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连娣 黄 萍
(抚顺矿务局总医院骨一科,辽宁 抚顺 113008)
颈椎骨折是一种十分严重的骨折,颈椎前路减压术是治疗颈椎骨折的常用术式,但该术式解剖较为复杂,且术野较小,同时颈椎周围还分布有重要的神经及血管,极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颈椎后路手术可扩大椎管,同时还能彻底减压,但该术式极易导致脊髓内压的升高,从而造成脊髓的损伤[1]。本研究旨在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前后路联合治疗颈椎体骨折脱位的效果,以期为颈椎体骨折脱位的护理提供临床实践参考依据。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行前后路联合治疗的106例颈椎体骨折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3例)和观察组(n=53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20~60岁,平均(38.82±4.42)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20~60岁,平均(38.86±4.43)岁。对照组及观察组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结果均显示无差异,均有P>0.05,均衡可比。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全麻麻醉,由颈前后侧行一切口,采用前侧钢板系统及后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干预。由于颈椎骨折多为急性损伤,且发生较为突然,患者对病情预后极为担忧,往往会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因此在入院时,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交流,并将颈椎体骨折脱位及手术的相关知识详细的讲解给患者,同时组织恢复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以缓解患者的顾虑。②牵引护理干预。为方便牵引,一般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同时为避免压疮,采取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进行。翻身时注意保持头、颈、躯干处于一条直线上。③术后护理干预。手术后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神经、脊神经压迫表现,尤其在手术后24~48 h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躯体感觉、四肢感觉等,若出现神经压迫症状,及时告知医师进行处理。此外,注意观察患者的伤口肿胀、渗液、渗血等情况,并保持切口的引流通畅,及时更换敷料[2]。观察患者进食时是否出现吞咽困难、呛咳,防止喉上神经、喉返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注意保持患者咽喉部的湿润、舒适,以缓解患者的咽部不适感。④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出院后应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颈部过度屈伸,睡眠时注意保持枕头在一个适宜的高度,避免颈部受凉。注意伏案时间控制在1 h以内,注意适当休息,半年内禁止提重物,避免剧烈活动及重体力劳动。
1.3 观察指标:采用ASIA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变化情况。ASIA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处理以及数据分析均使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的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的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 P<0.05则表示统计结果有意义。
护理干预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ASIA评分分别为(48.86±4.42)分、(48.83±4.44)分,经t检验,护理干预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ASIA评分比较,统计结果无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ASIA评分分别为(70.14±5.15)分、(85.25±5.26)分,经t检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ASI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在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中施以前后路联合治疗,对解除脊髓压迫,促进脊髓功能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ASI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通过术前的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干预、牵引护理等,同时在围手术期护理还加强了患者的心理护理,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3]。此外,手术后做好患者的并发症护理干预,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综上所述,在行前后路联合治疗的颈椎体骨折脱位患者施以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对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