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丽萤
(凌源市中心医院,辽宁 朝阳 122500)
心律不齐在临床一直存在有较高的发生率,该部分患者多表现为室性早搏或者室上性早搏,在该症的作用下,将对患者健康造成较为严重影响,促使患者出现心悸、乏力、头晕等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借助低剂量索他洛尔与普罗帕酮对该部分患者进行治疗已经逐步在临床得到推行。本研究就主要对两种药物的具体使用效果加以分析。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按照对比用药的方式展开分析,所纳入病例共计为100例,均为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所接诊,任取组中50例,以低剂量索他洛尔进行治疗,即观察组,余下50例则以普罗帕酮进行治疗,即实验组。从患者组成可知,实验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在55~78岁,中间值为(64.83±1.25)。而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在52~77岁,中间值为(63.14±1.77)。对比可知两组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研究中观察组以低剂量索他洛尔展开治疗,首次使用时将用药剂量控制为40 mg/d,随后将剂量增加为80 mg/d,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分2次完成用药。而实验组则需要以普罗帕酮进行治疗,使用剂量为150毫克/次,每日餐后服用。且在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均按时完成用药且不得额外使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对于两组患者整体恢复情况,若患者在用药后,心律不齐症状消失,即显效。若治疗后患者各方面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即有效。若治疗后,患者各方面症状未改善,且存在有更加严重的趋势,即无效。同时需对患者不良反应加以统计[2]。
1.4 统计学方法:研究中与两组有关各数据都以SPSS19.0处理,以百分数对计数数据表示,卡方测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合统计可知,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中30例表现为显效,18例表现为有效,仅2例表现为无效,而实验组31例表现为显效,18例例表现为有效,仅1例表现为无效,对比可知无较大差异χ2=1.082,P=0.021;而在不良反应层面,观察组仅1例出现腹泻,而实验组则有2例存在腹泻,3例出现头晕,对比可知观察组发生率明显较低,χ2=11.254,P=0.002。
心律不齐在中老年群体中极为常见,将对患者健康造成较为严重影响。借助低剂量索塔洛尔对该部分患者进行治疗已经逐步在临床得到普及。该药可对窦房结的自律性进行有效改善,并对房室结不应期进行延长,帮助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3]。在药物本质上,该药属于G受体阻滞剂,可有效提升该部分患者迷走神经的张力,促使心脏自主神经逐步恢复平衡,达到对心律不齐进行治疗的效果。早在王新平等[4-9]研究中已经指出,对于心律不齐患者,以低剂量索塔洛尔进行治疗,可促使患者各类临床症状在极短时间内得到改善。同时,普罗帕酮同样为治疗该症的常见用药。其在药物类别上需划分到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钠阻滞剂的范围中。作用于患者体内后,可达到对患者血浆内5羟基普罗帕酮进行改善的效果,促使钠通道阻滞剂各方面作用得到改善。
就临床运用而言,上述两种药物在治疗心律不齐中均存在有极高的使用率。而哪种治疗效果更佳,临床尚无针对性报道。本着对用药方案优化的目的,我院就对低剂量索塔洛尔以及普罗帕酮在治疗心律不齐中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观察可以发现,在整体治疗有效率上,两组不存在有较大差异,而在不良反应方面,低剂量索塔洛尔则存在有明显优势。在实际临床治疗中则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用药方案进行选择。