通用品的5大属性:①能简单适应各种人群的身体与知觉特性;②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辅助手段,可以简单地进行交流;③使用方法直观简单,不会有心理负担;④失能的人也可以操作,可以简单移动、靠近,身体没有负担,方便使用;⑤充分考虑材料、构造、机能、使用方法、环境等因素,保证可以安全使用。

2.3 通用品设计的关注事项

2.3.1 对理解能力的关注:①通过多种方法来提供信息:信息可以通过振动、光、凹凸及盲文等多种方法来传递,不仅只针对视觉残障者和听觉残障者,也需要对包括老年人等视力衰退的人、听力困难的人传播易懂的信息。例:声音、光线、振动定时器:除了声音,通过振动和光线的追加,听觉障碍的人也可以知道时间。②强化视觉、听觉的信息:通过大号字体与对比、易听的音量、周波数,可以解决难视、重听、漏视、漏听。

2.3.2 对通道的关注:①为了提供通道信息:通过触感向导地图、向导标示、音像向导等,使所有人都能简单理解动线。②移动的方便:通过电梯与坡、自动门、扶手等设施使移动更容易、方便。③方便的位置、设置:设施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姿势与身高来调整高度,操作设施处于使用者可触及范围。

2.3.3 对于操作的关注:①容易操作:握力差的人、左利手、单手可用的人都可以简单操作。②操作的反馈:为了防止操作错误等意外情况,提高可操作性,简化操作步骤,设置提示音、指示灯等来确认操作状况。③自动化:把复杂的操作自动化、简略化,使设施使用更简单。

2.3.4 其他的关注点:①关注新开发产品:新开发的产品及服务包含了对更多人群的关注,会提供新的使用价值。②关注各类人群的安全与隐患:为各类人群提供正确的使用信息、迅速告知危险情况等,以提高安全性。③关注获取与使用的便利性:考虑面向各类人群的销售方法与使用系统。

2.4 辅具用品

2.4.1 辅具用品的定义与作用:相对于通用品不限人群的特点,福祉用品是专门为残疾人或老年人设计的,其定义为“由身心机能衰退引起日常生活困难的老年人或身心残障者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辅助用品及这些人群进行机能训练的用品及辅装具”。国际标准化组织把国际辅具用品定义为“残疾人所使用的用品、器具、机器、机器、软件,以社会参与为目的,以身体机能、身体构造及活动的保护、支援、训练、测定或代替为目的,或以预防机能残障、活动限制为目的,不论是专门生产的还是一般的用品”。也就是说,只要有助于改善生活机能,并不拘泥于是通用品还是一般用品。

2.4.2 辅具用品的分类

2.4.2.1 移动、移乘类福祉用品

2.4.2.1.1 拐杖:拐杖是一种辅助步行的最常见用品,适合下肢衰退及偏瘫等步行能力较弱的人群使用。拐杖的基本构造分为握把、支柱、底座三部分,底座通常装有防滑橡胶。为了减轻重量,最近使用铝合金材料的居多,不同种类的握手与底座的形状也不同。①C字形拐杖(弯曲型):这是一种握把为C形的拐杖。承受体重时缺乏安定性,适合为因年龄增大而下肢衰退的老年人提供轻度支撑辅助。②T字形拐杖:T字形拐杖一般由因脑血管疾病等引起的下肢机能低下及偏瘫人群在使用。相较于C字形,这种拐杖能更好地支撑体重。③多脚拐杖(多点拐杖):这种拐杖用于步行能力严重衰退的人,底座有3~5个脚。因支撑范围广,可以很好地支撑体重,使得步行更加安稳。④前腕固定型拐杖:前腕固定型拐杖的特征是拐杖上部有用于支撑前腕的套囊,通过前腕和握力这两方面来支撑,可以辅助握力衰退的人。一般在患有下肢骨折、截肢、截瘫、髋关节症、膝关节症等病症时使用。拐杖的长度大致是接近手腕的高度或大腿根部的高度比较合适。很多拐杖带有伸缩机能,可以根据身高与身体机能来调整长度。由于步行困难人员有各自不同的原因,因此需要在接受专业指导后使用。此外,如果触地面不平坦多脚拐杖就很难保持平衡,所以需要根据使用场所、地面是否平整等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拐杖。

2.4.2.1.2 步行器、步行车、老年人车:相对于拐杖,这类辅助步行的用品一般在步行距离较长、平衡能力不佳时使用。步行器比起拐杖更能让使用者自立,多在能使用拐杖步行恢复期之前使用。步行器分为握部、框部、底座,底座通常装有防滑橡胶。①交互型步行器:交互型步行器通过左右交叉移动来前进,没有抬起两端的必要,但不适合偏瘫等半身身体机能衰退者。②固定型步行器:固定型步行器通过抬、放动作而不是左右移动的方式来前进,对下肢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多用于步行的持久力衰退时。虽然已经尽量减轻重量,但还是不适合握力衰退、肩肘无法自由活动的人群使用。③步行车:装有两个以上的车轮,可以用双手进行操作的工具为步行车,当然也有三个或四个轮子的,有的款式还装有座位。在移动中可以支撑身体,使用者可以推着步行。多用在使用拐杖之前的步行恢复期,对防止摔倒也有很好的效果。操作制动手柄即可完成制动。④老年人车:老年人车有三轮、四轮等形态,主要在屋外使用,支撑面积大,握手处附有制动器。也有一些款式在前面装有篮子,方便老年人进行购物等活动时使用。如果压上体重,前轮容易抬起引发跌倒。如果需要支撑体重,就要选择步行车。步行器、步行车、老年人车与拐杖一样,都可以调整高度使用。另外,这些工具都对使用场所的宽度及平整度都有一定要求,在不符合条件的地方很难使用。

2.4.2.1.3 轮椅:轮椅是一种在因疾病或残疾导致无法步行时使用的移动机器。根据驱动方式,大致可分为手动轮椅及电动轮椅。轮椅不仅可以辅助照护者移动被照护者,还可以改善不能行走的人的生活质量。根据使用者上肢的机能、使用目的、使用场所、照护者的能力等方面差异,选择的类型也不同。①自行式(自行操作)标准型轮椅:这种轮椅通过用手转动车轮(驱动轮)上的把手进行移动操作。虽然是以自行为前提,但也可以通过使用座位后面的倾翻杆,由照护者来操作。②介助式标准型轮椅:介助式标准型轮椅是由照护人员操作的轮椅,车轮上没有装有把手,车轮也比较小,更容易携带、收纳、搬运,适合在屋内狭窄处使用,也可放进汽车后备厢里。但构造强度不高,不适合在屋外的未铺装的地面上使用。③座位变换型轮椅:座位变换型轮椅指的是自助式调节轮椅或有升降功能的轮椅。座椅的位置可以调整,可以根据桌子、洗脸台、低位置操作等来调整高度。④电动轮椅:电动轮椅适合因上肢功能残障无法移动、残疾程度严重的人群。

2.4.2.1.4 坡道板:坡道板是能把阶梯改为坡道的工具,在用于高差不大的阶梯时十分方便。特别是在使用轮椅的情况下,多用在从屋内到屋外及玄关的横框等有高差的场所。配合轮椅使用的坡道板不能太陡,高度差太大时坡道的长度也必须加长。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放置坡道板,可以通过使用高差消除机(升降机)。

2.4.2.1.5 高差消除机(升降机):高差消除机(升降机)是一种用于屋外、屋内、道路等高度差比较大的地方,让步行困难的人群及轮椅使用者能够自主移动的垂直移动装置。这种装置在比较狭小的地方也能安装,多用于无法设置长坡道板或上下阶梯困难等情况。

2.4.2.1.6 楼梯升降机(爬楼机):阶梯升降机用于帮助行动困难的人群上下阶梯,可以有效减轻照护者的负担,但需要确保座位的安全。①固定型台阶升降机(爬楼机):利用固定在阶梯旁轨道的椅子,沿着轨道上下阶梯。②可移动(自行操作式)台阶升降机(爬楼机):这是供轮椅或人乘坐的升降机,分为橡胶履带驱动的滚动式升降机和装有一层层升降机关的抬升式升降机。多在没有电梯的共同住宅的阶梯上使用。

2.4.2.1.7 移位机:移位机的适用对象是无法自立移动、移乘,即便有人力辅助的情况下也行动困难的人群。这一装置是通过使用吊具悬吊使用者的身体,进行上下、平行移动,让使用者能从床移乘到轮椅,或移动到浴室、厕所、食堂等场所。

2.4.2.2 起居与就寝

2.4.2.2.1 特殊床(电动护理床):特殊床(电动护理床)具有抬背、抬膝、调整高度等功能,是一种能使老年人及残疾人的翻身、起床、站立等动作变得简单的辅助用具,同时减轻了照护者的劳动负担。

2.4.2.2.2 防褥疮用品:褥疮指的是在营养不良时由于皮肤长时间受压迫,造成血液循环不畅、末梢血管堵塞,而引起组织坏死。褥疮容易在肩胛骨与骶骨、肘、足跟等部位发生,患处发红,然后出现水疱、组织坏死、溃疡等症状,受感染的风险也增高。使用防褥疮用品可以有效预防褥疮,使身体易发部位置不受到长时间压迫。

2.4.2.3 排泄与洗浴

2.4.2.3.1 排泄相关的用具:选择排泄相关的用具,首先需要按照有无尿意、便意及能否控制排泄等标准来对使用者进行评估。如果使用者无法感受到尿意、便意卧床不起时,要考虑使用尿布和接尿器。如果使用者可以坐在床沿,则考虑使用移动马桶椅等。

2.4.2.3.2 洗浴相关的用品:洗浴有清洁身体、促进血液循环、解除疲劳、放松身心等效果。洗浴关联用品不仅能辅助使用者出入浴槽,也有辅助使用者向浴室移动及进行穿脱衣物等相关动作的作用。①洗澡椅:洗澡椅用于洗浴时稳定使用者的身体。②洗澡用轮椅:洗澡用轮椅是使用者无法自行沐浴时使用的专用轮椅。③浴缸板:洗浴时难度最高的动作是出入浴槽,将浴缸板设置在浴槽边缘,可以帮助使用者安全出入浴槽。

2.4.2.4 交流辅助用具:交流残障指的是存在视觉、听觉等感官残障,与发声、语言相关的运动器官残障,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认知障碍等。和交流相关的福利用品就是辅助、代替那些残障器官发挥功能的用具。①视觉残障:在辅助视觉残障方面,矫正弱视的眼镜和视觉残障者专用的书籍放大器等工具比较有效。此外,还有点字机和能把文字转换成声音的机器。这些工具通过把视觉信息转换成触觉信息或听觉信息,加强了信息的传达。②听觉残障:在辅助听觉残障方面,助听器等比较有代表性,此外具备能快速收发信息等邮件功能的手机等工具也非常有效。

2.4.2.5 自助品:自助品是指辅助自立活动的道具,多用于关节活动范围受限或因肌肉衰退而无法固定和握住物品,手指失去灵活性、无法用单手动作固定物品等人群。自助品大多数时候是在梳理、更衣、吃饭时使用,有着从一般产品到个别定制等多种类产品。

3.改善适老宜居居住环境的方法

3.1 安全、安心、舒适的居住环境 老年人及残疾人也可能因为疏忽和居住环境中存在的缺陷而发生家庭内意外。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考虑改善住宅适老环境,例如通过安装安全扶手、消除室内高差等住宅空间环境的适老化改造,可以防患于未然,大幅降低风险。

3.1.1 居住环境适老化改造:(1)从道路到住宅单元门前或玄关的高差:要想消除从门周围的道路到玄关的高差,有设置坡道(板)、高差升降台、楼梯等方法。①出入口应采用缓步台阶或坡道过渡。②出入口上部应设置雨篷,深度不宜小于1.20m,应做有组织排水;内外应设置安全照明。③楼梯宜根据现有条件进行无障碍改造;楼梯扶手材料宜用木料、塑料等导热系数小的材料。④出入口、楼梯、公共走道的地面应平整。根据使用者的身体状况,比起斜坡,楼梯有时候可能更适合。设置适老化斜坡时,以坡度1/12至1/15为宜。同时,为了防止轮椅在升降中脱轮,可以在坡道(板)两侧加上护板。如果道路与玄关的高差太大而无法使用坡道(板)时,可以考虑使用高差升降台。(2)消除门槛高差:门窗隔断的下端(槛)的高差如大于1.5cm,很容易导致老年人绊倒事故或造成轮椅与淋浴轮椅在移动时的不稳定,已发生倾覆危险。因此,完全消除地面与门槛的高差是最佳选择。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消除门槛处的高差,可以通过设置成品微型坡道板的方式快捷完成。供轮椅通行的门净宽不应小于0.80m,门内外高差不应大于15mm并以斜面过渡。卫生间宜设置外开平开门或推拉门及安装观察窗,宜安装便于施救的插销。(3)家用电梯的使用:多层房屋除了楼梯升降机以外,还可以考虑使用家用电梯。电梯运行速度不宜大于1.5m/s,电梯门应采用缓慢关闭程序设定或加装感应装置。(4)地面防滑、缓冲材料:老年人居室在选择地板材料时需要考虑防滑性和缓冲弹性,防止或减缓老年人摔倒导致伤残的风险。重点关注空间为卧室和卫生间。室内墙体阳角部位应做小圆角或切角,地面装饰材料应平整、防滑。沿墙脚宜设350mm高防撞踢脚。(5)扶手:扶手的种类根据使用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设置在室外的过道、楼梯及室内的走廊、楼梯等,移动身体的位置时使用的扶手。扶手的适宜直径大约在32~36mm左右。考虑在动线上反复移动,需要在两侧都安装扶手。还有一种是设置在厕所、浴室等不需要大范围移动身体的地方的扶手,主要辅助身体重心上下移动,做坐立动作和移乘动作时使用安全抓杆,安全抓杆扶手的直径适宜在28~32mm,比走廊使用的扶手要小一圈,更容易抓握。(6)家具、收纳柜:由于老年人身体功能的衰退,需要考虑更换为适老化家具。室内家具、装饰的棱角需要防撞设计。同时要布局合理,有方便的活动空间。(7)椅子与桌子:椅子要以生活行动、是否容易起坐、是否舒适、是否容易清扫为中心来考虑。在考虑易起坐时,需要通过椅子的形状、坐面的高度、坐面的硬度、有无扶手以及稳定性等因素综合判断;坐姿是否舒适需要通过使用目的及桌子情况判断。桌子不仅要考虑到高度,还要考虑桌板的厚度是否会挡住椅子及轮椅的扶手,需要确认桌脚是否会挡住椅子与轮椅。(8)紧接求助:老年人起居室及卫生间等主要空间宜设置紧急求助报警系统。厨房应安装专用的燃气探测感应器及火灾探测器并设置为自动报警。(9)其他家具:依照通用设计理念生产的家具也具有一定的适老性。

3.1.2 颜色、照明、室内装饰:颜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极强,可对人的情绪、情感、心理活动和行为产生直接影响。绿色和蓝色是令人平静的颜色,能够起到心理镇静剂的作用。粉红色给人温柔舒适的感觉,具有息怒、放松及镇定的功效。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视力逐渐衰退,颜色分辨变得困难,在暗处看不清楚东西,所以在室内容易磕绊、碰撞到家具。调整颜色与照明是防止此类事故的好方法。(1)居住空间色彩环境:老年人比较适合沉稳的颜色,但住宅室内整体都使用这种颜色会让气氛变得沉重。在客厅、餐厅等大房间的一部分墙壁上使用一些比较强烈、鲜艳的颜色,可以使整体的气氛发生变化,可以让人拥有更好的心情。在厕所及洗漱间、更衣室等小房间使用明亮的颜色,可以使心情更愉快。改变墙壁颜色困难的情况下,选择在墙壁上挂画,改变沙发上的靠枕及窗帘、桌布等物品的颜色也是方法之一。在地板的装修方面,为了防止老年人误把颜色不同的地板看成高差,需要在同一房间内使用统一的颜色。通过改变房间装修材料的颜色,可以改变房间的气氛,但是洗漱间、便器等还是以白色或浅色为宜。合理摆放绿色植物,如芦荟、常春藤、绿萝等,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并且能释放更多的氧气,可以使居者身体更加健康,同时还具有防治疾病的作用。(2)居住空间环境照明: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震、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属于Ⅰ,Ⅱ,Ⅲ,Ⅶ气候区,大城市日照时长≥2h,中小城市日照时长≥3h。属于Ⅳ气候区,大城市日照时长≥3h,中小城市日照时长≥1h。室内日照指通过门窗进入室内的直接阳光照射。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抗佝偻病,提高免疫力,杀菌消炎等作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为保证室内有适宜光照,一般认为,北方较冷的地区冬季南向居室,每天至少应有3小时日照,其他朝向的居室还需多些。夏季则应尽量减少日照,防止室温过高。夜间或白天自然光线不足时,要利用人工光线照明。人工照明要保证照度足够、稳定、分布均匀,避免刺眼,光源组成接近日光,防止过热和空气污染等。老年人的视力逐渐下降,需要的亮度比年轻人高,但太亮会造成眩晕,不合适的亮度会导致视疲劳。老年人仰卧在床时,屋顶照明器具会刺眼,可以使用落地灯和可移动的照明器具。玄关、走廊及楼梯的照明,可以采用感光开关和运动传感开关,这样能使照明更经济,也可防止忘记关灯。此外,更换灯泡对于老年人及残疾人来说是十分困难的,要选择容易更换的照明器具并安装在方便的地方。(3)居住空间室内装饰:为了能给使用者安心感、舒适感,需要选择适宜的家具。具体而言,装饰材料的材质和颜色、详细的家具布局等,应尽可能地尊重使用者的意见。在室内摆放有纪念意义的东西或照片,这样的装饰能使人放松,创造快乐的气氛。(4)居住空间的温度调节:老年人比年轻人更难适应温度变化,某些身体障碍也会导致体温调节发生困难,因此室内冷气和暖气的设置就显得十分重要。

3.2 和谐、方便、健康的生活环境

3.2.1 健康的生活方式:了解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影响健康的因素:15%的遗传因素,10%的社会因素,8%的医疗因素,7%的气候因素,60%的生活方式。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心理平衡、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树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健康长寿的基石。“衣食住行”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健康的生活方式。①衣:老年人对冷热的适应能力减弱,季节变换时要注意衣服的选择和增减。夏季衣服应选择丝、麻和棉织品衣料。冬季,宜戴帽子,还要考虑衣服的保暖性和重量。皮袄、皮裤、皮背心及羽绒服等皆有较强的保暖性。重量方面,一般化学纤维比天然纤维轻,其中丙纶棉絮的性能最优越,不仅保暖性好,其重量又比棉花轻40%,且不易板结、变旧,遇火还不易燃烧,所以可优先选用。老年人脚型会发生变化,足内侧肌群的力量衰退,韧带弹性渐差,足弓的负重能力降低,因此要选择轻巧灵便、弹性好的鞋,布鞋为首选。肥胖的老年人、患有平跖足的人,需要将鞋后跟垫高2cm,以维持足弓,保护腰腿。此外,老年人应避免穿过长的裙子或裤子,防止绊倒。有条件的老年人可以选择具有保健功能的服装,如含负氧离子、纳米、远红外线的衣物。②食:以《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2016)为指导: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少食多餐。老年人每天应至少摄入12种的食物,进餐次数可采用三餐两点制或三餐三点制;每次正餐提供的能量占全天总能量20%~25%,每次加餐的能量占5%~10%,且宜定时定量用餐。饭菜应低盐、低脂、低糖、少辛辣,温度适宜。合理食用营养强化食品或营养素补充剂来弥补营养摄入的不足。对于有吞咽障碍和80岁以上老年人,应选择软食,进食过程中要细嚼慢咽,预防呛咳和误吸。少饮酒和浓茶,避免影响营养素的吸收。③住:居室环境和卫生条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寿命。老年人的住处应环境安静、空气新鲜,没有污染和噪音。同时,老年人要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起居有常,睡眠良好。④行:方便、安全出行非常重要。行,不仅指走路,还原包括户外锻炼,外出旅游。老年人应做有氧运动,运动不要太剧烈,运动速度缓慢、均匀,动作舒展柔和、自然。具体的运动项目有散步、快走、慢跑、快慢交替走、太极拳、太极剑、健身操、乒乓球、门球等。锻炼必须循序渐进,锻炼时间由短到长,运动量由小到大,要避免过度锻炼,预防运动损伤。

3.2.2 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是老年人得到精神慰藉的最好方法。每个老年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通过组织设计各类社会活动,使他们找到施展才华的社会舞台,积极参与到社会发展中来,在参与社会活动中获得认同感和幸福感。此外,子女应当经常看望或联系父母,让老年人享受天伦之乐。

3.2.3 购物、就医等生活服务方便:老年人宜选择购物、就医等生活服务方便的小区居住。出行交通便利,公交线路车站标志明显,乘用出租车便捷。周边生活服务网点齐全,包括百货店、餐饮店、洗衣店、理发店、浴室、医院、药房、银行、邮局等各种服务网点。

3.2.4 社区居家养老、临终关怀服务体系完善:社区要建立健全助老服务体系。开展面向社区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照料服务,主要包括为老年人提供饮食、器具、卫生清洁以及代办各类日常服务。开展低保救助服务,包括为老年人提供各类救助、救济及无偿捐助活动。配备社区法律顾问,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服务,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开展老年心理咨询服务,帮助老年人减轻思想压力和缓解精神负担,消除心理障碍,使老年人身心健康,安享晚年。开展临终关怀服务,让老年人走得有尊严。

4.适老宜居友好城市环境

所谓的适老宜居友好城市建设指的是以尤其针对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为首,营造对所有的人都友好的、安全舒适的日常生活,并且能够积极进行社会活动的城市建设。按国际通用设计的理念来促进环境的改善。具体来说,有住宅、建筑物的无障碍化,公共交通系统、步行空间等场所的无障碍化,确保交通安全,促进防灾、防犯罪措施等。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残疾人来说,他们的日常生活几乎都在自己家及其附近度过,改善环境使其能够安全完成往返医院、购物、散步、去公共机构办事等外出活动。因此,需要从城市整体的角度来消除建筑物、道路、交通等方面存在的障碍。在老年人与残疾人的日常生活中,需要在步行可达范围内设置生活关联设施,需要介护时随时都可以得到相关机构与医院的服务等。尤其是老年人很难适应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的巨大变化,就需要通过规划和完善道路和公共空间,使出售食品和日用品的商店与超市、医院、邮局、银行、公共机构、交通机关、公园、集会设施等都在老年人的步行可达的范围内,让他们能继续在已经居住习惯的地区过上安全、安心的居家生活,不仅需要硬件方面(物质的城市建设)的设施,还需要软件方面(人员的支援和政策制度的支持)的考量,来实现舒适的城市建设。

编写专家:杨泽、唐振兴、苏志刚、朱舆妤、周红、鄂俊宇、苏颖、史晓红、宫本明

猜你喜欢
轮椅老年人环境
认识老年人跌倒
保健医苑(2022年1期)2022-08-30 08:40:44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5:16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20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轮椅上的爱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我的轮椅
环境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